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崎昌子(Masako Ezaki)

暂无描述

 全选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26首单曲
专辑简介: 江崎昌子多年来一直以肖邦为其演奏曲目的核心,并以“肖邦演奏家”而闻名于世。 她对肖邦的生平有着深刻理解和深入研究。请欣赏这些精湛的演奏。音乐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蕴含着纯洁而高尚的精神。 前奏曲是一种短小的乐曲,通常是一首较长作品的前奏。但肖邦的前奏曲并不是这种前奏的概念,他的每一首前奏曲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或印象。肖邦自幼体弱多病,他27岁时,由于肺病缠身,朋友们陪伴他去地中海的梅杰凯岛上去疗养。在那里,肖邦获得灵感,创作了这24首前奏曲。 肖邦的24首前奏曲,是按十二平均律的律制方法,从C大调开始到b小调,以不同的24个调写成的,其排列方法为五度循环,即第一首为C大调,第二首为它的关系小调a小调,第三首为C大调的上方五度的G大调,第四首为其关系小调e小调……依此类推,最后有24首乐曲。 艺术家简介: 江崎昌子(Masako Ezaki),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桐朋学院大学,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168.00
Hi-Res | DSD256 | 11.2MHz/1bit 13首单曲
*目前市面上仅有少部分音频播放器型号支持11.2MHz/1bit DSD品质播放, 请您在购买前提前确认。如您的设备暂时无法支持DSD播放,建议选购FLAC版本。 专辑简介: 波兰鲜为人知的天才作曲家Julius Zalenpski创作了波兰人引以为傲的精彩钢琴作品,同时继承了肖邦建立的音乐风格和美。 新音乐词汇的独创性让人感受到他杰出的才华。 通过聆听该波兰音乐的演奏者江崎昌子(Masako Ezaki)的表演,我们将从这个作品集中感受“波兰之心”。 作曲家简介: 扎连布斯基(Juliusz Zarebski 1854-1885)是波兰裔乌克兰钢琴家与作曲家,曾在维也纳音乐院学习,后来前往罗马,成为李斯特的学生。扎连布斯基长期以名技派钢琴家身份活跃,直到他去世前两年被诊断出肺结核,不得不结束钢琴演奏生涯,全心投入教学与作曲。 艺术家简介: 江崎昌子(Masako Ezaki),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桐朋学院大学,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238.00
Hi-Res | DSD256 | 11.2MHz/1bit 26首单曲
*目前市面上仅有少部分音频播放器型号支持11.2MHz/1bit DSD品质播放, 请您在购买前提前确认。如您的设备暂时无法支持DSD播放,建议选购FLAC版本。 专辑简介: 2019年是江崎昌子(Ezaki Masako)出道的第20周年,也是日本与波兰建交100周年。 江崎昌子一直在肖邦的工作中心工作多年,并在世界范围内被看作是为肖邦主义者。 这里的表演体现了肖邦生活的深刻思想与音乐研究。 作品简介: 肖邦的24首前奏曲,是按十二平均律的律制方法,从C大调开始到b小调,以不同的24个调写成的,其排列方法为五度循环,即第一首为C大调,第二首为它的关系小调a小调,第三首为C大调的上方五度的G大调,第四首为其关系小调e小调……依此类推,最后有24首乐曲。有人认为由于这24首前奏曲关系紧密,应看作是一部音乐作品,做连续演奏。这24首前奏曲一般以一个短小的乐思为中心而构成,但是乐思并不是只做单纯的反复,也不做技巧的展开,而是按肖邦的感情做惊人的发展,其中有些曲子有着超凡的演奏技巧,绝不是容易演奏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 江崎昌子(Masako Ezaki),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桐朋学院大学,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238.00
Hi-Res | DSD64 | 2.8MHz/1bit 13首单曲
专辑简介: 波兰鲜为人知的天才作曲家Julius Zalenpski创作了波兰人引以为傲的精彩钢琴作品,同时继承了肖邦建立的音乐风格和美。 新音乐词汇的独创性让人感受到他杰出的才华。 通过聆听该波兰音乐的演奏者江崎昌子(Masako Ezaki)的表演,我们将从这个作品集中感受“波兰之心”。 作曲家简介: 扎连布斯基(Juliusz Zarebski 1854-1885)是波兰裔乌克兰钢琴家与作曲家,曾在维也纳音乐院学习,后来前往罗马,成为李斯特的学生。扎连布斯基长期以名技派钢琴家身份活跃,直到他去世前两年被诊断出肺结核,不得不结束钢琴演奏生涯,全心投入教学与作曲。 艺术家简介: 江崎昌子(Masako Ezaki),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桐朋学院大学,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158.00
Hi-Res | DSD64 | 2.8MHz/1bit 26首单曲
专辑简介: 2019年是江崎昌子(Ezaki Masako)出道的第20周年,也是日本与波兰建交100周年。 江崎昌子一直在肖邦的工作中心工作多年,并在世界范围内被看作是为肖邦主义者。 这里的表演体现了肖邦生活的深刻思想与音乐研究。 作品简介: 肖邦的24首前奏曲,是按十二平均律的律制方法,从C大调开始到b小调,以不同的24个调写成的,其排列方法为五度循环,即第一首为C大调,第二首为它的关系小调a小调,第三首为C大调的上方五度的G大调,第四首为其关系小调e小调……依此类推,最后有24首乐曲。有人认为由于这24首前奏曲关系紧密,应看作是一部音乐作品,做连续演奏。这24首前奏曲一般以一个短小的乐思为中心而构成,但是乐思并不是只做单纯的反复,也不做技巧的展开,而是按肖邦的感情做惊人的发展,其中有些曲子有着超凡的演奏技巧,绝不是容易演奏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 江崎昌子(Masako Ezaki),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桐朋学院大学,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158.00
Hi-Res | DSD64 | 2.8MHz/1bit 16首单曲
作曲家简介: 克拉拉·舒曼,德国女钢琴家,1819年9月生于莱比锡。五岁随父亲学钢琴,八岁就能开独奏音乐会,十九岁的女孩子就登上了维也纳的乐坛。婚后曾与丈夫一起去俄罗斯和意大利旅行演出,后定居柏林,并在法兰克福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钢琴。早期以演奏贝多芬的作品闻名,后期以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称。作有钢琴协奏曲,特性曲,艺术歌曲,曾编辑《罗伯特·舒曼全集》。克拉拉的父亲威克先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音乐老师,因他在克拉拉年幼时即与妻子离异,所以加倍疼爱并且刻意栽培这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的孩子。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克拉拉小小年纪就崭露头角。 席曼诺夫斯卡(Maria Szymanowska,1789.12.14 - 1831.7.25),又译希曼诺夫斯卡,原名Marianna Agata Wołowska,波兰女钢琴家、作曲家,19世纪早期重要的钢琴演奏大师之一,曾在欧洲多国旅行演出,在音乐界有很高知名度。她作有100首左右的钢琴曲目。她曾写过大量波罗乃兹舞曲,但依旧受古典模式和风俗舞曲的束缚,缺乏个人情感的表现。在歌德家举行的音乐会上,为歌德演奏,极大地抚慰了诗人的悲痛的心,也让全体客人陶醉。为此,歌德几天前写的诗《和解》奉献给她,因为在他想到“激情带来痛苦!――郁闷的心……谁来安抚”的时候,是她,使他感受到“乐音与爱的双重幸福”。 巴达捷夫斯卡(Tekla Badarzewska,1834-1861)是波兰的女钢琴家、作曲家,主要作品为三十五首钢琴小品,风格单纯而清丽,但她的大部分作品默默无闻,只有《少女的祈祷》(作于1856年)是世界名曲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钢琴小品之一。 莉莉·布朗热(法语:Lili Boulanger,1893年8月21日-1918年3月15日),法国女作曲家,娜迪亚·布朗热之妹。她是一位音乐神童,但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到1912年才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13年获罗马大奖引起轰动。一战期间献身公益事业,但因健康恶化,不幸于1918年逝世,年仅24岁。她在短暂一生中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音乐作品,继承了福莱的创作传统,又受到德彪西的影响,风格细腻优美,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艺术家简介: 江崎昌子,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东吴高音音乐学院,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158.00
Hi-Res | DSD64 | 2.8MHz/1bit 4首单曲
演奏家简介: 江崎昌子,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桐朋学院大学,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作曲家简介: 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品简介: 肖邦《第1钢琴协奏曲》E小调,OP.11,作于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这首作品呈献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Kalkbrenner,1788-1849)。 作品共3个乐章 : 1. 庄严的快板,E小调。形式是追随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先由管弦乐合奏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弦乐以E大调奏出。钢琴出现后,极尽技巧化而华丽地表现这两个主题,然后以管弦乐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为C大调,钢琴从处理第一主题后半段始,此后诸主题在多种转调中发展。再现部调子改为G大调,最后以钢琴灿烂技巧发挥的激动达到高潮。 2. 浪漫曲,甚缓板,E大调,有夜曲风格。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构成。其后半段以B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烟雾消失般结束。 3. 回旋曲,甚快板,E大调。钢琴谐谑地诱导出第一主题,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的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以钢琴奏三连高音阶性乐流结束。
¥158.00
Hi-Res | DSD64 | 2.8MHz/1bit 19首单曲
演奏家简介: 江崎昌子,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桐朋学院大学,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作曲家简介: 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品简介: 肖邦圆舞曲一向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但由于节奏变化复杂,因而并不适于实际的舞蹈。在属于第二大类的抒情诗式的圆舞曲中,往往可以发现类似玛祖卡舞曲般的节奏,这是由于肖邦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斯拉夫民族情调的缘故。肖邦的圆舞曲在演奏技巧上相对比较简单,内容也较为通俗易懂,所以为一般人所喜爱。
¥158.00
Hi-Res | DSD64 | 2.8MHz/1bit 19首单曲
演奏家简介: 江崎昌子,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桐朋学院大学,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作曲家简介: 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品简介: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 创作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期,波兰迅速被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帝国瓜分,不再是一个统一主权的国家。波兰的人民顿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他们坚强的民族意志支撑着他们进行爱国斗争。当时,波兰涌现出一批爱国思想家与文艺家,他们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更要有丰富的情感。这些对肖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这首作品也是在肖邦最幸福的日子里写成。这首曲子是献给他的初恋情人的。当时,肖邦对华沙音乐学院学声乐的女同学Konstancja Gladkowska很有好感,但是他不敢直接对她表示爱慕之情,只能将全部的感情投入在乐曲之中,因此在临别之际,肖邦用浑身的恋爱激情创编了这首协奏曲,珍藏在心田深处美妙的回忆里。这丝情愫并没有开花结果,青涩的肖邦也不知如何向心仪的姑娘表达爱意,康斯坦茨娅也对肖邦笨拙的示爱反应也很冷淡,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暗恋,这部乐曲才更加地扣人心弦。肖邦曾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写到:“写这首舒缓的协奏曲时,我的心绪始终和她在一起”。在爱情的激发下,这部作品很快产生了。
¥158.00
Hi-Res | DSD64 | 2.8MHz/1bit 14首单曲
演奏家简介: 江崎昌子,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桐朋学院大学,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作曲家简介: 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Roman Maciejewski曾在柏林斯特恩音乐学院学习,后来在波兹南音乐学院跟Stanisław Wiechowicz与Kazimierz Sikorski学习,之后在在华沙音乐学院与Kazimierz Sikorski继续学习。 在他早年,他受到了Karol Szymanowski的高度赞扬。 1934年,他又去了巴黎,同Nadia Boulanger一起学习。 他从未回到过他的家乡波兰,一直居住居住在海外的各个国家:法国(直至1938年),英国(1938-1939),瑞典(1939-1951),美国(1951-1977)和瑞典(1977-98)。 Juliusz Zarębski(1854年3月3日 - 1885年9月15日)是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 伊格纳西·帕德雷夫斯基,也称:伊格纳西·简·帕德雷夫斯基,伊格纳奇·扬·帕德雷夫斯基,GBE(波兰语:Ignacy Jan Paderewski,1860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9日),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政治家、外交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世界级钢琴大师之一,1919年曾出任波兰总理,并兼任外交部长。帕德雷夫斯基的历史地位来自于他如何同时身兼作曲家、钢琴家与政治家三重角色。他的演奏特色在于柔软而且动态对比极广。当人们开始为电影明星疯狂,甚至希望能亲吻范伦铁诺、嘉宝这些大明星足迹的时代,帕德雷夫斯基是最有名的音乐家。听众被他的演奏吸引而走入音乐厅,激烈的爱国演说煽起波兰、美国、伦敦与巴黎民众的心;而帕德雷夫斯基广博的知识、聪明幽默的个性与能说多国语言的特长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国王、总统喜欢吹嘘自己和帕德雷夫斯基的交情有多好,而当帕德雷夫斯基站上舞台的时候,他们会起立以表敬意;圣桑形容帕德雷夫斯基是“不小心跑去弹钢琴的天才”。
¥158.00
Hi-Res | DSD64 | 2.8MHz/1bit 12首单曲
江崎昌子,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桐朋学院大学,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1 in c Minor Op.4 ,作于1828年,当时肖邦正值少年时代(18岁),离成熟期还很远。这也是肖邦最初的大型作品之一,它的基本缺点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或许18岁的肖邦还不能克服写大型作品时所遇到的那种困难。这部作品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戏剧性的庄严快板。主部写得很出色,它充满了贝多芬那种活力,可使人想起肖邦其他一些作品。第一题在快板乐章占统治地位,肖邦没有拿另一个相反的音乐形象来和它对比,第二主笔是从主部的音调中引申出来的,而且甚至还保持着主部的调性,这样一来,肖邦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整个快板乐章里只发展了一个音乐形象。由于少年肖邦还没有掌握这种必要的技巧,于是快板乐章弄得既冗长又乏味。可以个别的段落的构思却很高尚,钢琴写法富有色彩,因此说它是室内性的不如说它是辉煌的音乐会风格曲。 第二乐章,小步舞曲。古典主义音乐传统在这第二乐章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只是音响饱满的钢琴写法破坏了古典舞曲的朴质性。这是肖邦唯一的小步舞曲。 第三乐章,小广板,令人想起贝多芬的深刻的、凝神沉思的柔板,同时也明显感到肖邦自己的思想,它表现在古典音乐所少有的五拍子节奏中(这里大约受到俄罗斯歌曲的影响,毫无疑问,肖邦在华沙可以听到这些歌曲),另外还表现在旋律的性质和纯肖邦式的纤秀婉丽的华彩中。 第四乐章,回旋曲,充满了活力和动力,钢琴写法极其华丽。然而,回旋曲的独创性比快板就更少了。而且音乐形象的发展和快板一样不够紧凑洗炼。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包括4个乐章: 1. 极慢板,从呻吟般的极慢板开头,接着用双倍速度奏出第一主题。这第一主题一直情绪不安,直到第二主题出现,才趋于安静。但安静的第二主题马上也激动不安。结尾阴沉不安,它并没有带来宁静的气氛,没有使人感到戏剧已经结束,而使人急切期待着以后将发生的事件。 2. 谐谑曲,以阴郁开头,犹如低云密布,大风咆哮的感觉。速度转慢后,有天籁般的甜美。在谐谑曲的最后,低音区中低沉的八度敲击声也说明已经失去了光明的希望…… 3. 慢板,送葬进行曲。这首进行曲是肖邦1837年为哀悼失去祖国而作,开头表达送葬队伍出动,丧钟的低鸣。中部有一段宁静的来自上帝的安慰,带有“模糊的回忆”般的抒情,然后再重复送葬队伍,直至远去,留下一片空白。 4. 急板。舒曼评述:“这是非旋律,没有欢乐的乐章,像是强有力的手压抑了叛逆的灵魂,使那特别恐怖的幽灵与我们对话。”结尾“像是带着被狮身人面像愚弄过的微笑终了。”肖邦要求这个乐章,要“左手与右手七七八八地齐奏同音。“尼克斯对这个乐章的评述是:”葬仪之后,那边有两三位邻居在议论这位已故者的为人,没有恶意的批评,只有善意的赞扬。”而克拉克则认为,“像是秋风吹散枯叶,飘落在新墓上。”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44年夏天,这首作品仍是肖邦与乔治·桑一起在诺昂时创作的,献给波尔德伯爵。它也包括4个乐章: 1.庄严的快板。第一主题开始时进行曲风格,但不久便雾气茫芒,加入了悲叹,美丽崇高的第二主题冲破悲叹,又诱导出如歌的旋律。哈聂卡怀这个旋律有“早晨的清香”,它扩大后,变成“玫瑰花园”。 2.谐谑曲,极快板,优雅而轻快。主旋律与第一乐章第一主题有关联性,中间部为主要部分的应答。哈聂卡形容这个乐章“犹如被微风吹着的山茱萸,急躁、可怜,又轻快地摇摆”。 3.最缓板,具有夜曲特征,尤其中段,冗长而甜美。尼克斯说,“这中段令人想起,在很长的美丽的梦中某处,忽然觉醒,有作者自己恍惚的容貌。与其说这是作曲,不如说它是幻想。” 4.极急板。终乐章不但华丽而且充满热情,与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奏鸣曲与第二号相隔5年,结构同样非常宏伟。
¥158.00
Hi-Res | DSD64 | 2.8MHz/1bit 8首单曲
江崎昌子,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东吴高音音乐学院,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即兴曲 肖邦一共有4首即兴曲,这四首即兴曲: 1. 降A大调,OP.29,作于1837年,全曲以戏谑的形态贯通,左右手连续的三连音符的摆动音型非常迷人。 2. 升F大调,OP.36,作于1839年,表现形态为叙事曲的叙述要素及夜曲冥想要素的综合。此曲由晚钟似的低音部上方,传达来忧郁而富夜曲风格的旋律,接着的连续和弦转化为朦胧的歌唱,右手插入句终了后,夜曲风格旋律在三连音符音型伴奏下重现,此时转为F大调。不久又回到主题,主旋律经过修饰并加以变化处理,尤其32分音符处理非常迷人。回到梦幻和弦,然后似烟雾渐渐消散,最后八度音突起,冲破原来的梦。 3. 降G大调,OP.51,作于1842年,呈献给艾斯蒂哈伯爵夫人,三段体。 4. 升c小调,OP.66(幻想即兴曲),可能作于1834年,呈献给狄斯特夫人,由冯达纳作为遗作发现出版。三段体。第一段是左右手音型急速交合产生的幻想,中段为如歌地,然后重复第一段,尾声为中段旋律在低音部反复,酝酿出一种余韵袅袅的效果。 叙事曲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体裁的钢琴曲。这四首叙事曲写于1831至1842年之间,也就是肖邦21岁至32岁这段充满青春朝气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肖邦音乐创作上的高峰期。他创作的四首叙事曲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具有史诗性、戏剧性,具有广阔的交响性发展。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把叙事曲这一体裁运用到钢琴曲创作上来的作曲家,肖邦为叙事曲这一体裁的发展、为李斯特和其后的交响诗、交响画、音诗、音画等奠定了基础。 1.G小调,OP.23,立陶宛英雄伍连罗德,在一次宴会上意气风发的饮酒后,向客人说了一个故事:摩尔人在战役中败给西班牙人。为报复他们,便假意和西班牙人说话而传染黑死病与麻疯病给西班牙人。但要这么做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自己要染上这些病。当宾客听到要如此,个个大惊失色。伍连罗德说:“若立陶宛人有一天也遭到与摩尔人相同命运,我也会与他们一样,不顾我个人的生死,给敌人一个死的拥抱。” 2.F大调,OP.38,肖邦告诉舒曼说本曲灵感来自于斯唯替兹湖(the Switez)。舒曼送给肖邦梦幻曲,肖邦则回献此曲,而且亲自弹给他听。湖面是平镜如滑的,夜晚的星星照在湖上极美。湖在很久以前是座城市,因为被鞑靼人围攻而陷落。城中少女誓死不愿受辱,向天跪地求死。此时地面突然裂开一个大洞,形成一湖,少女们跳到湖中自尽。天神把少女变成湖边的花,凡触到花的人不久都会遭到不幸死亡的命运…… 3.降A大调,OP.47,故事标题为“水妖”。一个年轻人在湖边遇到一位女孩,两人一见钟情。年轻人对女孩发誓将永远爱她,但女孩怀疑他的爱情而离他远去。然后,女孩一变成为姿色迷人的水妖,再度出现在年轻人面前。年轻人禁不住诱惑忘记了誓言。水妖大怒,拂袖而去。年轻人一路追赶,却不慎跌入湖里溺毙…… 4.F小调,OP.52,故事标题为“三兄弟”。某个村落有兄弟三人,他们奉父亲之命到远方去寻宝。然而时间逝去,三人却全无讯……在漫长的等待之后,父亲以为三人都死了……直到有一天,三兄弟突然带著宝藏与妻子一起衣锦还乡……这也是四首中技巧最艰深最有戏剧性的曲子,也是一首不太能把诗与音乐联想在一起的曲子。
¥158.00
Hi-Res | DSD64 | 2.8MHz/1bit 22首单曲
江崎昌子,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东吴高音音乐学院,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肖邦在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的基础上深化和丰富了夜曲这一钢琴体裁,扩展了作品的规模和表现力。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你忘记了乐曲何时开始,而不经意之间在你的陶醉感消泯之前乐曲却已悄然结束。就是这么让人充满期待,却又恋恋不舍。 夜曲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琶音式和弦的伴奏型。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18世纪的夜曲常以意大利语notturno为名,是一种器乐合奏的小夜曲。J.海顿、W.A.莫扎特均写有此类乐曲。19世纪的夜曲是旋律如歌、富于诗意的抒情特性曲,类似无词歌,但内容较为深沉,常含有忧郁的情绪,始作者为爱尔兰作曲家J.菲尔德。F.F.肖邦把它发展为一种形象丰富、情深意远的钢琴音乐体裁,他的21首夜曲是这一体裁的艺术珍品。C.德彪西的3首夜曲《云》、《节日》和《海妖》则是管弦乐套曲,不属于特性曲的范畴。 注意:夜曲与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小夜曲只表现夜晚的情景,而夜曲可以是作者在晚上任何内心想法的抒发,在肖邦的夜曲中很少有真正描绘夜晚景象的。 要想认识钢琴诗人的浪漫气质,领略钢琴诗的独特韵致,肖邦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首选,肖邦似乎命里注定是为钢琴而生的,在他的指下,钢琴以自己独有的声音诗意地吟唱起来,音乐的个性与钢琴的特性如水乳交融一样和谐。我们不妨先从夜曲听起,细细体会乐曲中所弥漫的惆怅、瞑想、缱绻气氛,以及其中包含的激动、叹息、兴奋、不安等丰富而微妙的情绪。你会感到夜晚的风格是统一的,而夜中的情调又是如此得不同。
¥17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