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霞,龚正,张文俊,马红海,梁欢,郑强,申莞蜻

暂无描述

 全选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11首单曲
专辑简介: 云南的文化景观、民族风情的复杂、美丽乃至野性,毫不逊于它的自然生态,56个民族中的25个世居于此,各色原始信仰与世界四大宗教的信徒在此共生共存。三千年来,一个个古老民族从四方迁徙而来,与原住于此的部族交汇,井然有序地形成各自的聚居地,一个个古国如一颗颗明珠,在此兴盛又湮灭——无数传说中引入向往的古南诏国,于金庸笔下被屡屡提及的大理王国,曾与楼兰、夜郎齐名的神秘古国之一的古滇王国,作为百越一支的句町古国,传说中滇越乘象之国的勐卯古国,以及哀牢古国、自杞国、果占璧王国……好像这片土地的文明,如它的气候与地貌一般,自由、多变,难以归约在一个简明统一的脉络之下。然而,无论怎么风情殊异,这里的人们都有着同样的开放与友睦,当音乐响起,酒杯满上,或节日到来,人们都能绕着火塘或在村畔林间,手拉手围成大大的圆圈,对歌跳笙,仿若一家,亲密无间。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而言,唱歌跳舞,就像吃饭喝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在他们眼里,万物有情有灵,月琴会说话,口弦会唱歌,好像他们采撷自然中的各色声音,化成自己的音乐,在每个当下,自由流淌出最能抒情表意的心曲,与山谷、与树声、与阳光和月色、与鸟啼与虫鸣相应和与交织,他们藉由这歌舞,与自然万物共叙,与心上人传情。眼前的一应情景,心上的一应情绪,生活中的一应事物,没有什么不能入歌入乐,因而他们的歌曲包罗万象,涵盖着也一代代传递着他们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和生活图景的全部内容,因而他们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祭祀时,过节时,婚丧时,劳动时,赶集时,待客时,聚会时,休闲时,恋爱时……同时,这里的每个民族,乃至民族不同的支系,就像有着自己的聚居地、信仰传说、节日习俗、建筑服饰和饮食习惯一般,也有着自己青睐而独树一帜的特色乐器、音乐调式、和歌舞传统。 在这片彩云南境,一座座蓊郁的山头好像永远有祥云环绕,永远有彩羽的群鸟盘旋飞过,落下一串串清越啁啭的啼鸣,而田头林间永远有歌乐声,这里的山川、云水、林木、鸟虫、各民族的人,好像汇成一首不息的盘绕的歌,一如最经典、流传最为广泛的跳笙舞,如山水相连般心手相牵,衔成没有尽头的圆,在生命慷慨的热力与充满希望的肯定中,不竭地跳着、舞着,踏着强劲而明快的欢畅节拍,团团联结,转着圈跳过酷暑与寒冬,穿过黄昏和黎明。 作品简介: 《金风吹来的时候》 牛角琴:罗霞 用牛角和椰子壳做琴筒的琴呜咽如诉,琴声绕着傣家的竹楼,明月如练天如水,秋风起了,秋凉像牛角琴声,一点点沁入心头,带了点丰熟的酒意,金风细细,敲打窗户,敲打凤尾竹的枝叶,风叶鸣廊,这傣家的秋,在月桂馥郁缱绻的香气中,万物醺然,是不是每个民族都对秋有着共通的思悟与情感?这个金色的如醉的季节,而傣家的歌,将这一点仿佛万古皆同的秋心,唱得那样熨帖,那样美。 《月光下的凤尾竹》 葫芦丝:龚正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主要流行于云南德宏、临沧地区,据传是由中原的笙传入西南后演进而来,其形制是在一个天然完整葫芦底端插入三根竹管,竹管没入葫芦的部位各镶有一枚簧片,吹奏起来,葫芦便是气室,葫芦口便是吹口。提起葫芦丝,或许很多人脑海里响起的都是这首施光南作曲、倪维德作词的名曲,甚至它构成了傣族乃至云南印象的一部分。旋律响起,就好像到了彩云之南,山水润目,凤尾竹竹影婆娑,清澈的溪流穿石破谷,孔雀在其间漫步,身姿窈窕的傣族的姑娘们戴着银饰、穿着长裙,笑声如银铃,竹林间还散落着一个个杆栏式竹楼,清夜,银色的月亮在一个个极为静谧的夜里一点点升上山头,升上凤尾竹的梢头,月光如练,也如那清幽而不绝于耳的葫芦丝声,穿林而过,盈盈流淌在山林、大地、和村寨间。 《傣族古调》 葫芦丝:龚正 勐养镇位于西南中缅交界处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这里是葫芦丝的故乡。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据传是由中原的笙传入西南后演进而来,其形制是在一个天然完整葫芦底端插入三根竹管,竹管没入葫芦的部位各镶有一枚簧片,吹奏起来,葫芦便是气室,葫芦口便是吹口。在勐养江畔,葫芦丝的诞生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傣族青年桑亮思念在洪水中为救他身亡的爱人少玉,在江畔他们曾经一起种植葫芦与竹子的地方,他听到风过葫芦的呜呜声,便将这两种植物结合一起做成了葫芦箫,也就是葫芦丝,他夜夜对着江水吹奏,吹奏的曲调便成了最早的葫芦丝曲调——古歌。 《勐养江畔》 葫芦丝:张文俊 这首《勐养江畔》著名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先生对从勐养山歌改编而来的,几十年前,这里的人们在江畔看露天电影,回来的时候便在山头对唱情歌。葫芦丝细腻的旋律中,那由虚指颤音演奏颤动的“re”音,就像孔雀颤动的翎羽、风中摇曳的凤尾竹、和情人对视时颤动的心弦。 《捉泥鳅 蹦蹦揣唻》 演唱:马红海 哈尼族支系众多,如哈尼、豪尼、雅尼、卡堕、碧约、白宏等,并以穿戴的服饰加以区分。豪尼人的歌往往饱满而欢快。这首豪尼儿歌里,仿佛有着最朴拙、单纯的童年,简单朴素的节拍,却有种独属于孩子的沉浸式专注,没有实义的拟声词,稚拙地糅杂、复现着玩水捉泥鳅的游戏场景与心情,蹦跳、弹动的泥鳅、捕捉的动作、四溅的水花和极为简单的快乐。 《父母恩 卡聘》 演唱:马红海 哈尼族崇拜自然,也崇拜祖先,没有独立文字体系的他们将传说、将信仰和文化唱进了歌里,或织进他们的衣裳里。他们敬畏着他们的世系传递,敬爱着长辈,尊重爱恋着长养他们的父母并极为注重手足亲情。这首《父母恩》,哈尼人叫作“卡聘”,天真的男声响起,好像就把人带到了土掌房,火塘边,火光摇曳着,他展开喉咙,对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吟唱,唱祖先传下来的古歌,歌里平实地叙说着对父母恩情的深深感念,悠扬舒展的回环乐段,夹杂衬字的长长咏唱,句尾意蕴不尽的绵延拖腔,和深隐不尽的内在情绪,好像这歌不会有结束,它将继续下去,扩充下去,在任何一个乐段被帮衬着,接续着,就这么萦回着,朴素地织在哈尼族的世代传承中。 《哈尼族摇篮曲 阿变余扎》 演唱:马红海 红河与澜沧江冲积下的滇南土地是哈尼族的聚居地,百千年来,他们在这里耕田,种茶,坡地、土掌房、火塘、龙竹、橄榄树、烟锅、古经等,都是哈尼族绵延不绝的原始承传,他们唱“哈巴”(古老的叙事歌),唱“阿基古”(山歌),唱“阿茨”(情歌)……当他们年幼时,火塘边,他们听着阿妈唱“阿变余扎”(摇篮曲)入眠。摇篮曲在哈尼人心里,是他们的根调。旋律回环、摇曳着,像温柔起伏的波浪,母亲的歌,和推着摇篮轻轻晃动的温柔的手,安哄抚慰的气息,与千百年来流淌着滋养着他们的河水,好像并在了一处,无声诉说着那个根的来处。 《文邦巴扎》 景颇巴扎:梁欢 云南西部德宏,与缅甸相邻,山川秀美,景颇族人与傣族人世居于此。一百多年前,苏格兰风笛由传教士传入,风笛在景颇语中叫巴扎,人们喜欢它亢亮劲拔的音色,觉得它与节日、庆典、迎宾的喜庆氛围相宜,将它迅速融入本地民乐当中。尤其在目脑节日及庆典上,这首《文邦巴扎》,常被演奏,来祭祀景颇人信仰中最高的天神——“木代”。木代是天神、山神、太阳神,代表财富与幸福,庇佑人的安宁。传说景颇人是太阳的后裔,因而景颇贵族(山官)中有祭奠“木代”的传统,各类不同功能、类型的祭祀,均称为 “目瑙”。目瑙纵歌节上,四面八方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蜂拥而来,巴扎劲吹,锣鼓齐鸣,众人齐舞,声撼群山。在这象征力量与团结的雄健歌舞中,人们祈求木代及其它诸神保佑这片土地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在景颇族中,“目瑙纵歌”的字面意思就是大伙跳舞,它实为一种文化祭祀盛典,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囊括了景颇族的宗教、文学、舞蹈、音乐、工艺、民俗与渊源变迁。 《景颇古调》 吐良:龚正 这首古调由景颇族传承千年的特有乐器——吐良吹奏,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单孔直吹乐器。砍下一棵景颇山特有的糯竹,或截取一长节,或以长度相同粗细相当的两节相接,打通两端后,在中央开一个吹孔,由制作的艺人一边试吹一边根据音量、音节调节并确定吹孔两侧的长度,一支吐良就做成了,它的制作工艺也决定了每一支吐良都是独一无二的。景颇人在山间放牧、在劳作休憩时,吹奏吐良,或模仿山间的鸟鸣,或吹奏山歌小调,或抒发心中的爱情,也为集体的歌舞伴奏。那仅一孔的乐器,却有着两个八度的宽广音域,和自由多变的惊人表现力。在这支古调中,既能听到高音明亮清越如笛,也有中低音呜咽柔和如箫,而无论在哪个音域、如何表现,都是一般的清幽而灵动,就像景颇族所信奉的万物有灵,他们的音乐始终如一地呈现着一个充满灵气的未被祛魅的如世外桃源的山中世界。 《欢乐的景颇山》 吐良:郑强 云南西部德宏,山川秀美,景颇族人与傣族人世居于此,那里民间有种说法,“傣族住平坝,景颇住山头。”德宏毗邻缅甸,怒江奔流而过,横断山脉的南延将地表切割成瑰美的山原与河谷,景颇族人在这里耕作、繁衍四百余年,景颇山不是具体的某座山,凡是景颇族人居住的山头,就是景颇山。此处,吹奏的是景颇族特有的传统乐器,土良,它近似于竹笛,但只中间有一个吹孔,竹管两头相通,就靠双手按这两段控制松紧,吹奏出清丽的旋律。这首曲目,乐音起初就像黄鸟飞过平阔的水网经过的梯田,鸟的啼叫像清晨的光线一样破开山间缭绕的晨雾,阳光下水田整饬,稻禾青青,风中传来牛铃声,弯腰劳作的人们直起身,从半山腰可以望见山下的河谷,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旋律一转,从田间来到蜿蜒的山路上,让人自由而畅快地行走,仿佛走着走着就要跳跃起来,座座竹楼掩映在凤尾竹与芭蕉树丛中,好像永远有生起的火塘,永远会酒肴的香气与不可磨灭的笑靥,永远会有在月亮升起的静谧夜气里,欢畅的歌舞、饮酒与闲话。 《爱伲人摇篮曲 赫勒勒》 演唱:申莞蜻 红河与澜沧江冲积下的滇南土地是哈尼族的聚居地,百千年来,他们在这里耕田,种茶,坡地、土掌房、火塘、龙竹、橄榄树、烟锅、古经等,都是哈尼族绵延不绝的原始承传,哈尼族支系众多,爱伲人便是哈尼族的一个分支,世居于西双版纳。在爱伲人家几乎永不熄灭的火塘边,母亲总是唱着摇篮曲哄着年幼的孩子入眠,如这首赫勒勒,颤动的旋律,带着十足的安抚、爱哄意味回旋着,那是模仿蝉的鸣叫,在夏日,爱伲人的干栏式竹楼里,这歌声与蝉声、夜风中哗啦啦的树声和在一处,在这柔和的声浪中,和母亲轻柔的摇晃、拍打中,孩子沉沉、安稳地睡去。
¥16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