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ua Bell

作为当今小提琴界最炙手可热的小提琴音乐家,约书亚•贝尔永无休止的学习精神、对音乐的满腔热情及全方面的喜好是古典音乐界无可比拟的。约书亚•贝尔2011年被任命为享誉世界的圣马丁室内乐团音乐总监,这是自世界级指挥大师内维尔•马里纳爵士1958年创立该乐团后,接任其职位的第一人。作为索尼古典音乐签约艺术家,贝尔先生自18岁起录制的逾40张专辑,囊括了格莱美、留声机、水星奖及德国古典回声奖等在内的多项音乐类重量级奖项,备受业界好评。 约书亚•贝尔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他四岁开始学小提琴,十二岁便开始跟随小提琴传奇教师约瑟夫•金戈尔德(Josef Gingold)学习。十四岁时,约书亚•贝尔与指挥大师里卡多•穆蒂及费城交响乐团的合作,让他自此开启了在古典音乐界耀眼的明星之路。贝尔十七岁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厅举办了他的首演,并于同年开始了他的首次欧洲巡演。1989年,贝尔在世界一流的音乐学府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获得艺术家文凭。 约书亚•贝尔的录音专辑曾多次获格莱美提名及奖项,尤其是他的西贝柳斯、贝多芬、门德尔松协奏曲等倍受赞誉。他与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的《贝多芬第四及第七交响曲》雄居美国Billboard古典专辑排行榜首位。此外,贝尔还与他的朋友们灌录了跨界专辑,合作艺术家包括克里斯•波缇、奇克•考瑞阿、葛洛丽娅•艾丝特、多明戈、艾莉森•克劳斯等。贝尔还为多部电影录制了音乐,包括获奥斯卡最佳原声带奖的电影《红色小提琴》、获全英古典音乐奖提名的《等爱的女人》,以及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金陵十三钗》的配乐等。 约书亚•贝尔在古典音乐领域的卓绝成就,让他获得了众多的荣誉。2003年,贝尔受邀在世界经济论坛为各国领袖演奏,后被该组织授予“青年全球领袖”。2005年,贝尔进入“好莱坞碗型剧场名人榜”,2007年他获得了享誉全球的“艾弗利•费雪奖”。 此外,约书亚•贝尔还曾为多任美国总统及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演奏过。除了职业演奏家生涯外,他还担任母校印第安纳大学高级讲师、肯尼迪中心荣誉奖艺术家委员会委员、纽约爱乐乐团董事会成员等要务。他一直致力于在青少年中间推广古典音乐,参与了多项音乐教育项目。

 全选 
Hi-Res | FLAC | 44.1kHz/24bit 9首单曲
专辑简介: 这张全伯恩斯坦作品的唱片除标题曲外还收录了四首作品,其中只有《小夜曲》最初是为小提琴独奏和管弦乐队创作的。约翰·科里利亚诺(John Corigliano)改编了《Candide》中著名的片尾曲《Make Our Garden Grow》,与伯恩斯坦音乐关系密切的威廉·大卫·布罗恩(William David Brohn)则改编了《On the Town》中的两首歌曲。他的《西区故事》组曲是自由改编而非编曲;他称这是他音乐生涯中最伟大的冒险。 不过,这张唱片的真正主角是约书亚·贝尔(Joshua Bell),这首组曲是索尼公司委托他创作的;他在创作过程中与布罗恩密切合作,并贡献了两首快板中的一首。毫不奇怪,这首组曲的小提琴部分以及其他改编曲的小提琴部分,都是根据他的长处编写的,而他的长处似乎一直在增长和扩大。他的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他肆无忌惮地陶醉其中。他的音色美得令人陶醉,强烈、集中、纯净,能发出温暖的光芒和璀璨的光泽。他在小提琴最高音区的演奏技巧和银色音色总是格外引人注目,并在整个演奏过程中展现出极佳的效果。他轻松自然地驾驭伯恩斯坦的多元风格、节奏和成语。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体现在他对音乐瞬息万变的情绪的识别能力,以及他强烈而直接的表现力上。 乐团简介: 爱乐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由EMI制片人Walter Legge创立于1945年,最初是为日益增长的家庭音响市场提供录音的乐团。乐团曾与20世纪和21世纪音乐界的名人合作。Herbert von Karajan、Otto Klemperer、Wilhelm Furtwängler、Arturo Toscanini和Riccardo Muti只是与乐团合作过的几位伟大艺术家,乐团还首演过Richard Strauss、Sir Peter Maxwell Davies、Errollyn Wallen、Kaija Saariaho等人的作品。乐团一直率先使用技术来扩大管弦乐的受众范围。自1995年以来,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南岸中心皇家节日音乐厅一直是乐团的主场。乐团还在英格兰各地的演出场所和节日期间驻场演出:贝德福德玉米交易所(Bedford Corn Exchange)、莱斯特的德蒙福特音乐厅(De Montfort Hall)、坎特伯雷的马洛剧院(The Marlowe)、贝辛斯托克的铁砧艺术(Anvil Arts)、英格兰西部的三合唱节(Three Choirs Festival)以及加辛顿歌剧院(Garsington Opera)。乐团所有驻场演出的核心都是“学习与参与”计划,该计划旨在增强人们接触和参与管弦乐的能力。 指挥简介: 大卫·津曼(David Zinman)是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在担任该乐团多年的客座指挥后,他于1995年开始担任该乐团的音乐总监,至今已是第14个音乐季。1998年,他结束了担任巴尔的摩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长达13年的辉煌任期。同年,他成为阿斯彭音乐节和音乐学校的音乐总监,并兼任最近在阿斯彭成立的美国指挥学院的项目总监。在巴尔的摩和苏黎世任职期间,津曼先生的突出特点是曲目极其丰富、对当代音乐的执着追求,以及引入具有历史意义的表演实践。他曾随乐团在欧洲、北美和远东地区广泛巡演,赢得了一致好评。津曼先生和Tonhalle Orchestra还定期在柏林、维也纳、法兰克福、伦敦、慕尼黑、巴黎和米兰等欧洲音乐中心演出。1967年,津曼先生首次在美国指挥费城交响乐团,此后他领导了许多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2006-2007年,他将与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并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多周,包括在佛罗里达州巡演。2005-2006乐季的亮点包括与芝加哥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圣路易斯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电台和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合作。2004-2005乐季的亮点包括重返洛杉矶爱乐乐团、匹兹堡、旧金山、蒙特利尔和国家交响乐团;在国外与斯德哥尔摩和慕尼黑爱乐乐团合作;在卡内基音乐厅与圣卢克管弦乐团(Orchestra of St. Luke)津曼先生曾担任罗切斯特爱乐乐团(1974-1985年)、鹿特丹爱乐乐团(1979-1982年)和荷兰室内乐团(1964-1977年)的音乐总监。作为客座指挥,他还经常率领波士顿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和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他经常客串百花音乐节、好莱坞碗音乐节、莫扎特音乐节、拉维尼亚音乐节、萨拉托加音乐节和唐格伍德音乐节,并在1994-1996年间担任明尼苏达交响乐团维也纳音乐节的艺术总监。他经常与柏林爱乐乐团、德意志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音乐厅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爱乐乐团(伦敦)和以色列爱乐乐团等欧洲主要乐团合作指挥并录制唱片。津曼先生录制的90多张唱片赢得了无数国际荣誉,其中包括五次格莱美奖、两次唱片大奖、两次爱迪生奖、德意志唱片奖和留声机奖。他与Tonhalle合作录制了贝多芬交响曲和协奏曲全集(销量超过100万册)、施特劳斯音诗全集,并正在完成马勒交响曲的录制。津曼先生出生于1936年,毕业于欧柏林音乐学院,后在明尼苏达大学攻读作曲专业。在波士顿交响乐团唐格伍德音乐中心(Tanglewood Music CenteR&B)学习指挥时,他受到皮埃尔·蒙托(Pierre Monteux)的关注,蒙托指导了他的音乐发展。在伦敦交响乐团和1963年荷兰音乐节上,蒙托先生为津曼先生提供了第一次重要的指挥机会,评论界称赞津曼先生是指挥界的一大发现。津曼先生获得的荣誉包括:2002年因杰出的艺术成就获得苏黎世市艺术奖,成为第一位指挥家和第一位非瑞士籍获奖者;199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迪森奖,以表彰他对演奏美国作曲家作品的卓越贡献(他为Decca的Argo唱片公司录制了一系列美国作曲家的作品);以及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艺术家简介: 格莱美奖(GRAMMY® Award)获奖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Joshua Bell)的职业生涯长达近四十年,是这个时代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贝尔曾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型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并以独奏家、独奏家、室内音乐家、指挥家以及圣马丁室内乐团音乐总监的身份继续演出。贝尔还将带领圣马丁室内乐团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各地进行巡演。贝尔本赛季将作为驻团艺术家与NDR Elbphilharmonie合作,并作为客座艺术家与新泽西交响乐团、国家交响乐团、亚特兰大交响乐团、欧洲室内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等合作。 作为索尼古典音乐的独家艺术家,贝尔已录制了40多张专辑,获得过格莱美奖、水星奖、留声机奖和OPUS KLASSIK奖。贝尔的2019年亚马逊原创肖邦夜曲编曲是亚马逊音乐上的第一首古典音乐作品。贝尔2016年发行的专辑《For the Love of Brahms》收录了与学院、史蒂文·伊瑟利斯(Steven Isserlis)和杰里米·登克(Jeremy Denk)的合作录音。2013年,贝尔与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录制的专辑《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七交响曲》首次登上公告牌榜首。 贝尔出生于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4岁开始拉小提琴,12岁开始跟随导师约瑟夫·金戈尔德学习。14岁时,贝尔首次与里卡多·穆蒂和费城交响乐团合作,17岁时与圣路易斯交响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次亮相。18岁时,贝尔与他的第一家唱片公司伦敦迪卡签约,并获得了艾弗里·费舍尔职业生涯资助。在随后的几年中,贝尔获得了六项格莱美奖提名,被《音乐美国》评为“年度最佳器乐演奏家”,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青年领袖”,并获得了艾弗里·费舍尔奖。他还获得了2003年印第安纳州州长艺术奖和1991年雅各布音乐学院杰出校友服务奖。2000年,他被评为“印第安纳州生活传奇”。 贝尔使用1713年的休伯曼·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进行演奏。
¥12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10首单曲
专辑介绍: 格莱美奖获奖小提琴家约夏•贝尔录制的这张专辑收录了这部中国经典小提琴曲目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该作品与新加坡华乐团合作录制,由叶聪指挥,是为中国传统乐器合奏的独特改编。专辑还包括了由约夏•贝尔担任独奏演绎的三首西方浪漫主义小提琴与乐队名作,都是为新加坡华乐团技艺精湛的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家们专门改编的。 "我很高兴能与令人难以置信的新加坡华乐团和叶聪大师合作录制这张唱片,其中包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其核心,"约夏•贝尔说。"与新加坡华乐团的音乐家们合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他们通过中国传统乐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将这部作品注入活力”。这首协奏曲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缠绵悱恻的中国传说,由陈钢和何占豪于1959年创作。原始版本为一个完整的西方交响乐团谱写了丰富的配器,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欢迎。在这张唱片中,贝尔演奏了由阎惠昌和顾立民为传统乐器组成的乐队改编的作品。 贝尔补充说:"这首音乐优美地描述了经典的梁祝故事,以浪漫、交错的恋人和友谊为主题。”这首协奏曲有七个简明但令人回味的乐章,讲述了中国古代两位年轻的 "蝴蝶恋人"的传说,这个故事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一样充满激情和闪光。为民乐团所作的全新改编使这首协奏曲具有真实清晰的声音和永恒的氛围,贝尔凄美的琴声讲述了这样一个有关悲惨而永恒爱情的故事。 "约夏为这部世界闻名的杰作带来了他自己独特的诠释"指挥家叶聪说,称他们的合作是 "一次美丽而充满感情的音乐之旅"。"这张唱片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更加深情、柔和的段落,"他补充说。"我实际上可以听到他的小提琴发出的叹息和抽泣声。" 贝尔说:"我们还在专辑里加入了三首19世纪欧洲经典的小提琴曲目——萨拉萨蒂、圣-桑与马斯涅的作品,让这张专辑成为了真正的多文化项目"。这三部经典作品也以独特的方式为中国管弦乐队编排。1989年,贝尔在他的职业生涯初期就曾与叶聪合作,在叶聪被任命为印第安纳州南本德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后不久。贝尔是叶聪当时最早合作的独奏家之一。"作为一个美国人,我感到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贝尔谈到新的录音时说,"我发现我们在新加坡录制这张唱片是非常合适的,这里作为东西方的桥梁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小提琴家介绍: 约夏•贝尔(Joshua Bell,1967年12月9日-)作为当今小提琴界最炙手可热的小提琴音乐家,约夏•贝尔永无休止的学习精神、对音乐的满腔热情及全方面的喜好是古典音乐界无可比拟的。约夏•贝尔2011年被任命为享誉世界的圣马丁室内乐团音乐总监,这是自世界级指挥大师内维尔·马里纳爵士1958年创立该乐团后,接任其职位的第一人。作为索尼古典音乐签约艺术家,贝尔先生自18岁起录制的逾40张专辑,囊括了格莱美、留声机、水星奖及德国古典回声奖等在内的多项音乐类重量级奖项,备受业界好评。 约夏•贝尔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他四岁开始学小提琴,十二岁便开始跟随小提琴传奇教师约瑟夫·金戈尔德(Josef Gingold)学习。十四岁时,约夏•贝尔与指挥大师里卡多·穆蒂及费城交响乐团的合作,让他自此开启了在古典音乐界耀眼的明星之路。贝尔十七岁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厅举办了他的首演,并于同年开始了他的首次欧洲巡演。1989年,贝尔在世界一流的音乐学府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获得艺术家文凭。 约夏•贝尔的录音专辑曾多次获格莱美提名及奖项,尤其是他的西贝柳斯、贝多芬、门德尔松协奏曲等倍受赞誉。他与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的《贝多芬第四及第七交响曲》雄居美国排行榜首位。此外,贝尔还与他的朋友们灌录了跨界专辑,合作艺术家包括克里斯·波缇、奇克·考瑞阿、葛洛丽娅·艾丝特、多明戈、艾莉森·克劳斯等。贝尔还为多部电影录制了音乐,包括获奥斯卡最佳原声带奖的电影《红色小提琴》、获全英古典音乐奖提名的《等爱的女人》,以及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金陵十三钗》的配乐等。 然而,真正让贝尔从古典音乐的神圣舞台走进大众眼球的还是他在华盛顿地铁站的那次实验。2007年,美国《华盛顿邮报》邀请贝尔在地铁站扮作街头艺人进行演奏。他用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45分钟里约有2000人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共收到32美元。要知道,如果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该报道曾获普利策新闻奖并引起广泛讨论。 约夏•贝尔在古典音乐领域的卓绝成就,让他获得了众多的荣誉。2003年,贝尔受邀在世界经济论坛为各国领袖演奏,后被该组织授予“青年全球领袖”。2005年,贝尔进入“好莱坞碗型剧场名人榜”,2007年他获得了享誉全球的“艾弗利·费雪奖”。 此外,约夏•贝尔还曾为多任美国总统及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演奏过。除了职业演奏家生涯外,他还担任母校印第安纳大学高级讲师、肯尼迪中心荣誉奖艺术家委员会委员、纽约爱乐乐团董事会成员等要务。他一直致力于在青少年中间推广古典音乐,参与了多项音乐教育项目。 约夏•贝尔演奏的是一把1713年制作的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及一把18世纪法国琴弓制作家富兰索瓦·图尔特制作的琴弓,价值高达350万美元。 乐团介绍: 新加坡华乐团是本地的旗舰艺术团体,更是唯—的专业国家级华乐团。自1997年首演以来,拥有超过80名演奏家的新加坡华乐团在肩负起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际,也以发展和创新为重任。新加坡华乐团赞助人为李显龙总理,并坐落于被列为国家古迹的新加坡大会堂。新加坡华乐团更通过汲取周边国家独特的南洋文化,发展成具多元文化特色的乐团。各种资源和优势相互交融,使新加坡华乐团成长为一支风格独具的优质华乐团。 新加坡华乐团以高演奏水平,受邀到全球各地多个重要场合中演出,包括中国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澳门、匈牙利和伦敦。在2014年,新加坡华乐团参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以及苏州欢庆新中苏州工业园区20周年的演出。在2015年,新加坡华乐团也赴香港荃湾大会堂演奏厅和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演出两场音乐会。为庆祝新马建交50周年,新加坡华乐团参与了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于吉隆坡举行的“文化之桥”新加坡文化交流季,在吉隆坡呈献马来西亚首演音乐会《乐飘双峰·荟音乐融》,带领马来西亚的观众踏上新马文化交流的音乐之旅。这些海外音乐会不仅大大提升了新加坡华乐团在国际音乐界的名声,也奠定了它在华乐界的领导地位。 新加坡华乐团以“人民乐团”为宗旨,通过社区音乐会、学校艺术教育计划、户外音乐会等活动来推广华乐,为使其他种族的朋友也能欣然地欣赏华乐。新加坡华乐团也委约作品,于不同音乐会中首演新作品。新加坡华乐团主办了三届的国际华乐作曲大赛,分别于2006年,2011年及2015年。 指挥家介绍: 5岁开始学习钢琴的叶聪,于 197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攻读指挥,1981年获纽约曼尼斯音乐学院颁发的全额奖学金往该校进修音乐学位课程。1983年,他赴耶鲁大学攻读硕士课程,成为指挥大师梅勒门生。叶聪曾被挑选参加由芝加哥交响乐团赞助的“指挥家深造计划”,并接受其音乐总监巴伦伯伊姆及首席客座指挥布莱兹的指导,1991年4月,他临时代替抱恙的巴伦伯伊姆登上指挥台,成功领导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演出。 叶聪于 2002年1月应邀出任新加坡华乐团的音乐总监。在他的领导下,新加坡华乐团迅速拓展其演奏曲目,把华乐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层次。2007年,叶聪担任新加坡国庆典礼的音乐总监,为这个举国欢腾的庆典节目作了全新的音乐设计。2009年8月,新加坡乐团成为历史上第一支应邀在爱丁堡艺术节开幕周演出的华乐团。叶聪于2013年10月荣获文化界最高荣誉的“新加坡文化奖”。
¥128.00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8首单曲
专辑简介: 约夏•贝尔(Joshua Bell)出演的PBS全国新播出的特别节目《约夏•贝尔:宅家听音乐(Joshua Bell:At Home With Music)》,于2020年8月16日播出,并将通过美国PBS网站在此处直播两周。 该节目围绕着在家中亲密表演的音乐晚会,同时还分享了家庭的幕后花絮,贝尔自己的音乐灵感等等。除了贝尔和他的妻子女高音歌唱家拉丽莎•马丁内斯(LarisaMartínez)的沙龙式表演外,独奏音乐会还将邀请来宾艺术家和朋友杰里米•丹克(Jeremy Denk),彼得•杜甘(Peter Dugan)和卡马尔•汗(Kamal Khan)。节目内容包括核心古典作品和深受喜爱的新编曲,包括从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Spring sonata)》到新编的《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混合曲。由艾美奖和托尼奖得主多里·伯恩斯坦(Dori Berinstein)执导的特别节目由戏剧力量,公园大道艺术家和虚拟音乐厅制作。 艺术家简介: 约夏•贝尔(Joshua Bell)美国小提琴家、室内乐演奏家、录音艺术家、和指挥家,他是他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贝尔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乐团都有过合作,并继续以独奏家、独奏会和室内乐演奏家的身份参与演出。1981年14岁就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在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与美国各大乐团合作协奏曲,也参加室内乐演出.其演奏追求音色的表达与细腻的层次显示,在室内乐方面似有更好的表现。
¥12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7首单曲
*该专辑获得第61届格莱美"最佳古典乐器独奏"提名 作品简介: 布鲁赫的为小提琴和竖琴主奏的苏格兰幻想曲,是他在1879-80年创作的。布鲁赫对苏格兰一向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据说创作这部作品是读了苏格兰文豪Walter Scott(1771~1832)的作品后有感而发。在创作这部作品期间,布鲁赫又到苏格兰旅行了两次,1880年,布鲁赫还在英国巴里摩尔交响乐团担任指挥,所以有充分的机会采撷苏格兰的人文风情和民间旋律。他在各个乐章中都有采用苏格兰古老的民谣和旋律,创作出了这部有着序曲和四个乐章、由小提琴和竖琴主奏、管弦乐队协奏的幻想曲。其中的竖琴,实际上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主奏地位,而是当做点缀及配器色彩上的需要。整个乐曲充满了梦幻性,旋律甘甜而优美,可以说是更女性化了的门德尔松的风格。其中的小提琴写法,有着十分艰难的技巧和需要有很好的音色控制,与最顶尖的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小提琴写作比较丝毫不逊,而且乐队织体的写作也是十分成熟而完美。这部作品,题献给了十九世纪末的西班牙天才小提琴家Pablo Sarasatte,并由萨拉萨蒂在1880年9月在汉堡首演。但此后,不知是什么原因,这部作品很少在音乐会上获得演奏的机会,许多著名小提琴家似乎从来没有碰过这部准小提琴协奏曲,可能与这部作品有些太甜美而发腻有关。 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Op.26),完成于1866年。1866年4月24日在科布伦次音乐院首演,独奏是克尼斯劳。首演后,布鲁赫曾征求当时的小提琴大师约阿希姆的意见进行修改,然后把这首作品献给约阿希姆。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名曲,它感情丰富、浪漫抒情,深受人们的喜爱,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在音乐爱好者圈定的“十大小提琴协奏曲”里它占有一席,与门德尔松的e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表情方式上同属一类,优美而浪漫,旋律性强,容易使音乐爱好者上口,在出版的唱片中,这两首协奏曲经常被编辑在一起。
¥12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8首单曲
专辑由小提琴家约夏贝尔(Joshua Bell)与他的好友,大提琴家伊瑟列斯(Steven Isserlis)主奏,并邀请钢琴家登克(Jeremy Denk)及圣马丁学院管弦乐团共参与演出。而约夏贝尔则自2011年起担任圣马丁学院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 专辑中收录布拉姆斯与舒曼的作品,约夏贝尔称之为”关于爱与友谊的音乐”(Music about love and friendship)。这些作品闪耀着布拉姆斯与他的音乐导师舒曼,以及他们共同的友人 - 小提琴家姚阿幸,三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专辑的三部作品便在这样的友谊驱动下创作而生。 《B大调钢琴三重奏,作品8 》是布拉姆斯第一首出版的室内乐作品,1854年的版本更少人演奏,曲中充满了对舒曼与其妻克拉拉的爱。而《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作品102》则是布拉姆斯最后一部大型的管弦乐作品。较少听闻的舒曼《小提琴协奏曲》则选录了其中的第二乐章:”缓慢”(Langsam)。舒曼与布拉姆斯都曾为姚阿幸写作小提琴协奏曲,1880年代由于误解造成布拉姆斯与姚阿幸友谊决裂,为了修补这段友情,促使布拉姆斯写作《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作品102》,尽管最终不能完全修补这段超过30年的友情,克拉拉・舒曼称之为”和解的作品”。 舒曼的《小提琴协奏曲》是约夏贝尔特别钟爱的作品,尤其是它的第二乐章。专辑收录的是布列顿为1958年的爱德堡音乐节(Aldeburgh Festival)所作的改编版;原本第二乐章与第三乐章之间并没有停顿,而是连续演奏。为了让第二乐章独立演出,布列顿并加上一个简短的”小尾奏”(Codetta)。 约夏贝尔表示在将近30年前的一个音乐节上认识了伊瑟列斯,从此他们成为好友并经常一同演出,合作录音也长达10多年。因此由他们合作演出专辑中的这些作品,自然在恰当不过。2016年初,两人在欧洲巡回演出布拉姆斯《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作品102》备受好评,也因而催生了这张专辑。事实上两人合作此曲已历时多年默契十足,再加上优异的圣马丁学院管弦乐团之搭配,终于成就了这份别具意义的录音,而这张专辑便是约夏贝尔与伊瑟列斯将近三十年交情最好的庆贺与纪念。
¥138.00
FLAC | 44.1kHz/16bit 26首单曲
索尼音乐将负责发行2011年12月16日在全国上映的《金陵十三钗》的电影原声大碟。《金陵十三钗》是今年入围金球奖奖最佳外语片的中国电影。作为中国至今为止投资最宏大的制作,片中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在国际上享誉盛名。由陈其钢先生执掌的电影原声配乐中的许多曲子在小提琴家贝尔的精湛诠释下,体现了他引人入胜的的艺术性。《金陵十三钗》由奥斯卡奖得主克里斯蒂安•贝尔(曾饰演《斗士》、《蝙蝠侠之:黑暗骑士》)主演,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曾执导《大红灯笼高高挂》、《十面埋伏》)导演。电影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历史小说《金陵十三钗》,这是一个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的小说故事。格莱美奖项得主、小提琴家约夏•贝尔在电影配乐中领衔了26首曲子当中12首的独奏。贝尔曾在过许多赫赫有名的电影配乐中执掌小提琴独奏的部分,包括《反抗军》、《等爱的女人》、《蝶恋花》和《红色小提琴》,这些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奖。在《金陵十三钗》的电影配乐中,贝尔再次将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才能注入到精美绝伦的独奏中。《金陵十三钗》的电影音乐由陈其钢作曲,陈其钢出生在中国,曾在巴黎师从于奥利维尔•梅西昂,并曾获得2005年法国音乐版权组织(SACEM)颁发的交响乐大奖。他是北京2008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的音乐总监,并为开幕式创作了主题曲《我和你》。他主要的作品包括《蝶恋花》、为大提琴和乐队写的《逝去的时光》以及钢琴协奏曲《二黄》。陈其钢为《金陵十三钗》创作的电影音乐由中国爱乐乐团演奏,著名指挥家张艺指挥,并由瑞典阿尔麦纳合唱团演唱。众多德高望重的中国音乐家与贝尔一起完成该影片的配乐,他们是徐惠芬(评弹)、陈小朵(女高音)、严洁敏(二胡)、李佳(琵琶)、朱亦兵(大提琴)等。
¥50.00
Hi-Res | FLAC | 44.1kHz/24bit 9首单曲
格莱美获奖小提琴家约夏•贝尔2011年起开始担任圣马丁学院室内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本张《巴赫》专辑是贝尔与乐团的二度合作,在2014年共同录制发行全新大碟。演绎了巴赫第1、2号小提琴协奏曲、第2号帕蒂塔组曲、第3号管弦乐组曲等诸多经典巴赫曲目。专辑在全球权威古典音乐媒体Classic FM的年度最佳古典乐专辑榜单上高居第2名。 Joshua Bell(约夏贝...尔)1967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5岁便开始学琴,展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12岁时他立志为音乐奉献一生,光芒初现的贝尔于卡内基厅举办首演,并获艾佛利费雪奖的肯定,而那年他才14岁。之后的约夏贝尔,获奖无数平步青云, 纵横乐坛20年,且相继获得奥斯卡与葛莱美奖的荣耀加冕,可谓正处于个人音乐生涯的颠峰状态,而那年他才32岁,人生最非凡的黄金时期。 约夏贝尔曾与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合作过,包括:小泽征尔、穆特、约翰.威廉姆斯等等。他担纲的由张艾嘉、Samuel L.Jackson主演的国际影展巨作《红色小提琴》电影音乐的演出,与配乐家柯瑞格里亚诺合作, 《红色小提琴》的生命再度透过他的巧手而栩栩如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声带大奖。
¥13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8首单曲
格莱美获奖小提琴家约夏•贝尔2011年起开始担任圣马丁学院室内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本张专辑是他首度以指挥家的身份与该乐团合作,贝尔也成为了乐团继1958年创建者Neville Marriner之后的第二位常驻指挥。专辑一经出版便收到了评论界一致好评,迅速登顶Billboard古典音乐排行榜第一名。 Joshua Bell(约夏•贝尔)1967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5岁便开始学琴,展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12岁时他立志为音乐奉献一生,光芒初现的贝尔于卡内基厅举办首演,并获艾佛利费雪奖的肯定,而那年他才14岁。之后的约夏贝尔,获奖无数平步青云, 纵横乐坛20年,且相继获得奥斯卡与格莱美奖的荣耀加冕,可谓正处于个人音乐生涯的颠峰状态,而那年他才32岁,人生最非凡的黄金时期。 约夏•贝尔曾与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合作过,包括:小泽征尔、穆特、约翰.威廉姆斯等等。他担纲的由张艾嘉、Samuel L.Jackson主演的国际影展巨作《红色小提琴》电影音乐的演出,与配乐家柯瑞格里亚诺合作, 《红色小提琴》的生命再度透过他的巧手而栩栩如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声带大奖.
¥138.00
Hi-Res | FLAC | 176.4kHz/24bit 5首单曲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于1878年,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首曲目不仅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华丽多变的演奏技巧,同时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仿佛一场小提琴和乐团的对话。音乐上同时引入了俄罗斯民族音乐元素,采用独特而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格调新颖,音乐内涵深刻。  Joshua Bell(约夏贝尔)1967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5岁便开始学琴,展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12岁时他立志为音乐奉献一生,光芒初现的贝尔于卡内基厅举办首演,并获艾佛利费雪奖的肯定,而那年他才14岁。之后的约夏贝尔,获奖无数平步青云, 纵横乐坛20年,且相继获得奥斯卡与葛莱美奖的荣耀加冕,可谓正处于个人音乐生涯的颠峰状态,而那年他才32岁,人生最非凡的黄金时期。 约夏贝尔曾与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合作过,包括:小泽征尔、穆特、约翰.威廉姆斯等等。他担纲的由张艾嘉、Samuel L.Jackson主演的国际影展巨作《红色小提琴》电影音乐的演出,与配乐家柯瑞格里亚诺合作, 《红色小提琴》的生命再度透过他的巧手而栩栩如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声带大奖。
¥13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