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 Lepauw

暂无描述

 全选 
FLAC | 44.1kHz/16bit 24首单曲
专辑简介: 这部专辑由钢琴家乔治·莱波(George Lepauw)演绎德彪西的前奏曲。他在之前已经发行过多张德彪西的音乐专辑,并与Orchid厂牌继续合作,录制了这张十分成功的专辑。这部专辑与之前的几部专辑相得益彰,代表了德彪西曲目中丰富多彩,复杂且精巧的钢琴音乐。正如莱波在专辑小册子中解释的那样:“这些前奏曲中的每一首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可以独立的存在。单独聆听它们,或者作为整套作品的一部分,都是同样有意义的。” 钢琴家简介: 乔治·莱波(George Lepauw)是21世纪理想主义音乐家的代表,他擅长以音乐激荡人群的灵感,将志同道合的听众凝聚在一起。他专注于切磋琢磨自己的艺术,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以音乐启发世界的理想之中。乔治十岁时即在巴黎正式登台,此后一直以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声乐合作者和乐队独奏家的身份进行演出。他偶尔会与其他音乐流派的艺术家合作,包括歌舞剧、音乐剧、中国和波斯传统音乐、弗拉门戈、蓝调和流行音乐等。《纽约时报》称乔治为一位“以天籁之音著称的天才钢琴家”;《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称其为“喜爱摇摆的文化活动家”并将他评为“2012年芝加哥古典音乐年度人物”。
¥7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33首单曲
专辑简介: 《以安东·迪亚贝利的圆舞曲为主题的三十三首变奏》,作品120,通称《迪亚贝利变奏曲(Diabelli Variations)》,是贝多芬根据安东·迪亚贝利创作的一首圆舞曲所作的钢琴独奏变奏曲,创作于1819至1823年。该作品充分体现了贝多芬高超的作曲技艺和晚期的艺术风格,跻身一流钢琴作品,常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相提并论;历来受到极多赞誉,亦成为点石成金的变奏曲的典范。《迪亚贝利变奏曲》这是贝多芬难度最艰深的一部钢琴音乐作品,从这套变奏曲里丰富、层次厚度精彩的结构可以看到“交响性”的器乐音响效果,展现贝多芬深厚的音乐语汇建构能力,而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相比起来多是圣咏赞美诗的咏叹,贝多芬写作的变奏曲已经像一只精神奕奕的雄狮,音响和声效果更为雄壮、刚健、有力、庄严。 艺术家简介: 法国出生的钢琴家乔治•勒波夫(George Lepauw),乔治生长在一个从事艺术的家庭:他的姐姐康苏洛•勒波夫是一位驻芝加哥的小提琴家,他的父亲迪迪埃•勒波夫是巴黎管弦乐团的创始成员和第一小提琴,他的祖父罗杰•勒波夫是巴黎管弦乐团的首席中提琴,之前是巴黎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席中提琴;他的母亲简•勒波夫是一位作家和民间活动家。乔治三岁开始在法国巴黎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学院学习,不久就师从艾达•巴伦博伊姆夫人(丹尼尔•巴伦博伊姆的母亲)。接着他又拜俄罗斯演奏家埃琳娜•瓦尔瓦洛娃为师,后者为他10岁时在巴黎举行的第一场公开音乐会做了准备,演奏了贝多芬的奏鸣曲,并进一步向布里吉特•恩格尔、弗拉基米尔•克拉涅夫、瑞娜•谢列舍夫斯卡娅、乌苏拉•奥本斯、詹姆斯•吉尔斯和厄尔•怀尔德等人学习。他在华盛顿的乔治城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主修英语文学和历史(1998-2002),并在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的西北大学获得钢琴演奏音乐硕士学位(2004-2006)。2008年,他在芝加哥创立了国际贝多芬计划(IBP),这是一个激进的非营利组织,专注于连接古典音乐的传统和创新,以贝多芬作为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动力,通过制作多学科的音乐节、特别活动和媒体。自2010年11月起,他继续担任贝多芬音乐节的主席和艺术总监。他与小提琴家李尚美和大提琴家温迪•华纳共同创立了贝多芬计划三重奏(BPT)。作为贝多芬计划三重奏的一员,他于2009年在芝加哥举行了新发现的、失传已久的贝多芬钢琴三重奏的世界首演,获得了巨大的赞誉,并与贝多芬计划三重奏一起在林肯中心完成了纽约市的首演,随后与贝多芬计划三重奏一起在Cedille唱片公司录制了三首罕见的贝多芬三重奏的商业唱片,受到了高度赞扬,该唱片在2010年古典音乐公告牌排行榜上名列第24位。《芝加哥论坛报》称他是一位以"歌声"著称的"天才钢琴家",他用音乐和艺术来激发人们的灵感,并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他被评为"2012年芝加哥古典音乐年度人物"(《芝加哥论坛报》),乔治代表了21世纪理想的音乐家,他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全身心地投入到世界中。
¥128.00
FLAC | 44.1kHz/16bit 12首单曲
专辑简介: 继乔治·莱波(George Lepauw)的第一部德彪西前奏曲专辑后,这一张收录了更多精巧的作品。第一首《雾(Brouillards)》中多调性的雾霭中偶尔闪现灵动的几点光亮,此曲如同印象派画家惠斯勒的一幅速写。惠斯勒将其作品冠以交响曲标题,德彪西则以音画描摹感受。第二首《枯叶(Feuilles mortes)》则恰好以刘半农的诗凝练了这部作品的底色:秋风把树叶吹落在地上,它只能悉悉索索,发几阵悲凉的声响。它不久就要化作泥;但它留得一刻,还要发一刻的声响,虽然这已是无可奈何的声响了,虽然这已是它最后的声响了。此外,灵感得自作曲家法雅寄来的明信片的作品《维诺之门(La puerta del Vino)》,以音乐的语言描绘了西班牙阿布拉罕宫的葡萄酒之门,体现其建筑特质“具有极度猛烈和温柔优雅的鲜明对比”。毫无疑问,这张专辑为我们展现了更为立体、更有逻辑性,同时又更理想化的德彪西音乐,值得聆听。 艺术家简介: 乔治·莱波(George Lepauw)是21世纪理想主义音乐家的代表,他擅长以音乐激荡人群的灵感,将志同道合的听众凝聚在一起。他专注于切磋琢磨自己的艺术,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以音乐启发世界的理想之中。乔治十岁时即在巴黎正式登台,此后一直以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声乐合作者和乐队独奏家的身份进行演出。他偶尔会与其他音乐流派的艺术家合作,包括歌舞剧、音乐剧、中国和波斯传统音乐、弗拉门戈、蓝调和流行音乐等。《纽约时报》称乔治为一位“以天籁之音著称的天才钢琴家”;《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称其为“喜爱摇摆的文化活动家”并将他评为“2012年芝加哥古典音乐年度人物”。
¥78.00
Hi-Res | FLAC | 44.1kHz/24bit 12首单曲
专辑简介: 专辑《德彪西前奏曲(Debussy: Préludes, Book 1, L. 117)》中收录了最能展现作曲家印象派音乐风格的作品《帆(Voiles: Modéré)》与《原野上的风(Le vent dans la plaine: Animé)》。这两首曲目精巧完整的乐章布局体现出德彪西创作过程中极强的逻辑性,同时极具氛围感的旋律线条使其拥有视觉艺术般活灵活现的色彩。德彪西将全音音阶、五音音节等创作手法发挥到了极致,在艺术实践中以法国绘画艺术发展为灵感,在钢琴音乐作品中自成一派。 艺术家简介: 乔治•莱波(George Lepauw)是21世纪理想主义音乐家的代表,他擅长以音乐激荡人群的灵感,将志同道合的听众凝聚在一起。他专注于切磋琢磨自己的艺术,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以音乐启发世界的理想之中。乔治十岁时即在巴黎正式登台,此后一直以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声乐合作者和乐队独奏家的身份进行演出。他偶尔会与其他音乐流派的艺术家合作,包括歌舞剧、音乐剧、中国和波斯传统音乐、弗拉门戈、蓝调和流行音乐等。《纽约时报》称乔治为一位“以天籁之音著称的天才钢琴家”;《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称其为“喜爱摇摆的文化活动家”并将他评为“2012年芝加哥古典音乐年度人物”。
¥128.00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97首单曲
专辑简介: 三个世纪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将他无与伦比的对位知识和无穷无尽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创作了48首前奏曲与赋格。他这一革命性的钢琴作品最终汇聚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一二册》中,在西方音乐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钢琴家George Lepauw完整录制了这48首前奏曲与赋格,因为他励志做一个“完整的音乐家以及一个更好的人”。 2017年冬天,Lepauw跟随追随着巴赫的人生轨迹,从作曲家的出生地艾森纳赫来到他在莱比锡的坟墓,只是为了跟巴赫这一名字背后的这个人更加接近。六个月后,他回到德国,在魏玛的雅各布斯基教堂录制了《平均律钢琴曲集一二册》。 《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这套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彪罗(Hans Guido Von Büllow)把它比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平均律是欧洲音乐的基本律制。这套曲集是巴赫为键盘乐器所作的两套曲集,第一集于1722年左右完成于克滕,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第二集于1740年在莱比锡汇集编纂。每一集各有24首前奏曲与赋格,用遍了24个大小调。每首前奏曲与赋格置于同一调性,但主题没有联系。前奏曲形式自由,赋格则显示了巴赫高超卓绝的对位创作技艺。曲集证实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进一步确立了西方大小调式。 艺术家简介: George Lepauw ,钢琴家。2012年被提名为“芝加哥年度古典音乐家”(芝加哥论坛报),他注重用音乐和艺术来启发、连接人类。2020年2月14日,George的首张个人专辑——《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套盒》在全世界发行。自从他10岁在巴黎正式亮相以来,他便一直担任独奏家,室内音乐家,管弦乐队独奏家。他还偶尔与其他音乐流派的音乐家合作,包括歌舞表演,音乐剧院,中国传统音乐和波斯音乐,弗拉门戈,布鲁斯和流行音乐等等。2008年,他制定了国际贝多芬项目,这一组织致力于通过结合多学科的节日和特殊活动,让贝多芬作为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现于世人面前,将古典音乐的传统与创新联系起来。
¥20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