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
我碰到了问题
我有改进建议
我对这些比较满意
我的反馈
×
选择问题类型
页面布局
内容描述
图片
以上都不是
0/500字
Toggle navigation
我的音乐
客户端下载
0
购物车
加载中,请稍候...
购物车中还没有音乐,赶紧选购吧!
0张专辑,0首单曲
请登录
中国
请先登录即刻领取更多优惠
第三方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
百度ID
腾讯QQ
登录
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手机校验码登录
获取校验码
短信校验码登录
密码登录
新浪微博
百度ID
腾讯QQ
微信
手机注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索尼精选服务条款》
手机号码注册
<返回登录
找回密码
重设密码
<返回登录
提示
您已经成功添加商品到购物车
继续购买
购买了该张专辑的用户还喜欢以下专辑
专辑名字
价格
请输入优惠券兑换码 :
兑换
温馨提示:在优惠券“未使用”一栏中查看您所兑换的优惠券。因系统升级,如果您有未使用的优惠码将自动转变为优惠券兑换码继续使用。
我的消息
* 网页端仅支持查看, 如需操作请
下载APP
加载中...
`
`
设置为已读
首页
|
排行榜
|
厂牌专区
|
所有分类
|
流媒体会员
Evelyn Glennie
暂无描述
所有专辑
全选
曲目
专辑
格式
时长
价格
试听
全选
全选
打击乐作品: Shadow Behind the Iron Sun
FLAC |
44.1kHz/16bit
13首单曲
专辑简介: 如果你认为打击乐手的角色仅仅是提供节奏支撑,那你一定没有听说过伊芙琳·格伦尼(Evelyn Glennie)这个名字。这位打破常规的苏格兰音乐家以其独特的打击乐演奏风格,将音乐变成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词。格伦尼的音乐世界不仅包含传统的鼓组,还融入了全球多元文化的乐器,如水锣、竹棒、陶瓷铃、甚至汽车排气管等等(据报道,她拥有超过1000种打击乐器)。即使是在演绎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时,如詹姆斯·麦克米兰(James MacMillan)的《Veni, Veni, Emmanuel》或获得格莱美提名的约瑟夫·施万特纳(Joseph Schwantner)的《打击乐协奏曲》,格伦尼也总能挖掘出大量即兴创作的空间。 然而,《Shadow Behind the Iron Sun》的概念则是让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即兴创作整张专辑。在她的合作者、流行音乐混音大师迈克尔·布劳尔(Michael Brauer)的协助下,这张专辑成为了一场充满奇幻质感、令人陶醉的听觉与想象之旅。尽管专辑的创作初衷是探索“尽可能多的情绪”(部分曲目标题灵感来自迈克尔·克莱顿的小说《食尸者》,如《萤火虫的袭击》和《风马》),但其丰富的音色对比与并置却营造出一种电影般的氛围,甚至让人产生联觉——这是否是“标题音乐”在21世纪的又一次进化?专辑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在于体验那些神秘音源的魅力,格伦尼以一人之力演绎出如同整个乐团般的奇迹。——托马斯·梅(Thomas May) 作曲家&演奏家简介: 伊夫琳·格伦尼(Evelyn Glennie),苏格兰著名打击乐演奏家,被誉为世界顶尖的打击乐艺术家之一。她出生于1965年,虽然从小患有听力障碍,但她凭借惊人的音乐天赋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这一障碍,成为了首位全程聋哑演奏的大师级音乐家。格伦尼的演奏风格极具表现力,她擅长将各种打击乐器与不同风格的音乐融合,演绎出独特的音响效果。她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音乐会演出,并与世界各大乐团合作,成为了音乐界的先锋人物。
¥78.00
打击乐协奏曲: 以马内利恳求降临 (Veni, Veni, Emmanuel)
FLAC |
44.1kHz/16bit
19首单曲
专辑简介: 詹姆斯·麦克米兰(James MacMillan)的首部打击乐与管弦乐协奏曲《Veni, Veni, Emmanuel》是专为伊芙琳·格伦尼(Evelyn Glennie)量身打造的作品。1992年,格伦尼首演了这部协奏曲,并多次在舞台上呈现其魅力。作为现代最受欢迎的协奏曲之一,这部作品以单乐章形式展开,深情地献给麦克米兰的父母。 音乐以降临节素歌为主题,与作品同名,创作始于1991年降临节的第一个星期日,完成于1992年复活节星期日。在作品的尾声,音乐巧妙地融入了复活节守夜礼赞歌(Gloria)的元素,呼应了宗教仪式的庄严氛围。这部协奏曲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抽象的音乐美学,更在深层次上探索了降临节信息背后的神学内涵,是一部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杰作。 演奏家简介: 伊夫琳·格伦尼(Evelyn Glennie),苏格兰著名打击乐演奏家,被誉为世界顶尖的打击乐艺术家之一。她出生于1965年,虽然从小患有听力障碍,但她凭借惊人的音乐天赋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这一障碍,成为了首位全程聋哑演奏的大师级音乐家。格伦尼的演奏风格极具表现力,她擅长将各种打击乐器与不同风格的音乐融合,演绎出独特的音响效果。她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音乐会演出,并与世界各大乐团合作,成为了音乐界的先锋人物。 小提琴家露丝·克劳奇(Ruth Crouch)出生于伦敦,曾在皇家音乐学院师从伊曼纽尔·赫维茨(Emanuel Hurwitz),并在瑞士跟随马克斯·罗斯塔尔(Max Rostal)教授学习。她早年加入当代音乐团体Lontano,随团广泛巡演,亮相BBC逍遥音乐节,并参与了许多BBC录音和专辑的制作。期间,她还与多个室内乐团合作,尤其是伦敦小交响乐团(London Sinfonietta),并经常担任首席或独奏。 移居苏格兰后,露丝担任苏格兰室内乐团(Scottish Chamber Orchestra)的助理首席,同时继续以客座首席身份与BBC苏格兰交响乐团(BBCSSO)、爱丁堡四重奏(Edinburgh Quartet)、Red Note和赫布里底乐团(Hebrides Ensemble)等合作。她频繁以首席和独奏家身份与苏格兰室内乐团演出,并热衷于参与各类乐团的自自由职业演出。此外,她还致力于在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RCS)的教学工作。 作曲家简介: 詹姆斯·麦克米兰(James MacMillan),1959年出生于苏格兰,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交响乐、室内乐、合唱音乐以及歌剧等多个领域。麦克米兰的音乐风格深受其苏格兰根源、天主教信仰以及现代音乐元素的影响。他的创作充满强烈的情感表达和宗教主题,经常探讨信仰、灵性和社会问题。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为苏格兰的歌唱者》、《天主之母》等。麦克米兰不仅是作曲家,还是一位活跃的指挥家,曾多次与世界各大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他的作品广泛演出,并获得了多个重要奖项和荣誉。 指挥家简介: 于卡-佩卡·萨拉斯特(Jukka-Pekka Saraste),1956年出生于芬兰,是当代杰出的指挥家之一。他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崭露头角,曾担任多个重要乐团的首席指挥,包括芬兰广播交响乐团和瑞典皇家歌剧院。萨拉斯特对芬兰作曲家如西贝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有深刻的诠释,同时他也以其对古典曲目和现代作品的独特理解而受到赞誉。他的指挥风格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准的节奏掌控,并以其清晰、富有感染力的解读获得国际音乐界的认可。 乐团简介: 苏格兰室内乐团(Scottish Chamber Orchestra,SCO)成立于1974年,是英国最具影响力和创新性的室内乐团之一。该乐团总部设在爱丁堡,致力于演绎广泛的曲目,包括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以及苏格兰本土作曲家的作品。苏格兰室内乐团的演出风格精致、富有活力,深受全球观众喜爱。 乐团常与国际知名指挥家和独奏家合作,也频繁参与录音和广播项目。自成立以来,SCO逐渐建立起与世界各地艺术家的紧密合作,推动现代音乐的创作与发展,特别是在推广苏格兰及英国作曲家的作品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乐团的曲目不仅包括经典室内乐作品,还积极参与新作品的首演。其多次获得奖项,并广泛参与国际音乐节和巡演,是全球室内乐演出中备受推崇的乐团之一。
¥78.00
约翰·科里利亚诺: 咒术师与声乐 (伊芙琳·格兰妮)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7首单曲
*本专辑于2013年荣获第56届格莱美“最佳古典乐器独奏唱片”奖 媒体评价: “打击乐阵列被捕捉得如此逼真。高潮惊心动魄,毫无疲劳感;音场宽广,令人赞叹。” ——《MusicWeb International》2014年2月12日 专辑简介: 美国著名作曲家约翰·科里利亚诺(John Corigliano)对创作打击乐协奏曲持保留态度,但这一挑战却始终令他着迷。《咒术师(Conjurer)》是一部前所未有的打击乐协奏曲,音乐史上首位全职打击乐独奏家、曾获三届格莱美奖的打击乐大师伊芙琳·格兰妮(Evelyn Glennie)演奏出了奇妙与多变的音乐质地,奥尔巴尼交响乐团(Albany Symphony)则负责分享和发展这些主题。第二部作品《声乐(Vocalise)》运用了电子乐的方式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逐渐将听众从单纯的声学体验引向放大和电子乐的弥漫,颇为有趣。 作曲家简介: 约翰·科里利亚诺(John Corigliano)生于1935年2月16日,是一位意大利裔美国作曲家。他所作的第一交响曲是为艾滋病人而作,歌剧《凡尔赛的幽灵》为大都会歌剧院100周年而作,其他著名作品还包括电影配乐《红提琴》以及衍生的一些作品,小提琴家李传韵曾演出过《红提琴》的段落。科里利亚诺风格独特,不落窠臼,充满现代性的同时也有浪漫主义音乐的感人力量,是美国当代古典音乐创作的旗手之一。 艺术家简介: 伊芙琳·格兰妮(Evelyn Glennie)1965年生于苏格兰,是音乐史上首位全职敲击乐独奏家。她曾与不同界别的乐人合作演出,如流行乐的比约、钢琴大师艾思、英皇合唱团和班卓琴手比拉·费里克等。伊芙琳·格兰妮灌录了二十五张个人唱片,其中两张荣获格莱美奖。她曾委约不少名家作曲,共创作了一百六十首敲击乐独奏作品。此外,伊芙琳曾经参与不少电视电台节目,包括《科技娱乐设计思想集(TED)》。伊芙琳·格兰妮对声音的独特看法,可见于名导演利达斯玛的电影《触摸声音》中。她亦是广受欢迎的教育家和演讲者,推动积极人生,透过声音治疗沟通媒介的角度探索世界。伊芙琳·格兰妮也涉猎其他创作活动,与柯德克公司合作,设计了一系列珠宝。伊芙琳亲撰的自传《良好感应》一纸风行。她荣获八十多项国际奖项,并因对音乐与教育贡献良多,先后获颁OBE与DBE勋衔。 乐团简介: 奥尔巴尼交响乐团(Albany Symphony)是一家地方性的、备受尊敬的音乐文化机构。乐团因其前卫的音乐会、录音项目以及为地区学校的创新教育提供支持而赢得了众多国家奖项。作为纽约州府都会区唯一的专业交响乐团,奥尔巴尼交响乐团丰富了社区文化,每年能吸引超过15万听众。奥尔巴尼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是美国著名指挥大师大卫·艾伦·米勒(David Alan Miller)。
¥128.00
The Core-tet Project (伊芙琳·格兰妮)
Hi-Res |
FLAC |
44.1kHz/24bit
14首单曲
媒体评价: “格妮把全球的音乐传统融合在一起,且完全是即兴创作。这张专辑激动人心,触发多变的听觉。” ——《BBC音乐杂志(BBC Music Magazine)》2018年2月 专辑简介: 在这张专辑中,音乐史上首位全职打击乐独奏家、曾获三届格莱美奖的打击乐大师伊芙琳·格兰妮(Evelyn Glennie)携手吉他演奏家Jon Hemmersam、中提琴家Szilárd Mezei与钢琴家Michael Jefry Stevens,共同为听众带来了由14首即兴音乐作品组成的节目,突破了自发音乐创作的界限。专辑汇集了来自苏格兰、塞尔维亚、美国和丹麦这四种不同文化的音乐传统,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利用音乐创作的基本元素,即旋律、和声、节奏和形式,创造出具有强烈美感和巨大力量的自发音乐。 艺术家简介: 伊芙琳·格兰妮(Evelyn Glennie)1965年生于苏格兰,是音乐史上首位全职敲击乐独奏家。她曾与不同界别的乐人合作演出,如流行乐的比约、钢琴大师艾思、英皇合唱团和班卓琴手比拉·费里克等。伊芙琳·格兰妮灌录了二十五张个人唱片,其中两张荣获格莱美奖。她曾委约不少名家作曲,共创作了一百六十首敲击乐独奏作品。此外,伊芙琳曾经参与不少电视电台节目,包括《科技娱乐设计思想集(TED)》。伊芙琳·格兰妮对声音的独特看法,可见于名导演利达斯玛的电影《触摸声音》中。她亦是广受欢迎的教育家和演讲者,推动积极人生,透过声音治疗沟通媒介的角度探索世界。伊芙琳·格兰妮也涉猎其他创作活动,与柯德克公司合作,设计了一系列珠宝。伊芙琳亲撰的自传《良好感应》一纸风行。她荣获八十多项国际奖项,并因对音乐与教育贡献良多,先后获颁OBE与DBE勋衔。
¥12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