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 Porter

暂无描述

 全选 
FLAC | 44.1kHz/16bit 12首单曲
专辑简介: 柏林出生的卢卡斯·福斯(Lukas Foss)在巴黎学习音乐,然后于1937年定居在费城。尽管他自由地探索多样的作曲风格,但这张专辑中的三部作品属于他早期的新古典主义时期,并体现了他那句名言:“要在未来站稳脚跟,你必须在过去有根基”。G大调第一交响曲充满抒情性、田园风格,并且有细微的爵士影响,而《三首美国作品》展示了艾伦·科普兰(Aaron Copland)“open air”的影响。福斯的《颂歌》表达了他对二战期间美国生命损失的感受,而《文艺复兴协奏曲》则是“跨越世纪的握手”,巧妙地加入了意想不到的和声变化。 作曲家简介: 卢卡斯·福斯,(英语:Lukas Foss,1922年8月15日-2009年2月1日),德裔美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出生于德国柏林一个犹太人家庭,原姓富克斯(Fuchs),后来移居法国,1937年定居美国,在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音乐,与伦纳德·伯恩斯坦是同学及终生好友。后又师从欣德米特。1953年起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后曾在多所学校教书。作为指挥家,福斯曾担任美国多个乐团的指挥或音乐总监。2009年在纽约曼哈顿去世。 福斯的音乐风格融合多种元素,但基本上是有调性的。著名作品包括声乐套曲《时间周期》、大合唱《大草原》(歌词出自卡尔·桑德堡作品)《死神的寓言》(歌词出自里尔克作品)、歌剧《卡拉维拉斯县的跳蛙》(根据马克·吐温小说《卡拉维拉县驰名的跳蛙》改编)、吉他协奏曲《美国风景》、管弦乐曲《巴洛克变奏曲》等。 乐团简介: 布法罗爱乐乐团(Buffalo Philharmonic Orchestra)于1935年成立,主要在位于埃尔姆伍德大道和弗吉尼亚街的埃尔姆伍德音乐厅演出,该音乐厅于1938年被拆除。在大萧条时期,乐团最初由工程进度管理局和紧急救济局提供资金支持。几十年来,乐团在威廉·斯坦伯格(William Steinberg)、约瑟夫·克里普斯(Josef Krips)、卢卡斯·福斯(Lukas Foss)、迈克尔·蒂尔逊·托马斯(Michael Tilson Thomas)、朱利叶斯·鲁德尔(Julius Rudel)、谢苗·拜奇科夫(Semyon Bychkov)和马克西米亚诺·巴尔德斯(Maximiano Valdes)等杰出音乐总监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许多杰出的客座演奏家都曾登上过乐团的舞台,其中包括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亚伦·科普兰(Aaron Copland)、范·克莱本(Van Cliburn)和马友友(Yo-Yo Ma)。布法罗爱乐乐团历史上发行过50多张唱片。乐团曾两次出国巡演:1988年的欧洲六城巡演和2018年的波兰四城巡演。 自1940年以来,乐团的永久会址一直是克莱因汉斯音乐厅,这座由埃利尔(Eliel)和埃罗·萨里宁(Eero Saarinen)设计的国家历史地标性建筑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是美国最好的音乐厅之一。自1935年成立以来,BPO一直是布法罗的文化大使。乐团每年举办120多场经典、流行、摇滚、儿童和青少年音乐会。 指挥家简介: 乔安·法莱塔(Joann Falletta)出生于美国纽约,在皇后区一个意大利裔家庭中长大。音乐生涯初期,作为一名吉他和曼陀林演奏家,她常与大都会歌剧院、纽约爱乐等知名团体合作。法莱塔1972年就读曼尼斯音乐学院时便对指挥产生了兴趣,后来在皇后学院和茱莉亚音乐学院深造指挥专业,并随豪尔赫·梅斯特、谢苗·毕契科夫等指挥家学习。 法莱塔就职过的乐团包括:牙买加交响乐团(1977-1989年)、丹佛室内乐团(1983-1992年)、密尔沃基交响乐团(1985-1988年)、旧金山女子爱乐乐团(1986-1996年)、长滩交响乐团(1989-2000年)、弗吉尼亚交响乐团(1991-2020年)、布法罗爱乐乐团(1999年)、夏威夷交响乐团(2011年)、阿尔斯特管弦乐团(2011-2014年)等等。 2008年至2012年,法莱塔曾被乔治·沃克·布什任命,于国家艺术委员会任职。2016年,她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成员。法莱塔与Naxos唱片等公司录制了70多张专辑,包括了诸如范妮·门德尔松、克拉拉·舒曼、莉莉·布朗热、热尔梅娜·塔耶芙尔等女性作曲家的作品。
¥78.00
Hi-Res | FLAC | 44.1kHz/24bit 11首单曲
专辑简介: 在这张专辑中,苏格兰多元打击乐演奏家伊芙琳·格兰妮(Evelyn Glennie)、长笛演奏家Amy Porter、大号手Carol Jantsch与美国当代指挥大师大卫·艾伦·米勒(David Alan Miller)执棒的奥尔巴尼交响乐团(Albany Symphony)携手,共同演绎了格莱美奖获奖作曲家迈克尔·多尔蒂(Michael Daugherty)的三首独特的协奏曲。这三部作品探索了机器、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第一首长笛协奏曲《泪痕(Trail of Tears)》戏剧性地描述了1838年美国原住民搬迁的悲剧,并沉思了人类精神如何应对逆境的方法;第二首为打击乐独奏和管弦乐队而作的《造梦机(Dreamachine)》是对发明家们想象力的多彩赞美,他们梦想着新的机器,既真实又超现实;最后一首为大号和管弦乐队创作的《密西西比河的倒影(Reflections on the Mississippi)》是一场从爱荷华州到路易斯安那州传奇密西西比河的音乐之旅。 作曲家简介: 迈克尔·多尔蒂(Michael Daugherty)是美国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著名作曲家,曾四次斩获格莱美作曲奖。他1954年生于爱荷华州锡达拉皮兹的一个音乐世家,自幼接触各种美国通俗音乐,曾在北德克萨斯大学学习作曲和爵士乐,后又到曼哈顿音乐学院师从武奥里宁。在纽约时,他与许多著名作曲家建立了关系,包括巴比特和费尔德曼布列兹等。1979年至1980年,他应布列兹之邀,到法国声学与音乐协调研究院(IRCAM)学习,期间接触到很多当代的欧洲作曲家及作品。返回美国后,他在耶鲁大学修读博士学位,师从德鲁克曼和厄尔·布朗等作曲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道尔蒂在欧柏林音乐学院教书,后来则长期在密歇根大学担任教授。 迈克尔·多尔蒂在美国的古典音乐生活中十分活跃,他的音乐创作受到各种通俗音乐及流行文化等的影响,作品常常与普罗大众熟悉的题材相关,将各类流行文化结合,在学院派和普通乐迷中都颇受欢迎。他的著名作品包括:歌剧《贾姬·O》(主角为杰奎琳·肯尼迪)、管弦乐《大都会交响曲》(根据《超人》系列漫画创作)和《费城故事》、钢琴协奏曲《机械降神》、打击乐协奏曲《UFO》、大提琴协奏曲《海明威的故事》、小提琴协奏曲《火与血》和巴松管协奏曲《死去的埃尔维斯(猫王)》等。 指挥家简介: 大卫·艾伦·米勒(David Alan Miller)是当代美国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他录制的唱片《Conjures》曾获格莱美奖。米勒来自洛杉矶,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士学位和茱莉亚音乐学院的管弦乐指挥硕士学位。1992年以来,米勒一直担任奥尔巴尼交响乐团(Albany Symphony)的音乐总监,打造出一支富有创造力、引人注目的乐团。通过探索打破常规的曲目、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录制唱片,他为奥尔巴尼交响乐团赢得了“全美最具创新性的交响乐团”的声誉。 艺术家简介: 伊芙琳·格兰妮(Evelyn Glennie)1965年生于苏格兰,是音乐史上首位全职敲击乐独奏家。她曾与不同界别的乐人合作演出,如流行乐的比约、钢琴大师艾思、英皇合唱团和班卓琴手比拉·费里克等。伊芙琳·格兰妮灌录了二十五张个人唱片,其中两张荣获格莱美奖。她曾委约不少名家作曲,共创作了一百六十首敲击乐独奏作品。此外,伊芙琳曾经参与不少电视电台节目,包括《科技娱乐设计思想集(TED)》。伊芙琳·格兰妮对声音的独特看法,可见于名导演利达斯玛的电影《触摸声音》中。她亦是广受欢迎的教育家和演讲者,推动积极人生,透过声音治疗沟通媒介的角度探索世界。伊芙琳·格兰妮也涉猎其他创作活动,与柯德克公司合作,设计了一系列珠宝。她荣获八十多项国际奖项,并因对音乐与教育贡献良多,先后获颁OBE与DBE勋衔。 乐团简介: 奥尔巴尼交响乐团(Albany Symphony)是一家地方性的、备受尊敬的音乐文化机构。乐团因其前卫的音乐会、录音项目以及为地区学校的创新教育提供支持而赢得了众多国家奖项。作为纽约州府都会区唯一的专业交响乐团,奥尔巴尼交响乐团丰富了社区文化,每年能吸引超过15万听众。奥尔巴尼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是美国著名指挥大师大卫·艾伦·米勒(David Alan Miller)。
¥12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