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Barenboim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年11月15日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一直以钢琴家、指挥家、室内演奏家令人惊叹的“多重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 1942年,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犹太音乐家 的家庭里。由于他的父母都是钢琴家,他从很小时就开始跟随他的父亲学习钢琴。巴伦博伊姆小的时候聪慧过人,音乐才华非常突出,在年仅7岁时,就作为儿童钢琴家举行了贝多芬作品的钢琴独奏会,从而引起了听众和舆论界的一片哗然。 1952年,他随家一起迁到了以色列定居,也就是在这一年,父母把他送到了欧洲的音乐之国奥地利,让他在那里接受音乐艺术方面的全面训练。来到奥地利之后,巴伦博伊姆进入了著名的萨尔茨堡大学莫扎特音乐学院,在这里,他跟随著名钢琴教授菲舍尔学习钢琴,跟随指挥大师马克维奇学习指挥。两年之后,他又来到法国随著名作曲教授布朗热学习作曲,再过了一年,他又考入了意大利著名的罗马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在这里,他又跟随泽基教授继续深造钢琴和指挥艺术。 1955年,13岁的巴伦博伊姆在巴黎首次作为钢琴独奏家而举行了正式演出,第二年又在伦敦与著名指挥家克里普斯指挥的皇家爱乐乐团合作举行了音乐会,1957年,巴伦博伊姆来到了美国,在纽约,这位15岁的少年钢琴家与指挥大师斯托科夫斯基合作进行了成功的演出,从此以后,钢琴奇才巴伦博伊姆的名声便在全世界叫响了。 巴伦博伊姆开始从事指挥活动是在1962年,而到了1965年他就已经担任了英国室内乐团的指挥了。在这几年里,他曾以充沛的精力和大胆的精神,多次指挥了欧洲许多富有影响的交响乐团,如新爱乐交响乐团、哈勒交响乐团和伦敦交响乐团等。 1968年,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在美国纽约临时顶替因病不能上场的科蒂斯登台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演出,从而引起了世界音乐舆论界的轰动。从此以后,他便成为著名的青年指挥家而在指挥艺术的道路上青云直上。 巴伦博伊姆成名以后,与世界一流交响乐团的接触变得十分频繁,1969年,他作为客席指挥首次指挥了柏林爱乐乐团,1970年又与纽约爱乐乐团一起进行了首次成功的合作。到了1975年,著名指挥大师索尔蒂卸去巴黎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以后,巴伦博伊姆便作为杰出的青年指挥家被聘为该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就这样,年仅33岁的巴伦博伊姆手下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庞大交响乐团。巴伦博伊姆在这个欧洲最有特色的乐团中一共工作了12年。在这期间,他还曾担任过法国巴士底歌剧院和德国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的音乐指导。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他又继索尔蒂之后,成为大名鼎鼎的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新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  他指挥了2009年以及201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全选 
FLAC | 44.1kHz/16bit 13首单曲
专辑介绍: 由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执棒的阿诺德・勋伯格《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这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的交响诗作品,勋伯格于 1902 年开始创作这部作品,灵感完全来源于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在创作时,勋伯格并不知道加布里埃尔・福雷的《佩利亚斯》戏剧音乐以及克劳德・德彪西的同名歌剧。勋伯格在这部作品中,虽然还保留着一些浪漫主义的特征,但已经开始展现出一些向无调性音乐风格过渡的迹象。他通过对主导动机的运用和发展,以及对管弦乐队音色的细腻把控,营造出了一种神秘、忧郁且充满戏剧性的音乐氛围。1905 年 1 月 25 日,该作品由勋伯格本人指挥,在维也纳的大音乐厅首演。 艺术家介绍: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是国际顶尖的指挥家兼钢琴家,以极其丰富的管弦乐与歌剧曲目著称。他担任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终身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巴伦博伊姆1942年11月15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身于乌克兰犹太裔家庭。母亲是他最初的钢琴启蒙老师,后师从父亲恩里克·巴伦博伊姆——这位杰出的音乐教授。七岁时,他为著名小提琴家阿道夫·布什演奏,其天赋令布什惊叹不已,由此开启了音乐生涯。1951年,他在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演奏并旁听伊戈尔·马尔凯维奇的指挥课。1952年全家移居以色列,两年后巴伦博伊姆重返萨尔茨堡,跟随马尔凯维奇学习指挥,师从埃德温·费舍尔研习钢琴,并接受恩里科·迈纳尔迪的室内乐指导。他在锡耶纳基吉亚纳音乐学院师从卡洛·泽基学习指挥,同时在枫丹白露参加娜迪亚·布朗热的音乐理论与作曲课程。1957年1月20日,他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以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完成美国首演,由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挥空中交响乐团伴奏。 他先后与伦敦交响乐团(1968年纽约)、柏林爱乐乐团(1969年)及纽约爱乐乐团(1970年)完成首演。1967年,巴伦博伊姆与杰出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结为连理,两人合作录制了多张卓越的独奏会唱片。遗憾的是,这对搭档因杜普蕾罹患多发性硬化症而终结,她于1972年被迫结束演奏生涯,1987年逝世。巴伦博伊姆自1972年起与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次年便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录制了布鲁克纳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浪漫”)。他与该乐团及布鲁克纳音乐的渊源持续至今。1982年,巴伦博伊姆携手巴黎管弦乐团推出拉威尔作品专辑。他几乎执棒过全球所有顶尖乐团。 1989年,他接替乔治·索尔蒂爵士出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1992年巴伦博伊姆出任柏林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2002年获该院乐团授予终身首席指挥头衔。1999年他与巴勒斯坦裔美国学者爱德华·萨义德共同创立“东西方迪万乐团”——这支夏季青年乐团旨在促进文化理解与合作,同年在柏林创办巴伦博伊姆-萨义德学院。该学院致力于培养阿拉伯与以色列青年音乐家,于2016年正式开学。西东迪万乐团录制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于2013年问世,乐团已培养出多位活跃于国际舞台的青年音乐家,他们时常与巴伦博伊姆共同演出并录制唱片。 作为指挥家、钢琴家、伴奏者及室内乐演奏家,巴伦博伊姆拥有丰富的录音作品。耐人寻味的是,他以钢琴家身份多专注于莫扎特、贝多芬及早期浪漫主义作品,而执棒时则偏爱后期浪漫主义音乐,尤以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为甚(曾获美国布鲁克纳协会颁发的奖章)。进入九十岁高龄后,巴伦博伊姆的录音产出依然丰沛,除经典曲目外更推出《我的新钢琴》(2016)等创新之作——这张专辑展现了制琴师克里斯·马恩为巴伦博伊姆定制的钢琴性能,该琴以李斯特曾拥有的钢琴为蓝本。指挥领域他持续挑战布鲁克纳、马勒等作曲家的宏大艰深乐谱。2017年他与柏林国家管弦乐团合作的埃尔加《杰罗尼修斯的梦》录音广受赞誉。他常年保持每年发行十余张唱片的创作节奏,截至2022年其录音作品已突破500张。当年年初,他已有三张专辑待发行:与西东迪万乐团及双簧管演奏家克里斯蒂娜·戈麦斯·戈多伊合作的莫扎特与施特劳斯双簧管协奏曲专辑、钢琴返场曲专辑,以及他多次执棒的维也纳爱乐新年音乐会年度录音。然而2023年初,巴伦博伊姆因健康原因无法全力履行职责,宣布卸任国家歌剧院总监职务。
¥78.00
FLAC | 44.1kHz/16bit 6首单曲
专辑介绍: 由指挥大师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执棒的重磅专辑,呈现爱德华・埃尔加两部标志性作品,《海景》与《南方序曲》。作为英国浪漫主义音乐的民族符号,埃尔加以作品中细腻的情感刻画与鲜明的场景叙事,成为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英国古典音乐复兴的核心人物,而巴伦博伊姆的诠释,恰能捕捉到这位作曲家的独特气质。《海景》是埃尔加声乐创作的巅峰之作,为女低音与管弦乐队谱写的五首声乐套曲,歌词源自罗登・诺埃尔、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等诗人的佳作,更融入埃尔加妻子卡罗琳・爱丽丝的诗作。《南方序曲》,则是埃尔加少见的南欧风情速写,作品中,埃尔加打破英伦音乐的内敛,注入南欧的热烈活力。 指挥家介绍: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Daniel Barenboim)1942 年 11 月 15 日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以色列钢琴家与指挥家,他不仅以卓越的音乐才华享誉世界,更因在中东地区借音乐推动和平的勇敢实践备受尊敬。他成长于音乐世家,父母均为钢琴家,父亲恩里克・巴伦博伊姆更是知名音乐教授,自幼便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熏陶。七岁时,巴伦博伊姆以钢琴家身份登台,凭借过人天赋在欧洲赢得 “音乐神童” 的美誉;九岁时,全家从阿根廷迁居奥地利萨尔茨堡,1952 年再移居以色列,丰富的地域经历为其艺术视野埋下伏笔。1956 年,他与皇家爱乐乐团合作在伦敦首次登台,1957 年又亮相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正式开启国际钢琴生涯,尤其对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与浪漫主义作曲家作品的诠释,以独特的艺术见解广受推崇。 1962 年,巴伦博伊姆跨界开启指挥生涯,先是在以色列执棒,随后赴澳大利亚指挥墨尔本与悉尼交响乐团,此后常年辗转于欧洲多国及以色列、美国担任客座指挥,积累了丰富的乐团驾驭经验。1975 至 1989 年,他出任巴黎管弦乐团音乐总监,1987 年又签约担任巴黎新巴士底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却因与巴黎社会主义政府代表产生争执,在 1989 年 1 月、首个演出季开启前遭解职。巧合的是,几乎同一时间,1989 年 1 月他接过乔治・索尔蒂爵士的接力棒,出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1991 年索尔蒂退休后正式全面履职,直至 2006 年卸任;同年,他还兼任柏林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在指挥领域的领导才能得到广泛认可。 职业生涯中,巴伦博伊姆也经历过争议时刻:2001 年在耶路撒冷,他指挥理查德・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引发舆论热议,因瓦格纳的反犹太主义思想及曾是希特勒喜爱的作曲家,其作品在以色列长期处于非正式禁演状态,2008 年他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时,仍坚持选择这部作品,展现出对艺术表达的坚定态度。 始终坚信音乐具有跨越隔阂的力量,巴伦博伊姆在 1999 年与巴勒斯坦裔美国政治活动家、文学学者爱德华・萨义德共同创立 “东西方迪万乐团”,乐团汇聚阿拉伯与以色列音乐家,以音乐为纽带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2009 年,他首次赴埃及演出,指挥开罗交响乐团,持续推动中东地区的和平对话。此外,他还著有 1991 年自传《音乐人生》及 2008 年散文集《音乐加速时间》,2007 年更获日本艺术协会颁发的音乐类国际艺术大奖,其人生轨迹始终与音乐艺术的传承、跨文化的融合紧密相连。
¥78.00
FLAC | 44.1kHz/16bit 5首单曲
¥78.00
FLAC | 44.1kHz/16bit 6首单曲
¥78.00
FLAC | 44.1kHz/16bit 3首单曲
¥78.00
FLAC | 44.1kHz/16bit 11首单曲
¥78.00
FLAC | 44.1kHz/16bit 4首单曲
¥78.00
FLAC | 44.1kHz/16bit 3首单曲
¥78.00
FLAC | 44.1kHz/16bit 4首单曲
¥78.00
FLAC | 44.1kHz/16bit 6首单曲
¥78.00
FLAC | 44.1kHz/16bit 4首单曲
¥78.00
FLAC | 44.1kHz/16bit 5首单曲
¥78.00
FLAC | 44.1kHz/16bit 5首单曲
¥78.00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10首单曲
专辑简介: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曾是一名神童,如今已蜚声国际:他录制本专辑中的三首贝多芬奏鸣曲时年仅 16 岁。全世界的评论家都预言,这位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年轻人将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很快,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成为了 20 世纪和 21 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这里展示的录音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展现了一位年轻艺术家走向世界的道路:固执、急迫、充满激情和感性。这与老一代钢琴家往往浪漫化的演奏方式完全相反。要了解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和他今天的作品,必须先聆听这些迷人的录音。 艺术家简介: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指挥家、钢琴家。1942年11月15日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父母都是钢琴教师,7岁首次举行贝多芬作品独奏会。1951年随家移居欧洲,1952年定居以色列。同年获美国的以色列文化财团奖学金,至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先后在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罗马圣西西里亚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随菲舍尔学习钢琴,随马克维奇、布莱兹学指挥,师从纳迪娅-布朗热(Nadia Braun)学习作曲。 巴伦博伊姆10岁开始活跃于国际乐坛,先后在萨尔茨堡、维也纳、罗马、巴黎、伦敦、纽约、柏林等地演奏协奏曲,担任指挥的多为一时名家,包括克路易坦、克里普斯、斯托科夫斯基等人。1954年在维奥蒂(Viotti)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1962年在以色列首次登台指挥,从此身兼钢琴演奏和乐队指挥。1965年起与英国室内乐团定期合作演出,长达10多年,1969年曾率该团巡回演出。1967年与英国大提琴家杜普蕾结婚。1975年接替佐尔蒂(Sir Georg Solti)出任巴黎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在职15年。1987年兼任巴黎巴士底歌剧院音乐总监。1991年出任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一年后又兼德意志柏林歌剧院的音乐总监。他曾获得过许多荣誉,1958年贝多芬奖、1963年帕德雷夫斯基奖、1982年贝多芬学会奖等。 巴伦博伊姆的钢琴演奏长于乐句的表情处理,对旋律线的表现能力很强,但往往过多地注意表面的效果。他的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全集是最能体现其才华的作品,而他与杜普蕾、祖克曼合作的室内乐往往长于他演奏的协奏曲与众多的奏鸣曲。 他的指挥善于抓住作品全局结构的特长,对乐队音色、声部平衡的敏锐感,对乐队的和声色彩与内声部音型的流动,也能细致精确地表现出来。 巴伦博伊姆还是一位语言天才,能说流利的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希伯莱语。
¥128.00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5首单曲
专辑简介: 当今世界上还有比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更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吗?这位出生于阿根廷的以色列文艺复兴音乐家,既是交响乐和歌剧指挥家,也是钢琴家、独奏家、室内乐音乐家和优秀的里德舞曲伴奏家。这套全新唱片中,可以发现许多合作的精彩片段,尤其是莫扎特协奏曲的录音,巴伦博伊姆凭借对作曲家的深刻理解,与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和平夏斯·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合作。很快,巴伦博伊姆几乎指挥了所有欧洲和美国的一流交响乐团。 艺术家简介: 皮恩卡斯·祖克曼 (Pinchas Zukerman,1948-)是一位小提琴家,中提琴家和指挥家。1948年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是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最年轻的一位 ,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的三大弟子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更作为指挥活跃在舞台上,1998-2015年7月,任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Canada’s National Arts Centre)音乐总监 ,并于2013年率团首次进行中国巡演。现任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交响乐团(Canada's National Arts Centre Orchestra)名誉指挥。 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1920年7月21日~2001年9月22日),出生于俄罗斯,美国小提琴家。美籍前苏联小提琴大师。生于音乐世家,六岁就开始学习钢琴,后随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布林达学小提琴,同时从路易·帕辛格学习。十七岁在纽约市政厅举办独奏会,博得好评。1944年在卡内基音乐厅开独唱会,自此名声大噪,成为美国代表性的小提琴家,活跃于世界各地。他的演奏音色很美,表现力丰富,技巧精确。是卡内基音乐厅的主持人、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主席和美国全国艺术委员会的创始者。斯特恩自1979年以来曾多次来中国访问演出,曾在北京演奏了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2001年因心脏病在纽约去世,终年81岁。 指挥家简介: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 ;1942~ )以色列钢琴家、指挥家。1942年11月15日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7岁登台演出。曾随E.菲舍尔、I.马克耶维奇、N.布朗热学钢琴、指挥与作曲。1956年,毕业于罗马的圣塞西利亚学院。同年,以皇家爱乐乐团独奏家的身份在英国首次公演。1957年1月,在L.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下,于卡内基大厅演出C.C.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此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巡回演出,在澳大利亚、南美、远东、苏联等地与纽约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英国室内乐团等世界著名乐团合作演出,获得世界声誉。1962年后,专门从事指挥,曾先后指挥过以色列爱乐乐团、费城管弦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英国室内乐团等。 作曲家简介: 伊格纳茨·约瑟夫·普莱耶尔,Ignace Joseph Pleyel (1757.6.18~1831.11.14.),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奥地利出生的法国作曲家,小提琴家,钢琴家,乐谱出版商和钢琴制造商。普莱耶尔Pleyel早年是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的学生,后在意大利罗马和英国伦敦进行音乐活动,又曾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Strasbourg Cathedral)圣乐队长。
¥16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