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代表作品: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罗科主题变奏曲》、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f

 全选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5首单曲
专辑简介: 日本指挥家小林研一郎(Ken-Ichiro Kobayashi)率伦敦爱乐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第三交响曲, Op. 29》,该交响曲写于1875年。柴可夫斯基于6月5日在乌索沃的弗拉基米尔•希洛夫斯基(Vladimir Shilovsky)的庄园开始创作,并于8月1日在韦尔博夫卡(Verbovka)完成。这部作品是献给希洛夫斯基的,在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作品中,它有两点是独一无二的:第一点,这是他七部交响曲(包括未编号的《曼弗雷德交响曲(Manfred Symphony)》中唯一一部大调交响曲(不包括未完成的《降E大调交响曲》);第二点,这也是唯一一部包含五个乐章的作品(在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之间多了一个德式风格(Alla tedesca)乐章)。该交响曲于1875年11月19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尼古拉•鲁宾斯坦(Nikolai Rubinstein)指挥。1876年1月24日,在圣彼得堡首演,由爱德华•纳帕拉尼克(Eduard Napravnik)指挥。 指挥家简介: 小林研一郎 (Ken-Ichiro Kobayashi)出生于1940年4月9日,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是日本著名的指挥家和作曲家。1974年,他在匈牙利电视台国际指挥家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和特别奖,1987年到1997年,他在匈牙利国家交响乐团(现匈牙利国家爱乐乐团)担任首席指挥,现在是该乐团的指挥桂冠(Conductor Laureate)。小林研一郎是2002年在布拉格春季国际音乐节上指挥捷克爱乐乐团的第一位亚洲指挥家。
¥168.00
FLAC | 44.1kHz/16bit 30首单曲
专辑简介: 为庆祝伯恩斯坦的诞辰,精心挑选了他执棒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绎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在这里您将看到的是一套由5张CD组成的套盒,其中包含了伯恩斯坦在1957年至1975年期间录制的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作品,它将6首交响曲与一些最重要的交响诗编排在一起。伯恩斯坦在对这些作品的演绎中极具个人风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相当有趣的演出,因为听众不知道下一个高潮在哪里迸发,永远充满好奇,期待着惊喜到来。 指挥家简介: 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年8月25日-1990年10月14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美国指挥家、作曲家。1935年进入哈佛大学,师从W.俾斯顿、EB 希尔学习作曲,1939年毕业。后继续在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指挥。1941年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师从布鲁诺·瓦尔特。 荣获“桂冠指挥家”的称号。1958年成为纽约爱乐乐团有史以来第一位土生土长的音乐总监。1990年10月14日,伯恩斯坦在纽约去世。 乐团简介: 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 Orchestra)创建于1842年,是美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它的历史,与世界音乐发展历程中一个又一个举足轻重的名字紧密相联。乐团每年演出180多场音乐会,并且在2004年12月18日,乐团演出了第14000场音乐会——这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是世界上任何其它交响乐团无法比拟的。乐团常住地为纽约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现任乐团音乐总监为荷兰籍指挥家梵志登(Jaap van Zweden)。
¥188.00
Hi-Res | DSD256 | 11.2MHz/1bit 5首单曲
*目前市面上仅有少部分音频播放器型号支持11.2MHz/1bit DSD品质播放, 请您在购买前提前确认。如您的设备暂时无法支持DSD播放,建议选购FLAC版本。 专辑简介: 日本指挥家小林研一郎(Ken-Ichiro Kobayashi)率伦敦爱乐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第三交响曲, Op. 29》,该交响曲写于1875年。柴可夫斯基于6月5日在乌索沃的弗拉基米尔•希洛夫斯基(Vladimir Shilovsky)的庄园开始创作,并于8月1日在韦尔博夫卡(Verbovka)完成。这部作品是献给希洛夫斯基的,在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作品中,它有两点是独一无二的:第一点,这是他七部交响曲(包括未编号的《曼弗雷德交响曲(Manfred Symphony)》中唯一一部大调交响曲(不包括未完成的《降E大调交响曲》);第二点,这也是唯一一部包含五个乐章的作品(在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之间多了一个德式风格(Alla tedesca)乐章)。该交响曲于1875年11月19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尼古拉•鲁宾斯坦(Nikolai Rubinstein)指挥。1876年1月24日,在圣彼得堡首演,由爱德华•纳帕拉尼克(Eduard Napravnik)指挥。 指挥家简介: 小林研一郎 (Ken-Ichiro Kobayashi)出生于1940年4月9日,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是日本著名的指挥家和作曲家。1974年,他在匈牙利电视台国际指挥家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和特别奖,1987年到1997年,他在匈牙利国家交响乐团(现匈牙利国家爱乐乐团)担任首席指挥,现在是该乐团的指挥桂冠(Conductor Laureate)。小林研一郎是2002年在布拉格春季国际音乐节上指挥捷克爱乐乐团的第一位亚洲指挥家。
¥238.00
Hi-Res | DSD64 | 2.8MHz/1bit 5首单曲
*目前市面上仅有少部分音频播放器型号支持2.8MHz/1bit DSD品质播放, 请您在购买前提前确认。如您的设备暂时无法支持DSD播放,建议选购FLAC版本。 专辑简介: 日本指挥家小林研一郎(Ken-Ichiro Kobayashi)率伦敦爱乐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第三交响曲, Op. 29》,该交响曲写于1875年。柴可夫斯基于6月5日在乌索沃的弗拉基米尔•希洛夫斯基(Vladimir Shilovsky)的庄园开始创作,并于8月1日在韦尔博夫卡(Verbovka)完成。这部作品是献给希洛夫斯基的,在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作品中,它有两点是独一无二的:第一点,这是他七部交响曲(包括未编号的《曼弗雷德交响曲(Manfred Symphony)》中唯一一部大调交响曲(不包括未完成的《降E大调交响曲》);第二点,这也是唯一一部包含五个乐章的作品(在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之间多了一个德式风格(Alla tedesca)乐章)。该交响曲于1875年11月19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尼古拉•鲁宾斯坦(Nikolai Rubinstein)指挥。1876年1月24日,在圣彼得堡首演,由爱德华•纳帕拉尼克(Eduard Napravnik)指挥。 指挥家简介: 小林研一郎 (Ken-Ichiro Kobayashi)出生于1940年4月9日,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是日本著名的指挥家和作曲家。1974年,他在匈牙利电视台国际指挥家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和特别奖,1987年到1997年,他在匈牙利国家交响乐团(现匈牙利国家爱乐乐团)担任首席指挥,现在是该乐团的指挥桂冠(Conductor Laureate)。小林研一郎是2002年在布拉格春季国际音乐节上指挥捷克爱乐乐团的第一位亚洲指挥家。
¥15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18首单曲
专辑简介: 这张专辑为获奖专辑《柴可夫斯基神圣的合唱声乐(Tchaikovsky’s sacred choral works)的续集。这两张专辑构成了作曲家为唱诗班创作的完整的神圣作品。 晚祷, Op.52写于1881年5月至1882年3月。1882年6月27日,由彼得•萨哈罗夫(Pyotr Sakharov)指挥的楚多夫斯基合唱团(Chudovsky Chorus)在全俄工业与艺术展览音乐厅首次演奏了这首曲子。柴可夫斯基将这部作品描述为“一篇礼拜圣歌和声的散文”。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仔细研究了俄罗斯东正教的音乐实践传统,因为不同地区的音乐实践有很大的差异。 这首优美但鲜有记录的作品与其他四首合唱作品同时出现,它们都是在同一时期创作的: Hymn in Honour of Saints Cyril and Methodius, TH 79,作为纪念圣卫理公会死亡一千周年的一部分;Legend, Op. 54 No. 5, TH 85,最初来自于16首儿童歌曲集;Jurists’ Song,为了庆祝在圣彼得堡帝国法理学学院成立50周年;The Angel Cried Out,一个美丽的传统俄罗斯东正教复活节圣歌 & 柴可夫斯基的最后合唱作品。 艺术团体简介: 拉脱维亚广播合唱团创建于1940年,自1992年起著名指挥家Sigvards Klava和 Kaspars Putins先后执掌该团。拉脱维亚广播合唱团曾和诸多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合作,如莫斯科广播电视交响乐团,莫斯科室内乐团、巴黎交响乐团、布鲁赛尔弗兰德交响乐团等。该团也曾和世界著名指挥家合作过,如梅纽因,弗兰兹、巴切克夫等,同时还有众多知名的艺术家参与该团的演出。作为拉脱维亚著名的合唱团,几乎所有的拉脱维亚作曲家都为该团谱写过合唱曲目。在1996年,在该团的倡导下,新拉脱维亚合唱艺术节隆重开幕。1997年,该团凭借一曲《世界边缘》(At the edge of the earth)获得美国巴洛国际大赛奖。在1994年和2000年,拉脱维亚广播合唱团获得拉脱维亚音乐届最高大奖Prix奖。
¥12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13首单曲
专辑简介: 分别来自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Olga Dubowskaja和Olesya Salvytska自2005年以来一直以DUO IMTAKT的身份举办音乐会。他们采用德国很少见到的两种乐器编制类型:曼陀林和钢琴以及多姆拉琴和钢琴。那不勒斯的曼陀林被归类为民间乐器,在美国,它常与吉他和班卓琴一起被用于乡村音乐。18世纪和19世纪的作曲家有时也为曼陀林创作作品。多姆拉是俄罗斯乐队中主要的声部,形状和演奏形式类似我国民乐中的月琴,但其丰富的音色和非凡的表现力却超越月琴,它在乐队中的地位相当于西方管弦乐团中的小提琴。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和普罗科菲耶夫等作曲家都将其置于古典音乐的环境中。而随着该乐器的普遍流行,兴起了一些专业的教学机构。 乐器简介: 多姆拉是俄罗斯乐队中主要的声部,形状和演奏形式类似我国民乐中的月琴,但其丰富的音色和非凡的表现力却超越月琴,它在乐队中的地位相当于西方管弦乐团中的小提琴。多姆拉琴身呈圆状,背板凸圆如曼陀林,其起源于印度的一种长颈弹拨乐器坦布拉(Tambura),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古代乐器的再造。多姆拉琴通常是三根弦,也有四根弦的;有四种从高音到低音的型号,用拨弦片弹奏。多姆拉琴形状和演奏的形式形式类似我国的月琴,是俄罗斯乐队中的主要声部,但其丰富音色和非凡的表现力却远超月琴,它在乐队中的地位相当于西方管弦乐队中的小提琴,几乎每首俄罗斯音乐和歌曲里都少不了它。
¥128.00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8首单曲
专辑简介: 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乐坛的最伟大的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柴可夫斯基一生中最优秀的钢琴协奏作品,也是世界上顶尖钢琴家们竞相演奏的经典曲目。该曲创作于1874年,于1875年10月在美国波士顿首演。作品开头一章先是在长笛后是在弦乐的引领下,钢琴流畅的音符一路逶迤而欢畅的奔泻而下,著名作家肖复兴说:“我觉得音乐里描绘的情景,越听越像我青春时节曾经到过的北大荒,特别是开春黑龙江开江时冷冽而急流奔腾的江水冲撞着大块大块的冰块,伴随着江风浩荡,轰鸣着,回荡着,一直流向远方。那时,我站在江边常常会想,冬天的时候我们还在江上面跑过汽车,那样厚重而宽阔的千里冰封一下子就消失了,看到那样巨大的冰块在冲撞中一点点变小融化,被江流毫不留情的带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的同时也感到生命的无奈,以及一种心里冲撞着的莫名的悲伤和孤单无助。”《C大调弦乐小夜曲》,创作于1880年,最初柴可夫斯基想将其创作成介于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间的形式,最终才定稿成为弦乐的组曲形式,但仍然保留了交响曲的结构。这是柴可夫斯基旋律最为优美的作品之一,只用弦乐合奏,产生了清澈、柔美的效果。 艺术家简介: 奥列格·波利安斯基,(1968- ),德国科隆音乐学院钢琴教授。先后师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谢尔盖·多伦斯基以及科隆音乐学院的帕维尔·吉里夫科。1998年获得每四年一届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冠军,1999年获得美国辛辛那提世界钢琴比赛冠军。他精湛的演奏技术备受国际音乐节青睐,同时也令许多唱片公司充满了兴趣。他先后为俄罗斯许多唱片公司和德国广播公司录制了大量唱片,如跟米哈伊尔·奥夫鲁茨基合作的柴可夫斯基大型奏鸣曲,为德国广播公司WD 录制的米切斯拉夫·温伯格的《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和大提琴家拉兹洛·费尼奥录制的重奏等,均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和音乐评论家的高度赞誉。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钢琴演奏家之一,波利安斯基先生在钢琴协奏方面和室内乐演奏上颇有建树。他以钢琴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的身份频繁出现在最大的国际音乐会及音乐节上,并与许多著名的音乐家、指挥家还有交响乐团合作,如莫斯科交响乐团、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新西伯利亚交响乐团、乌拉尔交响乐团、叶卡捷琳堡布达佩斯弦乐团等。
¥128.00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4首单曲
*请使用支持5.1声道音源的设备播放 说到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合奏,无需提及村上春树和Saito Kinen管弦乐团,弦乐小夜曲,作品48号便无疑是最热门的曲目选择。相较之下,佛罗伦萨的回忆第70章则是柴可夫斯基的晚期的作品之一,一个更加成熟且极具吸引力的弦乐六重奏。柴可夫斯基最初是在圣彼得堡室内乐协的要求下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些困难,导致花费了数年才完成最终的创作。在1890年,他在佛罗伦萨逗留期间专注创作,同时被要求完成新歌剧《黑桃皇后》。最终,第二乐章:轻柔流畅的慢板,代表并延伸了意大利题材中中间情绪的突然变化,随后而来的是大提琴悠扬的旋律,堪称完美的框架。在第三乐章,中速快板展示出斯拉夫人特色,这完全是意大利风格。最后的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带来独特的赋格曲结构,我们似乎可以在快速流转的旋律中听到巴赫式的主题。柴可夫斯基不得不再花一年的时间来彻底修改这两个乐章,并最终于1892年出版了修订版。 这一版录音在原本六重奏(小提x2,中提x2,大提x2)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把精心编排的低音大提琴声部,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七重奏组合,在轻井泽•大贺音乐厅录制。后期制作采用被称为“Bets”的水平环绕7.1声道,再加上音乐厅顶部设置的4声道,总计11.1声道的沉浸式环绕制作。7人的演奏,声音效果简直像管弦乐团一样丰富。环绕欣赏,能够更好地理解柴可夫斯基是如何设计各部分的动作,进行立体作曲。 轻井泽•大贺音乐厅 大贺音乐厅是由前索尼集团董事长,被誉为“CD之父”的大贺典雄先生斥资16亿日元建造的一个仅有700个座位的小音乐厅。由于它的五边形结构,舞台距每一个座位都相对更靠近。巧妙的空间布局有效规避了可能发生的环境音干扰,使声音的反射总能做到恰如其分,清脆而不出现浑浊,这种独特的平衡正是音乐厅给演奏家和听众们听觉上的卓越体验。
¥188.00
FLAC | 44.1kHz/16bit 5首单曲
曲目简介: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忧郁小夜曲》写于1875年,这个作品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悲凉的感情色彩与优美的韵味相结合。 艺术家简介: 皮恩卡斯·祖克曼 (Pinchas Zukerman,1948-)是一位以色列小提琴家,中提琴家和指挥家。1948年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 ,是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最年轻的一位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的三大弟子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更作为指挥活跃在舞台上,1998-2015年7月,任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Canada’s National Arts Centre)音乐总监,并于2013年率团首次进行中国巡演。现任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交响乐团(Canada's National Arts Centre Orchestra)名誉指挥。 指挥家简介: 论起国际乐坛指挥大师,祖宾·梅塔绝对称得上超人气的偶像级指挥家,梅塔的指挥才华攫获了全球乐迷的心房,所到之处均受到乐迷欢呼;梅塔用指挥棒带出华丽无比的音色,这项本领早已臻至化境,更是一位人道主义者,对人类追求和平付出莫大关怀。 祖宾.梅塔出生于印度孟买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梅里·梅塔兼擅指挥、小提琴,也是孟买交响乐团创办人。梅塔指挥才华过人,二十二岁赢得英国利物浦国际指挥大赛首奖,三年后就获得指挥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演出的机会,紧接着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也延揽他出任音乐总监。1962年起出任美国洛杉矶爱乐音乐总监。 梅塔于1977年至1981年担任以色列爱乐音乐总监职务,卸职后成为该乐团永久桂冠指挥,梅塔和以色列爱乐一直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梅塔曾经率领以色列爱乐访问前苏联、印度,是突破政治蕃篱的历史性之旅; 梅塔在以色列指挥音乐会时,邻近餐厅发生炸弹攻击,和全场听众均继续陶醉于音乐之美,让音乐成为化解仇恨的桥梁。 身为当今知名度最高的指挥大师之一,指挥生涯屡创高峰,和维也纳爱乐结缘于1961年,彼此有着深厚情感,在2001年3月26日,维也纳爱乐颁赠荣誉会员给梅塔,表达对大师的崇敬。 乐团简介: 以色列建国初期,著名波兰犹太人小提琴大师布罗尼斯拉夫·胡伯曼组建了后来成为以色列最重要的音乐团体。胡伯曼花了近三年时间劝说东欧和德国交响乐团的犹太裔首席音乐家们移居巴勒斯坦,这些人因纳粹而丢掉了工作。1936年12月26日,在传奇人物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的指挥下,这支在当时叫做巴勒斯坦爱乐乐团的乐队进行了首场演出。随着1948年以色列赢得独立,这支乐团正式更名为以色列爱乐乐团(IPO),评论家们赞其为“独奏家组成的交响乐团”。
¥68.00
Hi-Res | DSD64 | 2.8MHz/1bit 10首单曲
2016年6月18日现场录制于中国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1998年第11届柴科夫斯基大赛银奖、2001年纽约瑙姆堡国际大提琴比赛金奖获得者,当今世界舞台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华人大提琴家之一秦立巍 音乐厅现场动情演绎德沃夏克与柴科夫斯基大提琴名作 柴科夫斯基将莫扎特视作“音乐的基督”,而他1876年创作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多少是他向莫扎特、海顿及整个古典音乐时代的致敬之作。同他许多前作中奔涌的热情相比,这部作品的内敛沉静之美令人难忘,也把听众从浪漫主义的黄金时代带回古典主义的优雅平静。德沃夏克《寂静的森林》写于同一时代,以真挚而美妙的波西米亚音乐语言,透出作者对家乡热土和大自然无法割舍的深情。 《寂静的森林》曾收录于秦立巍2012年发行的专辑中,四年后此次与吕嘉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的版本,音乐上更趋内敛成熟。而在老柴这首有着超高难度技巧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中大提琴家则充分显示了自己扎实的技术功底和深厚的音乐学养。也无怪乎《纽约时报》在评价秦立巍的演奏时称其为:“有着无瑕的音准、钢铁般的技巧和柔美音色的大提琴家”。 【艺术家简介】 秦立巍 作为一名杰出的世界级艺术家,秦立巍以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身份与许多国际知名乐团及指挥家均有过成功合作。在获得第11届柴科夫斯基大赛的银奖后,秦立巍于2001年在纽约又赢得著名的瑙姆堡国际大提琴比赛的金奖。秦立巍在2017-2018音乐季首次与享誉世界的伦敦交响乐团和俄罗斯爱乐乐团合作演出,亦曾两次以独奏家的身份在伦敦皇家艾尔伯特音乐厅参演“伦敦逍遥音乐会”。还与世界上很多交响乐团都有过成功的艺术合作,包括英国BBC机构下所有交响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柏林音乐厅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等。与他合作的著名指挥家包括: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梵志登、基里·贝洛拉维克、安德鲁·戴维斯爵士、马塞洛·维奥蒂、梅纽因勋爵等。
¥88.00
Hi-Res | FLAC | 44.1kHz/24bit 3首单曲
《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编写的一个芭蕾舞剧。根据霍夫曼的一部叫作《胡桃夹子与老鼠王》的故事改编。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舞剧之一,有“圣诞芭蕾”的美誉。它之所以能吸引千千万万的观众,一方面是由于它有华丽壮观的场面、诙谐有趣的表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赋予舞剧以强烈的感染力。
¥30.00
Hi-Res | FLAC | 44.1kHz/24bit 2首单曲
芭蕾舞剧《天鹅湖》,自1877年在莫斯科首演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至今在世界各国仍然受到广大观众喜爱,成了芭蕾舞的代名词。 《天鹅湖》的故事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民间童话,由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谱乐。讲的是美丽的公主奥杰塔在森林湖畔嬉戏,一只本是怪鸟变成的魔王罗特巴尔特,施展魔法将公主奥杰塔变成了一只天鹅。王子齐格弗里德的成年之日,母后要为王子举行选妃舞会,王子闷闷不乐,忽见一群白天鹅掠过天空,王子随即持弓尾随来到湖畔,正要向一只头戴皇冠的白天鹅举弓射击,奥杰塔缓缓地站起掸理着羽翼向王子哀诉委曲。接着,在小提琴与大提琴交替重奏的抒情乐曲中,奥杰塔与王子跳起了大段慢板的双人舞,王子对公主深表同情并产生了爱情。王子向公主起誓,要以纯真的爱情战胜魔法,让公主恢复人形。 各国的公主和使节都来出席齐格弗里德的生日宴会。罗特巴特也带着他的女儿奥吉莉亚来了。奥吉莉亚显示的是奥杰塔的形象,只是身着黑装。齐格弗里德被迷惑并与她缔结了婚约。魔王看到王子已经中计,一阵狞笑。霎时间天昏地暗,奥杰塔绝望地从窗外天空飞过,王子方知受骗,不顾赶往天鹅湖,请求奥杰塔的宽恕。 奥杰塔也原谅了王子。这时罗特巴特用魔法卷起大浪,要淹死齐格弗里德。奥杰塔为了救他纵身跃入湖内。根据导演编排的不同,结尾也不一样:或者是双双逝去形成悲剧式的结尾,或者是天鹅恢复人形,王子救起公主,爱情终于战胜了邪恶。中国的芭蕾舞团常用这一种结尾。 指挥家简介——尤斯图斯•弗朗茨(Justus Frantz) 尤斯图斯•弗朗茨(Justus Frantz),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名字之一,与国际交响乐团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凭借对音乐的热诚与不懈努力,他活跃于国际乐坛二十多年,成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和音乐家。他对古典音乐的重要贡献,更在于发掘与培养了许多才华横溢的青年音乐家,包括小提琴家美岛莉和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及钢琴家叶夫根尼-基辛。 1967年,尤斯图斯-弗朗茨在慕尼黑广播电台主办的国际音乐比赛(ARD音乐赛)中获胜后,开始了他辉煌的音乐事业。从4岁起,他开始学习弹奏钢琴,其天赋深得艾丽莎-汉森的赏识,并对他进行钢琴的正统传授。23岁时,弗朗茨又开始追随威廉-布吕克纳吕格保学习指挥,并在威廉-肯普夫的指导下进行钢琴弹奏的深造。当时,他已经屡获为表彰优秀人才而设的德意志民族基金会奖励基金。与指挥大师卡拉扬的一系列合作使尤斯图斯-弗朗茨在1970年一跃成为世界知名的钢琴家之一。五年后,他与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指挥的纽约爱乐乐团首次合作,从此便承袭了伯恩斯坦的音乐理念。在伯恩斯坦的音乐理想启发下,弗朗茨开始构想组建一个由全球青年音乐才俊组成的交响乐团,这个构想的实现就是他在1995年成立的国际交响乐团。 尤斯图斯-弗朗茨多年一直努力在世界各地推广古典音乐。1986年,他创办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音乐节,并连续九年担任音乐总监。在他的卓越领导下,此音乐节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音乐节之一。不仅如此,尤斯图斯-弗朗茨还致力于把古典音乐介绍给更多的听众。他在德国电台主持“关注古典音乐”节目长达七年,该节目多次获电视台的奖励。从1989年起,弗朗茨还担任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代表特别大使,同年又获得德国政府的特别功勋奖。除了领导国际交响乐团外,他还兼任匈牙利爱乐乐团指挥,并经常与各国不同乐团合作,包括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华沙交响乐团及德国中部广播交响乐团。
¥20.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5首单曲
“…最先进的声音体验,令人难忘的空间感,敏锐而具有时效性。佐渡裕(Yutaka Sado)的高尚的思想境界贯穿于整个音乐。” —— 《留声机杂志》(Gramophone Magazine), 2010年7月 作品简介——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于1888年春季和夏季在距离克林六俄里的林区弗罗洛夫斯可耶完成《e小调第五交响曲》的创作。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柴可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西欧派”的色彩。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记中指出:“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表现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 1888年,柴可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指出:“我虽然还不很老,但已经开始感到年龄的威胁,身体极容易疲倦,精神不比往常。无论弹钢琴,还是夜里读书,都感到非常吃力。”可见这一作品是他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完成的,曲中所体现出来的“与命运斗争”的主题,或许与此有关。 柴科夫斯基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有“悲怆三部曲”之称,第四和第六分别冠以“命运”和“悲怆”,第五交响曲无标题。但从现存的柴科夫斯基创作札记中,可以看出该作有着明确的标题性构思:“这一作品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从而表现出肯定生活的思想”。 指挥家简介——佐渡裕 佐渡裕1961年出生京都,毕业于京都大学。他曾经前往美国檀格坞音乐节拜师小泽征尔,两年后拿下法国贝桑颂国际指挥大赛首奖,而此奖于1959年的得主就是小泽征尔。因小泽征尔的提拔,佐渡裕认识了伯恩斯坦、罗杰史特汶斯基等知名指挥,后来他在德国Schleswig-Holstein音乐节大发异采,获得音乐节举办的大卫朵夫指挥比赛特别奖,之后便以助理指挥的身份与伯恩斯坦巡回德国、俄国。在小泽征尔的建议下,他也回国登上新日本管弦乐团的舞台,1990年他开始积极参与由伯恩斯坦在日本札幌所创办的太平洋音乐节,获得与汤玛斯合作的经验。1995年他再下一城,在耶路撒冷荣获伯恩斯坦国际指挥大赛。佐渡裕从1993年带领法国Lamoureux管弦乐团以来,忠心不二,至今已服务十六年。
¥128.00
Hi-Res | DSD64 | 2.8MHz/1bit 5首单曲
“…最先进的声音体验,令人难忘的空间感,敏锐而具有时效性。佐渡裕(Yutaka Sado)的高尚的思想境界贯穿于整个音乐。” —— 《留声机杂志》(Gramophone Magazine), 2010年7月 作品简介——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于1888年春季和夏季在距离克林六俄里的林区弗罗洛夫斯可耶完成《e小调第五交响曲》的创作。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柴可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西欧派”的色彩。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记中指出:“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表现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 1888年,柴可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指出:“我虽然还不很老,但已经开始感到年龄的威胁,身体极容易疲倦,精神不比往常。无论弹钢琴,还是夜里读书,都感到非常吃力。”可见这一作品是他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完成的,曲中所体现出来的“与命运斗争”的主题,或许与此有关。 柴科夫斯基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有“悲怆三部曲”之称,第四和第六分别冠以“命运”和“悲怆”,第五交响曲无标题。但从现存的柴科夫斯基创作札记中,可以看出该作有着明确的标题性构思:“这一作品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从而表现出肯定生活的思想”。 指挥家简介——佐渡裕 佐渡裕1961年出生京都,毕业于京都大学。他曾经前往美国檀格坞音乐节拜师小泽征尔,两年后拿下法国贝桑颂国际指挥大赛首奖,而此奖于1959年的得主就是小泽征尔。因小泽征尔的提拔,佐渡裕认识了伯恩斯坦、罗杰史特汶斯基等知名指挥,后来他在德国Schleswig-Holstein音乐节大发异采,获得音乐节举办的大卫朵夫指挥比赛特别奖,之后便以助理指挥的身份与伯恩斯坦巡回德国、俄国。在小泽征尔的建议下,他也回国登上新日本管弦乐团的舞台,1990年他开始积极参与由伯恩斯坦在日本札幌所创办的太平洋音乐节,获得与汤玛斯合作的经验。1995年他再下一城,在耶路撒冷荣获伯恩斯坦国际指挥大赛。佐渡裕从1993年带领法国Lamoureux管弦乐团以来,忠心不二,至今已服务十六年。
¥158.00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10首单曲
作品简介: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全曲充满着乐观、明朗的情调,洋溢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被誉为最具春天气息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俄罗斯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 •第二乐章,短歌,行板,g小调,3/4拍,三段体。 •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奏鸣曲形式。 《天鹅湖》组曲创作于1878年,描述的是俄罗斯的神话故事:住在山上的恶魔罗特巴尔特把美丽的公主奥杰塔变成了一只白天鹅,栖息在湖边。一位名叫齐格弗里德的王子打猎来到湖边,深深地爱上了奥杰塔。奥杰塔告诉他只有忠贞不渝的爱情才能使她恢复人形。恶魔千方百计破坏他们的爱情,将自己的女儿奥季的雅装扮成奥杰塔的模样,骗取了王子的信任。王子发现自己受骗后,与恶魔展开了英勇的搏斗,从而获得了奥杰塔的谅解。正义和爱情的力量终于战胜了邪恶,奥杰塔恢复了人形,与自己的心上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作曲家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生于矿山工程师兼官办冶金工厂厂长家庭。185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专事创作。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1893年6月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首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 [1] 。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广大知识阶层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
¥12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