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sky Trio Prague

暂无描述

 全选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16首单曲
杂志评论: “布拉格金斯基三重奏将这些作品演绎得恰到好处,音乐准确,热情奔放。出色的音质使录音更上一层楼。它的深度、存在感和平衡感为钢琴三重奏录音树立了标杆。千万不要错过!” ——罗伯特·穆恩(Robert Moon),《Audiophile Audition》 专辑简介: 马尔蒂努在1930年至1951年间创作了不下十首键盘三重奏乐曲,其中四首采用了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的经典组合。五首轻快的小调》(Cinq pièces brèves)重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器乐狂想曲的多旋律性,而迷人的《贝热雷特舞曲》(Bergerettes)则是一首温和的牧歌,源于法国和捷克的大合唱《基蒂斯》(Kytice)。第二三重奏向福雷致敬,而最后的第三三重奏则预示了《交响幻想曲》(第六交响曲)的表现力。金斯基三重奏是捷克著名室内乐团的继承者,这些乐团包括苏克三重奏、弗拉赫四重奏以及至今仍活跃的乐团,如布拉格瓜奈里三重奏、科西安、普拉扎克和泽姆林斯基四重奏......是当今中欧乐派的国际代表。 作曲家简介: 博胡斯拉夫·马尔蒂努(Bohuslav Martinu,1890–1959年),捷克作曲家、小提琴家,常被视为雅纳切克的后继人。马尔蒂努7岁开始学小提琴,1906年进入布拉格音乐院,后又转入管风琴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避居乡下,开始作曲。1923年至法国向作曲家阿尔伯特·鲁塞尔(Albert Roussel)学习作曲。1940年离开法国,1941年到美国纽约,在美国期间写下六部交响曲及其他许多乐曲。 马尔蒂努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霍夫哈奈斯(Hovhaness)、诺瓦克(Novak)、周文中等都曾是他的学生。1953年他回到欧洲,定居法国尼斯。他一方面继承着捷克民族音乐的传统,一方面体现了创新的精神。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品总数近400部,重要的作品有6部交响曲等。一生创作歌剧、芭蕾舞剧、管弦乐和室内乐等作品150多部。弦乐六重奏》(1931年)、《利迪采的纪念》(1943年)和《第六“幻想”交响曲》(1955年)是马尔蒂努极富表现力的典型之作。 乐团简介: 布拉格金斯基三重奏(Kinsky Trio Prague)成立于1998年,是捷克杰出的室内乐团之一。自2004年起,经捷克奥利奇河畔科斯特莱茨贵族家族的许可,三重奏乐团荣幸地冠以“KINSKY ”之名。金斯基三重奏曾在布拉格音乐学院师从科西安四重奏大提琴家瓦茨拉夫·贝尔纳舍克(Václav Bernášek),并多次参加大师班(如瓜内里三重奏和弗洛雷斯坦三重奏)。 金斯基四重奏的国际演出足迹遍布欧洲(奥地利、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英国、法国、列支敦士登)、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塞舌尔。2007-2009 年间,布拉格金斯基三重奏在家乡布拉格老城广场上的一家历史悠久的客栈石钟楼举办了自己的室内乐系列音乐会。 自 2009 年起,布拉格金斯基三重奏定期为法国品牌 Praga Digitals(由 Harmonia Mundi 发行)录制专辑。他们录制的博胡斯拉夫·马蒂努(Bohuslav Martinů)钢琴三重奏全集受到了国际乐评人的热烈推荐。
¥12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11首单曲
专辑介绍: 这是一张原创的、代表着后斯美塔纳时期室内乐专辑,它将亚纳切克重新融入到他的同时代竞争对手的队伍中。这些竞争对手一直活跃在捷克乐坛,直到上世纪的最后一场世界大战。与亚纳切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然主义作曲家菲比赫(Fibich),对德沃夏克伦理道德的精神忠诚的费尔斯特(Foerster),以及毫不妥协的爱国主义者诺瓦克(Novák)。他们的音乐风格与亚纳切克的叙事性作品《克罗伊策奏鸣曲》(Kreutzer Sonata)四重奏形成鲜明对比,亚纳切克在其中忽视了对位法的规律,就像我们在这里纪念的《童话》(Pohádka)一样。 作曲家介绍: 约瑟夫·博胡斯拉夫·费尔斯特(捷克语:Josef Bohuslav Foerster,1859年12月30日-1951年5月29日),捷克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生于一个音乐世家,早年就学于布拉格音乐学院,毕业后曾担任乐评家,并成为马勒的好友。1901年到汉堡任教,1918年回国,晚年受到很高尊崇。费尔斯特寿命很长,是一位多产作曲家,在各种体裁上都有建树。他的作品常带有丰富的个人情感,有时显出神秘倾向。在音乐风格上,很少民族主义色彩,接近德奥传统。他的绝大部分作品目前已很少演奏。 维捷斯拉夫·诺瓦克(捷克语:Vítězslav Novák,1870年12月5日-1949年7月18日),捷克作曲家。生于波西米亚南部的一个山区小镇,后入布拉格音乐学院师从德沃夏克。1909年起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任教,并成为捷克音乐界现代主义运动的中心人物。纳粹入侵和二战后他一直留在捷克,并从事回忆录的写作。诺瓦克的音乐风格受德奥晚期浪漫主义,特别是理查·施特劳斯的影响很大,同时也受到德彪西的一些影响。一部分作品有较强的现代性,但晚期作品又趋于保守。他在创作中始终注意保持捷克民族风格,运用丰富优美的配器,因此在国内受到广泛的尊敬。 兹德涅克·菲比赫(捷克语:Zdeněk Fibich ,1850年12月21日-1900年10月15日),捷克作曲家。早年随母亲学钢琴,后进入莱比锡音乐学院。1875年回布拉格任剧院指挥。 1881年辞职,靠作曲和私人教学为生。1900年因肺炎去世。菲比赫是与德沃夏克同时代的重要捷克作曲家,其风格较少民族特色,更接近德奥传统。他的音乐常常富于文学气息,擅于写景叙事,尤以戏剧作品著名。他的四套钢琴小品集《情绪、印象与回忆》包含有376首小品,是史上最大规模的钢琴套曲。 艺术家介绍: 布拉格金斯基三重奏(Kinsky Trio Prague)成立于1998年,由卢西·塞德拉科娃·胡洛娃(Lucie Sedláková Hůlová,小提琴)、马丁·塞德拉克(Martin Sedlák,大提琴)、斯拉夫卡·佩霍乔娃(Slávka Pěchočová,钢琴)组成,是捷克杰出的室内乐团之一。自2004年起,三重奏获得了“金斯基”这一名称的光荣,获得了来自科斯特莱茨纳德奥利奇的贵族捷克家族的亲切许可。三重奏不仅在捷克共和国演出,还在国外演出。他们为Praga Digitals唱片公司录制了多张专辑。
¥12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8首单曲
专辑介绍: 该乐队为当代俄罗斯室内乐作品的原创组合,专辑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这位大师和他的学生安东·阿连斯基,甚至可以称为柴可夫斯基的崇拜者进行对比,换句话说,民族主义者和世界性的新生代进行对比。这两首三重奏都是小调,在凋零的浪漫主义的辉煌中,键盘音乐就是王道。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舍赫拉查德》中体现出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同时阿连斯基和门德尔松的斯拉夫抒情传统又是一脉相承的。 作曲家介绍: 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1844年-1908年),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于1844年3月18日生在诺夫戈罗德省齐赫文市一个贵族家庭里;这个古老小城市美丽的自然景色,它那保持古风的民间仪式和优美的民歌,留给童年时代的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很深的印象。六岁起,他开始学习弹奏钢琴,近十一岁就尝试写作乐曲。1856年满十二岁时,他被选入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同时不断地进行他的音乐研究。1861年底他开始结识了巴拉基列夫,并参加了他的“小组”活动;同当时这些进步的俄罗斯音乐家的交往,开拓了他的艺术视野,坚定了他从事音乐创作的信念,他的《第一交响曲》就是在巴拉基列夫的直接指导下写出的。后来,他在“强力集团”作曲家当中的地位,用另一位俄罗斯音乐评论家谢洛夫的话说,甚至“真如鹤立鸡群”。 安东·斯捷潘诺维奇·阿连斯基(1861·1906),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1861年生于诺夫哥罗德,出生于音乐世家,1906年卒于芬兰泰里约基。 阿连斯基9岁时即开始作曲,后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习作曲,并跟随约翰森学习对位和赋格,在这期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对阿连斯基的天才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并委约阿连斯基与他一起创作歌剧《雪少女》的声乐缩编谱。 阿连斯基的创作以室内乐和歌曲著称。虽师承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但其创作风格更接近柴可夫斯基。作品多表现抒情与哀悼情绪。作品有歌剧三部,交响曲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康塔塔多部,教堂音乐,室内乐,钢琴独奏曲和歌曲。他的作品应用了一些民间曲调,但就总体而论,与其说接近俄国民族乐派的理想,不如说接近西欧音乐的主流。钢琴作品超过 100首,其中包括由两架钢琴演奏的4首组曲等。 乐团介绍: 布拉格金斯基三重奏成立于1998年,是捷克杰出的室内乐团之一。自2004年起,经捷克科斯特莱茨(Kostelec nad Orlicí)贵族家族的同意,三重奏有幸以 "KINSKY "为名。三重奏曾在布拉格音乐学院学习,师从科奇安四重奏的大提琴手瓦茨拉夫·伯纳谢克(Václav Bernášek),并参加过多次大师班(如与Guarneri三重奏和Florestan三重奏)。 金斯基四重奏的国际事业已遍及欧洲(奥地利、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塞舌尔)。他们定期为捷克广播电台录制节目,他们的音乐会也在墨西哥和美国播出。2007·2009年,金斯基四重奏在他们的家乡布拉格老城广场上的历史旅馆··石钟楼组织了自己的系列室内音乐会。
¥12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