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Barenboim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年11月15日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一直以钢琴家、指挥家、室内演奏家令人惊叹的“多重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 1942年,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犹太音乐家 的家庭里。由于他的父母都是钢琴家,他从很小时就开始跟随他的父亲学习钢琴。巴伦博伊姆小的时候聪慧过人,音乐才华非常突出,在年仅7岁时,就作为儿童钢琴家举行了贝多芬作品的钢琴独奏会,从而引起了听众和舆论界的一片哗然。 1952年,他随家一起迁到了以色列定居,也就是在这一年,父母把他送到了欧洲的音乐之国奥地利,让他在那里接受音乐艺术方面的全面训练。来到奥地利之后,巴伦博伊姆进入了著名的萨尔茨堡大学莫扎特音乐学院,在这里,他跟随著名钢琴教授菲舍尔学习钢琴,跟随指挥大师马克维奇学习指挥。两年之后,他又来到法国随著名作曲教授布朗热学习作曲,再过了一年,他又考入了意大利著名的罗马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在这里,他又跟随泽基教授继续深造钢琴和指挥艺术。 1955年,13岁的巴伦博伊姆在巴黎首次作为钢琴独奏家而举行了正式演出,第二年又在伦敦与著名指挥家克里普斯指挥的皇家爱乐乐团合作举行了音乐会,1957年,巴伦博伊姆来到了美国,在纽约,这位15岁的少年钢琴家与指挥大师斯托科夫斯基合作进行了成功的演出,从此以后,钢琴奇才巴伦博伊姆的名声便在全世界叫响了。 巴伦博伊姆开始从事指挥活动是在1962年,而到了1965年他就已经担任了英国室内乐团的指挥了。在这几年里,他曾以充沛的精力和大胆的精神,多次指挥了欧洲许多富有影响的交响乐团,如新爱乐交响乐团、哈勒交响乐团和伦敦交响乐团等。 1968年,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在美国纽约临时顶替因病不能上场的科蒂斯登台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演出,从而引起了世界音乐舆论界的轰动。从此以后,他便成为著名的青年指挥家而在指挥艺术的道路上青云直上。 巴伦博伊姆成名以后,与世界一流交响乐团的接触变得十分频繁,1969年,他作为客席指挥首次指挥了柏林爱乐乐团,1970年又与纽约爱乐乐团一起进行了首次成功的合作。到了1975年,著名指挥大师索尔蒂卸去巴黎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以后,巴伦博伊姆便作为杰出的青年指挥家被聘为该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就这样,年仅33岁的巴伦博伊姆手下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庞大交响乐团。巴伦博伊姆在这个欧洲最有特色的乐团中一共工作了12年。在这期间,他还曾担任过法国巴士底歌剧院和德国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的音乐指导。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他又继索尔蒂之后,成为大名鼎鼎的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新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  他指挥了2009年以及201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全选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10首单曲
专辑简介: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曾是一名神童,如今已蜚声国际:他录制本专辑中的三首贝多芬奏鸣曲时年仅 16 岁。全世界的评论家都预言,这位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年轻人将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很快,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成为了 20 世纪和 21 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这里展示的录音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展现了一位年轻艺术家走向世界的道路:固执、急迫、充满激情和感性。这与老一代钢琴家往往浪漫化的演奏方式完全相反。要了解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和他今天的作品,必须先聆听这些迷人的录音。 艺术家简介: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指挥家、钢琴家。1942年11月15日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父母都是钢琴教师,7岁首次举行贝多芬作品独奏会。1951年随家移居欧洲,1952年定居以色列。同年获美国的以色列文化财团奖学金,至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先后在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罗马圣西西里亚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随菲舍尔学习钢琴,随马克维奇、布莱兹学指挥,师从纳迪娅-布朗热(Nadia Braun)学习作曲。 巴伦博伊姆10岁开始活跃于国际乐坛,先后在萨尔茨堡、维也纳、罗马、巴黎、伦敦、纽约、柏林等地演奏协奏曲,担任指挥的多为一时名家,包括克路易坦、克里普斯、斯托科夫斯基等人。1954年在维奥蒂(Viotti)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1962年在以色列首次登台指挥,从此身兼钢琴演奏和乐队指挥。1965年起与英国室内乐团定期合作演出,长达10多年,1969年曾率该团巡回演出。1967年与英国大提琴家杜普蕾结婚。1975年接替佐尔蒂(Sir Georg Solti)出任巴黎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在职15年。1987年兼任巴黎巴士底歌剧院音乐总监。1991年出任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一年后又兼德意志柏林歌剧院的音乐总监。他曾获得过许多荣誉,1958年贝多芬奖、1963年帕德雷夫斯基奖、1982年贝多芬学会奖等。 巴伦博伊姆的钢琴演奏长于乐句的表情处理,对旋律线的表现能力很强,但往往过多地注意表面的效果。他的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全集是最能体现其才华的作品,而他与杜普蕾、祖克曼合作的室内乐往往长于他演奏的协奏曲与众多的奏鸣曲。 他的指挥善于抓住作品全局结构的特长,对乐队音色、声部平衡的敏锐感,对乐队的和声色彩与内声部音型的流动,也能细致精确地表现出来。 巴伦博伊姆还是一位语言天才,能说流利的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希伯莱语。
¥128.00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5首单曲
专辑简介: 当今世界上还有比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更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吗?这位出生于阿根廷的以色列文艺复兴音乐家,既是交响乐和歌剧指挥家,也是钢琴家、独奏家、室内乐音乐家和优秀的里德舞曲伴奏家。这套全新唱片中,可以发现许多合作的精彩片段,尤其是莫扎特协奏曲的录音,巴伦博伊姆凭借对作曲家的深刻理解,与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和平夏斯·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合作。很快,巴伦博伊姆几乎指挥了所有欧洲和美国的一流交响乐团。 艺术家简介: 皮恩卡斯·祖克曼 (Pinchas Zukerman,1948-)是一位小提琴家,中提琴家和指挥家。1948年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是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最年轻的一位 ,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的三大弟子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更作为指挥活跃在舞台上,1998-2015年7月,任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Canada’s National Arts Centre)音乐总监 ,并于2013年率团首次进行中国巡演。现任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交响乐团(Canada's National Arts Centre Orchestra)名誉指挥。 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1920年7月21日~2001年9月22日),出生于俄罗斯,美国小提琴家。美籍前苏联小提琴大师。生于音乐世家,六岁就开始学习钢琴,后随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布林达学小提琴,同时从路易·帕辛格学习。十七岁在纽约市政厅举办独奏会,博得好评。1944年在卡内基音乐厅开独唱会,自此名声大噪,成为美国代表性的小提琴家,活跃于世界各地。他的演奏音色很美,表现力丰富,技巧精确。是卡内基音乐厅的主持人、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主席和美国全国艺术委员会的创始者。斯特恩自1979年以来曾多次来中国访问演出,曾在北京演奏了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2001年因心脏病在纽约去世,终年81岁。 指挥家简介: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 ;1942~ )以色列钢琴家、指挥家。1942年11月15日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7岁登台演出。曾随E.菲舍尔、I.马克耶维奇、N.布朗热学钢琴、指挥与作曲。1956年,毕业于罗马的圣塞西利亚学院。同年,以皇家爱乐乐团独奏家的身份在英国首次公演。1957年1月,在L.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下,于卡内基大厅演出C.C.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此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巡回演出,在澳大利亚、南美、远东、苏联等地与纽约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英国室内乐团等世界著名乐团合作演出,获得世界声誉。1962年后,专门从事指挥,曾先后指挥过以色列爱乐乐团、费城管弦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英国室内乐团等。 作曲家简介: 伊格纳茨·约瑟夫·普莱耶尔,Ignace Joseph Pleyel (1757.6.18~1831.11.14.),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奥地利出生的法国作曲家,小提琴家,钢琴家,乐谱出版商和钢琴制造商。普莱耶尔Pleyel早年是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的学生,后在意大利罗马和英国伦敦进行音乐活动,又曾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Strasbourg Cathedral)圣乐队长。
¥168.00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6首单曲
1775年在萨尔茨堡,19岁的莫扎特一口气写下五部小提琴协奏曲。除了前两部作品稍显稚嫩,后三部作品都成了脍炙人口的名作。第四号作品造诣很深,第一乐章巧妙化用了一个军队进行曲,故有时也被称为“军队”协奏曲,不过它仍然具有法国风味。第五号作品最著名,线条流畅,结构独特,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 本专辑由著名指挥家巴伦博伊姆率领英国室内管弦乐团(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所录。该乐团是全球顶尖的室内乐团,是录音数量最多的室内乐团,已经录过400多名作曲家的1500多部作品。ECO与巴伦博伊姆合作的最有名的经典,是莫扎特的全套钢琴协奏曲,而这张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也同样精彩。 以色列小提琴家祖克曼是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之一,是当年与郑京和在比赛中并列第一的传奇人物,后来还成为了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被里根总统授予“艺术成就奖”。巴伦博伊姆、杜普雷夫妇与祖克曼是音乐至交,ECO的第一次世界巡演就是这三人组团在1969年完成的。他们的三重奏作品广受流传,而此次发行的同为犹太人的巴伦博伊姆与祖克曼两人合作的1970年历史录音,就显得尤为珍贵。
¥168.00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11首单曲
英国人民也曾把埃尔加视为英国的贝多芬。本专辑收录埃尔加的一些著名的管弦乐作品,比如《爱的礼赞》、《晨曲》、《e小调弦乐小夜曲》等。 《爱的礼赞》是埃尔加为未婚妻卡洛琳所写的乐曲,而《e小调弦乐小夜曲》是两人结婚三周年时的创作,在这些音乐史上最优美的旋律中,埃尔加的深情跃然纸上。 这是1975年巴伦博伊姆指挥英国室内管弦乐团的历史录音,由Sony Masterworks重新制作发行。
¥168.00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6首单曲
1775年在萨尔茨堡,19岁的莫扎特一口气写下五部小提琴协奏曲。第二号作品有法国式的优美典雅的风格,第二乐章运用了法国喜歌剧的曲调。与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同时收录的,还有莫扎特为小提琴和乐队而作的三首单乐章名作《C大调回旋曲》、《E大调柔板》和《降B大调回旋曲》。 本专辑由著名指挥家巴伦博伊姆率领英国室内管弦乐团(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录于1975年,正是他卸任ECO,即将前往著名的巴黎管弦乐团任职之时。英国室内管弦乐团是全球顶尖的室内乐团,是录音数量最多的室内乐团,已经录过400多名作曲家的1500多部作品。ECO与巴伦博伊姆合作的最有名的经典,是莫扎特的全套钢琴协奏曲,而这张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也同样精彩。 以色列小提琴家祖克曼是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之一,是当年与郑京和在比赛中并列第一的传奇人物,后来还成为了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被里根总统授予“艺术成就奖”。巴伦博伊姆、杜普雷夫妇与祖克曼是音乐至交,ECO的第一次世界巡演就是这三人组团完成的。他们的三重奏作品广受流传,而同为犹太人的巴伦博伊姆与祖克曼两人合作的历史录音,就显得尤为珍贵。
¥168.00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4首单曲
《哈罗德在意大利》作于1834年,取材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帕格尼尼因获得了一把名贵的中提琴,委托柏辽兹作一首中提琴协奏曲。 柏辽兹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述,他当时的想法是:“把中提琴用于我在阿布鲁齐山区(属于罗马西北部阿平宁山脉)漫游的回忆之中,我要把这个乐器当作一个忧郁的梦幻者,就像贵族青年哈罗德因憎恨腐朽的贵族生活而出国游历,因此把这部交响曲叫做《哈罗德在意大利》。” 这是1977年巴伦博伊姆与巴黎管弦乐团的历史录音。巴黎管弦乐团是当代法国最杰出的乐团,1975年巴伦博伊姆从索尔蒂手中接过这支乐团,给乐团带来了新的光彩。它的管乐演奏水平尤为突出,木管声部流畅甜美。
¥168.00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4首单曲
这是巴伦博伊姆1977年在法国最好的乐团之一——巴黎管弦乐团任职时的录音,他对法国作品的处理很有特色。他也在1975-1989年任职巴黎管弦乐团期间,确立了自己在指挥界的声望。 本专辑收录了四位法国作曲家的各一部作品选段: 拉威尔的舞剧《达芙妮与克罗伊》选段,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序曲,20世纪作曲家雅克·伊贝尔的《港口》(Escales)管弦乐组曲,以及浪漫晚期作曲家夏布里埃的管弦乐狂想曲《西班牙》。
¥168.00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4首单曲
歌剧《特洛伊人》则是柏辽兹晚年之作,完成于1858年。分为上下两部,法国式地结合了古典与浪漫的乐风,由柏辽兹自撰脚本,讲述了改编自《荷马史诗》与《埃涅阿斯记》的故事。 巴黎管弦乐团的前身是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代表了法国管弦乐的最高水准。它是当代法国最杰出的乐团,1975年巴伦博伊姆从索尔蒂手中接过这支乐团,直到1989年卸任,给乐团带来了新的光彩,也凭借这支优秀的乐团确立了自己在指挥界的声望。本专辑原始录音录于1978年,由Sony Masterworks重新制作发行。
¥168.00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13首单曲
《D大调双簧管协奏曲》写于1945年,是理查德·施特劳斯81岁时的作品。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柏林与维也纳剧院被毁,施特劳斯的创作竟然转向优美简朴的风格,一改以往全盛时期的歌剧和交响诗的庞大体量。晚年的他非常喜欢木管作品,便写作了古典音乐史上最优美的双簧管协奏曲之一。 《冒牌贵族组曲》作于1917年,为雨果·冯·霍夫曼斯塔尔改编自莫里哀的三幕喜剧的配乐,是施特劳斯最满意的作品之一。作曲家在组曲中将自身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其喜爱的巴洛克时期音乐家让-巴普蒂斯特·吕利的风格完美融合,充斥着懒散的轻蔑姿态和嘲讽的语气。 1980年,巴伦博伊姆回到伦敦,再一次率领他执棒过的英国室内管弦乐团,完成了这两部作品的录制。
¥16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