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简介:
海因里希·比贝尔:一位生平事迹大多未经考证的天才,一位将奥地利小提琴演奏技术提升到极高水平的小提琴大师,一位想象力惊人并勇于尝试抽象派的人。他的作品之复杂令人惊叹,从管弦丰富的教堂音乐、艺术精湛的室内乐,到个人独奏乐器小提琴的精湛演奏,无所不包。
在他的作品集中,海因里希·比贝尔在弦乐室内乐领域也树立了新的标准。在第一部分中,大师为五部弦乐合奏作品在他的时代已成为奥地利文化界的标准合奏。在这首色彩丰富的五声部作品中,海因里希·比贝尔巧妙地编织了一个复调织体,让一个或多个声部交替出现。在该曲集的第二部分中,他摒弃了迄今为止在奥地利占主导地位的五声部编排。他通过增强四个声部的灵活性来弥补声音的奢华。
也许正是因为乐团中所有音乐家在面对海因里希·比贝尔室内乐作品的特质时表现出的谦逊态度和清晰敏锐的听觉,才向听众传达了大师音乐的特质!
作曲家简介:
海因里希·伊格纳兹·弗朗兹·凡·比贝尔(德语:Heinrich Ignaz Franz von Biber,1644年8月12日-1704年5月3日),波西米亚-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比贝尔出生于波西米亚的瓦尔腾堡(现位于捷克共和国的斯特拉茨·波德·拉尔斯肯)。在维也纳师从施梅尔策学习。比贝尔早年在格拉茨和克罗梅日什工作,后来他非法地离开了在克罗梅日什的雇主并定居在萨尔斯堡。他余生都留在了那里,并在那里出版了他的绝大部分作品。
除了他可能在波西米亚一所耶稣会预科学校学习过以外,他的早期教育情况鲜有人知。西元1668年以前,比贝尔供职于Prince Johann Seyfried von Eggenberg的位于格拉茨的宫廷,其后他又在克罗梅日什受雇于奥洛穆茨主教(现奥洛穆克)卡尔二世。从1660年代早期起,他的同僚魏伊瓦諾夫斯基(Pavel Josef Vejvanovský 1639-1693)在那里任乐团总监。比贝尔显然在这里拥有良好声望,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备受关注。
1670年夏,卡尔二世将比贝尔送到阿巴森,靠近因斯布鲁克,与著名乐器制造商雅各布·斯坦纳谈判为乐团购置新乐器。
比贝尔的余生都在萨尔斯堡度过。在那里,他的音乐和社交事业蓬勃兴旺:他于1676年开始发表他的音乐作品,1677年为皇帝演奏(并授勋),1679年起在萨尔斯堡担任乐团副乐长,1684年升任乐长。
1690年比贝尔被皇帝擢升为贵族,享有Biber von Bibern的头衔。最后,新任萨尔斯堡大主教Johann Ernst和Count Thun任命比贝尔为内务大臣,他升至社会阶级的顶层。
比贝尔于1672年5月30日结婚,他太太Maria Weiss是萨尔斯堡一个商人之女。他们总共育有十一名子女,其中四人活到了成年。Anton Heinrich (1679–1742)和Karl Heinrich (1681–1749)都在萨尔斯堡宫廷担任小提琴手,后者于1743年擢升至乐长。女儿Maria Cäcilia (生于1674年)和Anna Magdalena (1677–1742)分别在圣克拉拉、梅拉诺和诺恩贝尔格修女院成为修女。 Anna Magdalena成为了女低音歌手和小提琴手,并于1727年任合唱队总监及修道院副司祭。
比贝尔是器乐历史上最重要的小提琴作曲家之一。一方面受到意大利乌切里尼(Marco Uccellini,1603-1680)和法利纳(Carlo Farina, 1600-1640)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也受到了德国复调音乐传统,尤其是来自约翰·海因里希·施梅尔策的影响(施梅尔策可能曾经当过比贝尔的老师)。比贝尔的成就包括进一步发展了小提琴演奏技巧(他能够到达第六或者第七把位),他的左手和运弓技巧远远超越当时最先进的意大利作曲家。他还善于运用对位法,时常写下包含很多双音奏法技巧的复调音乐作品。另一个比贝尔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领域是泛音的艺术,即变化各种泛音的器乐曲。最后比贝尔的音乐多采用各种形式的数秘符号、音乐情感理论、标题音乐等手段。例如,“神迹奏鸣曲”中复活奏鸣曲所使用的象征性调弦。
在整个十七世纪下半叶,比贝尔是(连同德累斯顿音乐学院的作曲家演奏家-华尔特(Johann Jakob Walther, 1650-1717)和魏斯特霍夫(Johann Paul von Westhoff, 1656-1705)为欧洲最优秀和最有影响力的小提琴家。然而他死后不久,德国的小提琴家们另又开始跟随阿尔坎杰罗·科雷利及他的模仿者。
乐团简介:
奥地利古艺术合奏团(Ars Antiqua Austria)成立于1989年,是一支专门演奏古乐器的音乐团体,致力于向听众们介绍奥地利巴洛克音乐的渊源。合奏团目前由八位核心音乐家构成、古纳·莱茨博(Gunar Letzbor)领导,可以快速扩编以适应更广泛的曲目。彼时奥地利宫廷音乐受到意大利、法国还有西班牙宫廷庆典音乐的影响;而奥地利在巴洛克时期的社会影响力远远大于二十世纪人们的想象,因此可以从中听到斯拉夫和匈牙利的民间音乐特色——这种宫廷与民间音乐的融合和舞蹈音乐的元素构成了典型的奥地利音乐。
专辑简介:
海因里希·比贝尔:一位生平事迹大多未经考证的天才,一位将奥地利小提琴演奏技术提升到极高水平的小提琴大师,一位想象力惊人并勇于尝试抽象派的人。他的作品之复杂令人惊叹,从管弦丰富的教堂音乐、艺术精湛的室内乐,到个人独奏乐器小提琴的精湛演奏,无所不包。
在他的作品集中,海因里希·比贝尔在弦乐室内乐领域也树立了新的标准。在第一部分中,大师为五部弦乐合奏作品在他的时代已成为奥地利文化界的标准合奏。在这首色彩丰富的五声部作品中,海因里希·比贝尔巧妙地编织了一个复调织体,让一个或多个声部交替出现。在该曲集的第二部分中,他摒弃了迄今为止在奥地利占主导地位的五声部编排。他通过增强四个声部的灵活性来弥补声音的奢华。
也许正是因为乐团中所有音乐家在面对海因里希·比贝尔室内乐作品的特质时表现出的谦逊态度和清晰敏锐的听觉,才向听众传达了大师音乐的特质!
作曲家简介:
海因里希·伊格纳兹·弗朗兹·凡·比贝尔(德语:Heinrich Ignaz Franz von Biber,1644年8月12日-1704年5月3日),波西米亚-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比贝尔出生于波西米亚的瓦尔腾堡(现位于捷克共和国的斯特拉茨·波德·拉尔斯肯)。在维也纳师从施梅尔策学习。比贝尔早年在格拉茨和克罗梅日什工作,后来他非法地离开了在克罗梅日什的雇主并定居在萨尔斯堡。他余生都留在了那里,并在那里出版了他的绝大部分作品。
除了他可能在波西米亚一所耶稣会预科学校学习过以外,他的早期教育情况鲜有人知。西元1668年以前,比贝尔供职于Prince Johann Seyfried von Eggenberg的位于格拉茨的宫廷,其后他又在克罗梅日什受雇于奥洛穆茨主教(现奥洛穆克)卡尔二世。从1660年代早期起,他的同僚魏伊瓦諾夫斯基(Pavel Josef Vejvanovský 1639-1693)在那里任乐团总监。比贝尔显然在这里拥有良好声望,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备受关注。
1670年夏,卡尔二世将比贝尔送到阿巴森,靠近因斯布鲁克,与著名乐器制造商雅各布·斯坦纳谈判为乐团购置新乐器。
比贝尔的余生都在萨尔斯堡度过。在那里,他的音乐和社交事业蓬勃兴旺:他于1676年开始发表他的音乐作品,1677年为皇帝演奏(并授勋),1679年起在萨尔斯堡担任乐团副乐长,1684年升任乐长。
1690年比贝尔被皇帝擢升为贵族,享有Biber von Bibern的头衔。最后,新任萨尔斯堡大主教Johann Ernst和Count Thun任命比贝尔为内务大臣,他升至社会阶级的顶层。
比贝尔于1672年5月30日结婚,他太太Maria Weiss是萨尔斯堡一个商人之女。他们总共育有十一名子女,其中四人活到了成年。Anton Heinrich (1679–1742)和Karl Heinrich (1681–1749)都在萨尔斯堡宫廷担任小提琴手,后者于1743年擢升至乐长。女儿Maria Cäcilia (生于1674年)和Anna Magdalena (1677–1742)分别在圣克拉拉、梅拉诺和诺恩贝尔格修女院成为修女。 Anna Magdalena成为了女低音歌手和小提琴手,并于1727年任合唱队总监及修道院副司祭。
比贝尔是器乐历史上最重要的小提琴作曲家之一。一方面受到意大利乌切里尼(Marco Uccellini,1603-1680)和法利纳(Carlo Farina, 1600-1640)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也受到了德国复调音乐传统,尤其是来自约翰·海因里希·施梅尔策的影响(施梅尔策可能曾经当过比贝尔的老师)。比贝尔的成就包括进一步发展了小提琴演奏技巧(他能够到达第六或者第七把位),他的左手和运弓技巧远远超越当时最先进的意大利作曲家。他还善于运用对位法,时常写下包含很多双音奏法技巧的复调音乐作品。另一个比贝尔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领域是泛音的艺术,即变化各种泛音的器乐曲。最后比贝尔的音乐多采用各种形式的数秘符号、音乐情感理论、标题音乐等手段。例如,“神迹奏鸣曲”中复活奏鸣曲所使用的象征性调弦。
在整个十七世纪下半叶,比贝尔是(连同德累斯顿音乐学院的作曲家演奏家-华尔特(Johann Jakob Walther, 1650-1717)和魏斯特霍夫(Johann Paul von Westhoff, 1656-1705)为欧洲最优秀和最有影响力的小提琴家。然而他死后不久,德国的小提琴家们另又开始跟随阿尔坎杰罗·科雷利及他的模仿者。
乐团简介:
奥地利古艺术合奏团(Ars Antiqua Austria)成立于1989年,是一支专门演奏古乐器的音乐团体,致力于向听众们介绍奥地利巴洛克音乐的渊源。合奏团目前由八位核心音乐家构成、古纳·莱茨博(Gunar Letzbor)领导,可以快速扩编以适应更广泛的曲目。彼时奥地利宫廷音乐受到意大利、法国还有西班牙宫廷庆典音乐的影响;而奥地利在巴洛克时期的社会影响力远远大于二十世纪人们的想象,因此可以从中听到斯拉夫和匈牙利的民间音乐特色——这种宫廷与民间音乐的融合和舞蹈音乐的元素构成了典型的奥地利音乐。
专辑简介:
海因里希·比贝尔:一位生平事迹大多未经考证的天才,一位将奥地利小提琴演奏技术提升到极高水平的小提琴大师,一位想象力惊人并勇于尝试抽象派的人。他的作品之复杂令人惊叹,从管弦丰富的教堂音乐、艺术精湛的室内乐,到个人独奏乐器小提琴的精湛演奏,无所不包。
在他的作品集中,海因里希·比贝尔在弦乐室内乐领域也树立了新的标准。在第一部分中,大师为五部弦乐合奏作品在他的时代已成为奥地利文化界的标准合奏。在这首色彩丰富的五声部作品中,海因里希·比贝尔巧妙地编织了一个复调织体,让一个或多个声部交替出现。在该曲集的第二部分中,他摒弃了迄今为止在奥地利占主导地位的五声部编排。他通过增强四个声部的灵活性来弥补声音的奢华。
也许正是因为乐团中所有音乐家在面对海因里希·比贝尔室内乐作品的特质时表现出的谦逊态度和清晰敏锐的听觉,才向听众传达了大师音乐的特质!
作曲家简介:
海因里希·伊格纳兹·弗朗兹·凡·比贝尔(德语:Heinrich Ignaz Franz von Biber,1644年8月12日-1704年5月3日),波西米亚-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比贝尔出生于波西米亚的瓦尔腾堡(现位于捷克共和国的斯特拉茨·波德·拉尔斯肯)。在维也纳师从施梅尔策学习。比贝尔早年在格拉茨和克罗梅日什工作,后来他非法地离开了在克罗梅日什的雇主并定居在萨尔斯堡。他余生都留在了那里,并在那里出版了他的绝大部分作品。
除了他可能在波西米亚一所耶稣会预科学校学习过以外,他的早期教育情况鲜有人知。西元1668年以前,比贝尔供职于Prince Johann Seyfried von Eggenberg的位于格拉茨的宫廷,其后他又在克罗梅日什受雇于奥洛穆茨主教(现奥洛穆克)卡尔二世。从1660年代早期起,他的同僚魏伊瓦諾夫斯基(Pavel Josef Vejvanovský 1639-1693)在那里任乐团总监。比贝尔显然在这里拥有良好声望,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备受关注。
1670年夏,卡尔二世将比贝尔送到阿巴森,靠近因斯布鲁克,与著名乐器制造商雅各布·斯坦纳谈判为乐团购置新乐器。
比贝尔的余生都在萨尔斯堡度过。在那里,他的音乐和社交事业蓬勃兴旺:他于1676年开始发表他的音乐作品,1677年为皇帝演奏(并授勋),1679年起在萨尔斯堡担任乐团副乐长,1684年升任乐长。
1690年比贝尔被皇帝擢升为贵族,享有Biber von Bibern的头衔。最后,新任萨尔斯堡大主教Johann Ernst和Count Thun任命比贝尔为内务大臣,他升至社会阶级的顶层。
比贝尔于1672年5月30日结婚,他太太Maria Weiss是萨尔斯堡一个商人之女。他们总共育有十一名子女,其中四人活到了成年。Anton Heinrich (1679–1742)和Karl Heinrich (1681–1749)都在萨尔斯堡宫廷担任小提琴手,后者于1743年擢升至乐长。女儿Maria Cäcilia (生于1674年)和Anna Magdalena (1677–1742)分别在圣克拉拉、梅拉诺和诺恩贝尔格修女院成为修女。 Anna Magdalena成为了女低音歌手和小提琴手,并于1727年任合唱队总监及修道院副司祭。
比贝尔是器乐历史上最重要的小提琴作曲家之一。一方面受到意大利乌切里尼(Marco Uccellini,1603-1680)和法利纳(Carlo Farina, 1600-1640)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也受到了德国复调音乐传统,尤其是来自约翰·海因里希·施梅尔策的影响(施梅尔策可能曾经当过比贝尔的老师)。比贝尔的成就包括进一步发展了小提琴演奏技巧(他能够到达第六或者第七把位),他的左手和运弓技巧远远超越当时最先进的意大利作曲家。他还善于运用对位法,时常写下包含很多双音奏法技巧的复调音乐作品。另一个比贝尔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领域是泛音的艺术,即变化各种泛音的器乐曲。最后比贝尔的音乐多采用各种形式的数秘符号、音乐情感理论、标题音乐等手段。例如,“神迹奏鸣曲”中复活奏鸣曲所使用的象征性调弦。
在整个十七世纪下半叶,比贝尔是(连同德累斯顿音乐学院的作曲家演奏家-华尔特(Johann Jakob Walther, 1650-1717)和魏斯特霍夫(Johann Paul von Westhoff, 1656-1705)为欧洲最优秀和最有影响力的小提琴家。然而他死后不久,德国的小提琴家们另又开始跟随阿尔坎杰罗·科雷利及他的模仿者。
乐团简介:
奥地利古艺术合奏团(Ars Antiqua Austria)成立于1989年,是一支专门演奏古乐器的音乐团体,致力于向听众们介绍奥地利巴洛克音乐的渊源。合奏团目前由八位核心音乐家构成、古纳·莱茨博(Gunar Letzbor)领导,可以快速扩编以适应更广泛的曲目。彼时奥地利宫廷音乐受到意大利、法国还有西班牙宫廷庆典音乐的影响;而奥地利在巴洛克时期的社会影响力远远大于二十世纪人们的想象,因此可以从中听到斯拉夫和匈牙利的民间音乐特色——这种宫廷与民间音乐的融合和舞蹈音乐的元素构成了典型的奥地利音乐。
*请使用支持5.1声道音源的设备播放
媒体评价:
“奥地利古艺术合奏团以娴熟的演奏技巧为基础,乐手们沉浸在欢快的演奏中。有时一丝不苟的节奏可能会使活力过度,但狡猾活泼的魅力和宏伟壮丽的旋律得到精准的平衡。”
——《BBC音乐杂志(BBC Music Magazine)》2015年11月
专辑简介:
在奥地利古艺术合奏团(Ars Antiqua Austria)的曲目列表中,奥地利巴洛克音乐占据了中心位置。彼时维也纳皇室宫廷演奏的音乐深受意大利音乐的影响,后来又受到法国音乐的熏陶;西班牙宫廷礼仪也对维也纳产生了重要的艺术作用。那个时代典型的奥地利声音特点是受到众多皇家领地的影响。斯拉夫、匈牙利和阿尔卑斯民间音乐风格的元素对艺术音乐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构成了它的特殊声音。奏鸣曲《Sonatae tam aris quam aulis servientes》的标题表明,这些作品既可用于神圣目的,也可用于世俗目的。它们代表了多声部器乐合奏曲集的第一部,在这些作品中,比伯展示了他在处理当时最重要的器乐形式方面的精湛技艺。
作曲家简介:
海因里希·伊格纳兹·弗朗兹·凡·比伯(Heinrich Ignaz Franz von Biber)1644年生于符滕堡,是器乐史上最重要的波西米亚小提琴作曲家。比伯的小提琴音乐既继承了意大利传统,又受到德国复调音乐的影响。他进一步发展了小提琴演奏技巧,如拓展至第六或第七把位;在作曲方面,他擅于运用对位法创作包含多重按弦技巧的复音作品。此外,比伯对变格定弦,即变化调弦的器乐曲做出了卓越贡献。
乐团简介:
奥地利古艺术合奏团(Ars Antiqua Austria)成立于1989年,是一支专门演奏古乐器的音乐团体,致力于向听众们介绍奥地利巴洛克音乐的渊源。合奏团目前由八位核心音乐家构成、古纳·莱茨博(Gunar Letzbor)领导,可以快速扩编以适应更广泛的曲目。彼时奥地利宫廷音乐受到意大利、法国还有西班牙宫廷庆典音乐的影响;而奥地利在巴洛克时期的社会影响力远远大于二十世纪人们的想象,因此可以从中听到斯拉夫和匈牙利的民间音乐特色——这种宫廷与民间音乐的融合和舞蹈音乐的元素构成了典型的奥地利音乐。
媒体评价:
“奥地利古艺术合奏团以娴熟的演奏技巧为基础,乐手们沉浸在欢快的演奏中。有时一丝不苟的节奏可能会使活力过度,但狡猾活泼的魅力和宏伟壮丽的旋律得到精准的平衡。”
——《BBC音乐杂志(BBC Music Magazine)》2015年11月
专辑简介:
在奥地利古艺术合奏团(Ars Antiqua Austria)的曲目列表中,奥地利巴洛克音乐占据了中心位置。彼时维也纳皇室宫廷演奏的音乐深受意大利音乐的影响,后来又受到法国音乐的熏陶;西班牙宫廷礼仪也对维也纳产生了重要的艺术作用。那个时代典型的奥地利声音特点是受到众多皇家领地的影响。斯拉夫、匈牙利和阿尔卑斯民间音乐风格的元素对艺术音乐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构成了它的特殊声音。奏鸣曲《Sonatae tam aris quam aulis servientes》的标题表明,这些作品既可用于神圣目的,也可用于世俗目的。它们代表了多声部器乐合奏曲集的第一部,在这些作品中,比伯展示了他在处理当时最重要的器乐形式方面的精湛技艺。
作曲家简介:
海因里希·伊格纳兹·弗朗兹·凡·比伯(Heinrich Ignaz Franz von Biber)1644年生于符滕堡,是器乐史上最重要的波西米亚小提琴作曲家。比伯的小提琴音乐既继承了意大利传统,又受到德国复调音乐的影响。他进一步发展了小提琴演奏技巧,如拓展至第六或第七把位;在作曲方面,他擅于运用对位法创作包含多重按弦技巧的复音作品。此外,比伯对变格定弦,即变化调弦的器乐曲做出了卓越贡献。
乐团简介:
奥地利古艺术合奏团(Ars Antiqua Austria)成立于1989年,是一支专门演奏古乐器的音乐团体,致力于向听众们介绍奥地利巴洛克音乐的渊源。合奏团目前由八位核心音乐家构成、古纳·莱茨博(Gunar Letzbor)领导,可以快速扩编以适应更广泛的曲目。彼时奥地利宫廷音乐受到意大利、法国还有西班牙宫廷庆典音乐的影响;而奥地利在巴洛克时期的社会影响力远远大于二十世纪人们的想象,因此可以从中听到斯拉夫和匈牙利的民间音乐特色——这种宫廷与民间音乐的融合和舞蹈音乐的元素构成了典型的奥地利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