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三重奏

暂无描述

 全选 
Hi-Res | DSD256 | 11.2MHz/1bit 14首单曲
专辑介绍 2023年3月11日,基因三重奏在深圳境山剧场演出了由俄国作曲家亚历山大·戈迪克改编的钢琴三重奏版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这是这一罕见版本首次在中国内地完整演出。之后他们先后在北京、广州、保定、唐山、杭州、深圳、武汉等地的剧院、音乐厅举办了“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旅程”专场音乐会,本专辑收录的《四季》就是2024年2月14日在武汉琴台音乐厅音乐会的实况录音。 这一钢琴三重奏版本体现出改编者专业作曲家的格局与造诣。戈迪克的改编并非简单的对钢琴谱进行配器分工,而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在音乐织体方面做了扩充与丰富:原作钢琴谱中的音符和记号,一个都不少,并原样保留原曲的结构和小节数;和声色调和功能也基本未变,仅有一些诸如纯五度变三和弦、三和弦变七和弦的微调;在快速乐段给三件乐器增加了一些快速跑动织体,音响动态和段落间的戏剧性对比大为提升。在演奏技巧方面,不仅钢琴声部相比原曲的要求有所提高,小提琴和大提琴也都有着相当技巧难度的段落,是一部需要精心诠释和演绎的室内乐作品。 在专辑的最后,呈现的是基因三重奏于2023年11月12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的音乐会的现场录音。作品是由德国作曲家弗雷德里希·斯彼洛改编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基因三重奏以精力充沛的演奏作为专辑结束,展示了艺术家现场演奏的独特魅力。 曲目介绍 柴可夫斯基:四季 Op.37 改编:亚历山大·戈迪克(1877-1957) 柴可夫斯基作于1876年的钢琴套曲《四季》是作曲家最著名的钢琴独奏作品:其中四月《松雪草》、六月《船歌》、十一月《在马车上》等等都是在西方家喻户晓的钢琴名曲。这部与《第一钢琴协奏曲》《天鹅湖》创作于基本同时期的委约之作,被认为是真正开始展现出柴可夫斯基个人风格的杰作,百余年来被改编为各种不同的器乐形式,仅管弦乐队至少就有三个不同的配器版本。由俄国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戈迪克于1944年改编的钢琴三重奏版,是为数不多将全部十二个月全部改编为重奏形式的版本。 这部套曲最初在音乐杂志上按月发表时,出版商为每首曲子都配上了一段与乐曲和季节谙合的诗句,虽并非柴可夫斯基亲自所选,但都得到了作曲家的认可: 一月《壁炉边》 在那个恬静舒适的角落,夜晚披上了漆黑的外衣, 壁炉中的火苗若隐若现,而那烛火已经不再闪烁。 ——亚历山大·普希金 二月《狂欢节》 不久之后,欢闹的狂欢节酒宴上,即将人声鼎沸。 ——彼得.维亚杰姆斯基 三月《云雀之歌》 原野上鲜花绽放,天空上白云朵朵。 云雀在春日放歌,晴空也为之更蓝。 ——阿波罗.马伊科夫 四月《松雪草》 即将消融的积雪闪耀着透亮光芒,淡蓝纯洁的小松雪草绽放在雪上。 最后的泪水即将带走过去的忧伤,新的幸福之旅即将扬帆起航。 ——阿波罗.马伊科夫 五月《清净之夜》 美妙的夜!一切沉浸于幸福! 我感谢故乡午夜的这片土地! 清爽纯洁的五月,从冰之国度而来,从风雪国度而来。 ——阿方济·费特 六月《船歌》 让我们前往岸边,那里的浪花,会冲刷我们的双脚。 繁星带着神秘的忧郁,将光芒洒在我们身上。 ——阿列克谢.普列谢耶夫 七月《割麦人之歌》 甩动肩膀,挥动手臂! 正午风儿,吹拂脸庞! ——阿列克谢.柯里佐夫 八月《收获》 喊上家人,带上帮工,鼓足干劲,收割黑麦。 捆扎麦垛,高高堆起,农车吱吱,夜夜运粮。 ——阿列克谢.柯里佐夫 九月《狩猎之歌》 出发!出发!号角已响。 猎手身着狩猎装,拉紧缰绳跃上马。 猎犬沐晨光,吠跳带路忙。 ——亚历山大·普希金 十月《秋之歌》 秋啊,你让落叶铺满我可怜的花园; 黄叶啊,你还在空中随风飘舞…… ——阿列克谢.托尔斯泰 十一月《在马车上》 勿要孤寂的盯着街道,勿要匆忙的赶着马车, 快把无尽的忧虑哀怨,永远的赶出你的心房。 ——尼古力.涅克拉索夫 十二月《圣诞节》 圣诞夜晚,女孩求缘。 脱下鞋履,丢在门前。 ——瓦西里·朱可夫斯基 (段劲楠 译) 柴可夫斯基:不,唯独他明白 选自《六首浪漫歌曲集》 改编:威廉·菲尔顿 (1887-1942) 柴可夫斯基的歌曲集Op.6创作于1869年末,共六首歌曲。其中第六首《不,唯独他明白》的歌词是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小说《威廉·麦斯特尔的学生时代》中的一首诗作,由俄国诗人列夫·梅伊翻译为俄文。 歌词汉译: 曾为怅思人,方知我心伤! 独行无所乐,唯望天尽涯。 斯人遥难见,昏沉五脏焚。 只愿心念者,能知我近殇! (张佳林 译) 这首歌曲旋律深沉优美,是柴可夫斯基传唱最广的艺术歌曲之一。此钢琴三重奏版由英国作曲家威廉·费尔顿改编。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选自《e小调第五交响曲》 改编:弗雷德里希·斯彼洛 (1863-1940) 柴可夫斯基《e小调第五交响曲》作于1888年。在经历诸多情感波折与打击之后,柴可夫斯基在这首交响曲中展现出忧郁、压抑的情感,特别是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堪称作曲家最感人至深的篇章之一,曾被许多电影选为配乐。此钢琴三重奏版由德国作曲家、音乐学家弗雷德里希·斯彼洛改编。 艺术家介绍 基因三重奏 成立于2005年3月,由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和大提琴家宋昭组成。三位成员共同生活学习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三十余载所缔结的深厚友谊,是其创立的初衷。在他们的演奏及创作中始终保持音乐的单纯性,坚持艺术音乐基因的传承,并关注它的发展。 2005年4月,基因三重奏在北京成功举办首演音乐会后,先后与北京、天津、上海、宁波、广州、武汉、苏州、长沙、福州、哈尔滨等地的音乐厅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专场音乐会,应邀在多所大学、艺术院校交流演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研习传统经典作品之余,他们还积极介绍年轻作曲家的新作品,并重新编配、改编了许多国内外经典声乐、器乐作品。2007年3、4月间,基因三重奏组参加了德国“西门子艺术基金会”在华举办的首届国际室内乐大师班,受到了前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家雷纳尔·库斯茂尔(Rainer Kussmaul)教授及前东京四重奏团大提琴家原田禎夫(Sadao Harada)教授的悉心指点,得到极高的评价。 自2011年,基因三重奏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武汉琴台音乐厅、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等地举办了平安夜、情人节、七夕系列主题音乐会,与青年作曲家周静、陈欣蕾合作,改编、演奏了大量经典流行歌曲,用精致、严谨的态度诠释通俗音乐,受到了各界音乐爱好者的肯定与欢迎。自2017年每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贝多芬及维也纳古典乐派巨匠的钢琴三重奏作品系列专场音乐会;2020-2023年在京津冀保利院线及深圳、珠海、佛山、广州、厦门、武汉、杭州等地音乐厅成功举办贝多芬、德彪西、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的室内乐重奏专场音乐会;2021年参加中法文化艺术之春艺术节,在北京、上海举办圣-桑作品专场音乐会。2025年基因三重奏将举办贝多芬全部钢琴三重奏系列音乐会。 基因三重奏发行的录音专辑包括:2009年中唱广州公司出版发行《基因三重奏现场录音》;2021、2024年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作曲家周静作品集《穿越时光》《如果你什么都不说——基因三重奏现场录音》;2018、2021年由中国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制作出版发行《贝多芬、莫扎特、海顿钢琴三重奏》《贝多芬“大公”三重奏》;2022年由星外星古典发行贝多芬钢琴三重奏专辑《超越时代的声音》。 小提琴|张精冶 张精冶是当今最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目前执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同时他还是室内乐演奏家、北京交响乐团特邀乐队首席以及北京现代音乐节演出总监。他是很多小提琴比赛的获奖者,在他所获得的众多奖项中,包括中国最高音乐奖项“金钟奖”小提琴比赛、以及意大利“波斯塔基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等。他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过“巴赫演奏最佳奖”。作为目前演出最为频繁的年轻才俊之一,他的演出活动遍及欧洲、北美、亚洲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在诸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中国国家大剧院、东京三得利音乐厅等世界著名音乐厅成功演奏过音乐会,并由瑞士国家电台和中国国家大剧院灌制过唱片。 大提琴|宋昭 1998至今,宋昭AIYS以策划人、制作人、导演、实验作曲家、设计师、先锋大提琴艺术家等当代多元艺术身份,活跃于国内外音乐、戏剧、舞剧、展览、影视等前沿艺术领域,出访全球40余个国家及各类一线艺术节。过去十年,先后制作推出:《耘·无声之境》音乐节、《乐·季》 《“丝绸”东方艺术现场》《WHO ARE WE 我们是谁》《座右听音》《艺术非常道》《七贤》《声音雕塑》《无词歌》等大型当代东方艺术音乐现场项目以及探索性独立音乐艺术项目,其作品赢得包括全球40个国家观众的高度赞誉,被誉为“国内最赋予创造力的多元音乐艺术家”。获已故世界音乐大师Mstislav Rostropovich、Isaac Stern的卓越赞誉,被誉为“天才大提琴家”、“不可多得的大提琴人才”。2021年,以特别嘉宾制作艺术家身份,应邀参与国内顶流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2023年度,受邀“北京戏剧嘉年华”担任艺术委员会成员,策展声音与音乐艺术板块。2024年度,受邀担任“古建艺术季”青年工作委员会顾问。2021/2023/2024年度,受邀担任ADCC陈设中国·晶麒麟奖颁奖盛典艺术创意总监以及表演艺术家,并受聘陈设中国·晶麒麟奖组委会艺术顾问。 * 宋昭AIYS所使用“汗青”大提琴,由其好友中国著名制琴名家张安先生於2011年倾心制作。 钢琴|张佳林 合作钢琴演奏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基因三重奏组(DNA Trio)钢琴家。与多位享誉国际的著名歌唱家、演奏家长期合作音乐会,录制CD唱片二十余款,分别由中国唱片公司(CRC)、环球音乐(UMG)、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等公司制作发行。曾四次与歌唱家合作录制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并发行唱片;2018-2019年与小提琴家张精冶在中国国家大剧院资料中心举办莫扎特《15首为钢琴与小提琴而作奏鸣曲》系列讲座音乐会。作为特邀撰稿曾在《音乐周报》《钢琴艺术》《国家大剧院》等国内各类期刊发表音乐评论及观点文章,著有《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一书。为演出及学术机构、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策划古典音乐推广活动,并主讲声乐、钢琴作品系列讲座。
¥238.00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14首单曲
专辑介绍 2023年3月11日,基因三重奏在深圳境山剧场演出了由俄国作曲家亚历山大·戈迪克改编的钢琴三重奏版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这是这一罕见版本首次在中国内地完整演出。之后他们先后在北京、广州、保定、唐山、杭州、深圳、武汉等地的剧院、音乐厅举办了“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旅程”专场音乐会,本专辑收录的《四季》就是2024年2月14日在武汉琴台音乐厅音乐会的实况录音。 这一钢琴三重奏版本体现出改编者专业作曲家的格局与造诣。戈迪克的改编并非简单的对钢琴谱进行配器分工,而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在音乐织体方面做了扩充与丰富:原作钢琴谱中的音符和记号,一个都不少,并原样保留原曲的结构和小节数;和声色调和功能也基本未变,仅有一些诸如纯五度变三和弦、三和弦变七和弦的微调;在快速乐段给三件乐器增加了一些快速跑动织体,音响动态和段落间的戏剧性对比大为提升。在演奏技巧方面,不仅钢琴声部相比原曲的要求有所提高,小提琴和大提琴也都有着相当技巧难度的段落,是一部需要精心诠释和演绎的室内乐作品。 在专辑的最后,呈现的是基因三重奏于2023年11月12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的音乐会的现场录音。作品是由德国作曲家弗雷德里希·斯彼洛改编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基因三重奏以精力充沛的演奏作为专辑结束,展示了艺术家现场演奏的独特魅力。 曲目介绍 柴可夫斯基:四季 Op.37 改编:亚历山大·戈迪克(1877-1957) 柴可夫斯基作于1876年的钢琴套曲《四季》是作曲家最著名的钢琴独奏作品:其中四月《松雪草》、六月《船歌》、十一月《在马车上》等等都是在西方家喻户晓的钢琴名曲。这部与《第一钢琴协奏曲》《天鹅湖》创作于基本同时期的委约之作,被认为是真正开始展现出柴可夫斯基个人风格的杰作,百余年来被改编为各种不同的器乐形式,仅管弦乐队至少就有三个不同的配器版本。由俄国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戈迪克于1944年改编的钢琴三重奏版,是为数不多将全部十二个月全部改编为重奏形式的版本。 这部套曲最初在音乐杂志上按月发表时,出版商为每首曲子都配上了一段与乐曲和季节谙合的诗句,虽并非柴可夫斯基亲自所选,但都得到了作曲家的认可: 一月《壁炉边》 在那个恬静舒适的角落,夜晚披上了漆黑的外衣, 壁炉中的火苗若隐若现,而那烛火已经不再闪烁。 ——亚历山大·普希金 二月《狂欢节》 不久之后,欢闹的狂欢节酒宴上,即将人声鼎沸。 ——彼得.维亚杰姆斯基 三月《云雀之歌》 原野上鲜花绽放,天空上白云朵朵。 云雀在春日放歌,晴空也为之更蓝。 ——阿波罗.马伊科夫 四月《松雪草》 即将消融的积雪闪耀着透亮光芒,淡蓝纯洁的小松雪草绽放在雪上。 最后的泪水即将带走过去的忧伤,新的幸福之旅即将扬帆起航。 ——阿波罗.马伊科夫 五月《清净之夜》 美妙的夜!一切沉浸于幸福! 我感谢故乡午夜的这片土地! 清爽纯洁的五月,从冰之国度而来,从风雪国度而来。 ——阿方济·费特 六月《船歌》 让我们前往岸边,那里的浪花,会冲刷我们的双脚。 繁星带着神秘的忧郁,将光芒洒在我们身上。 ——阿列克谢.普列谢耶夫 七月《割麦人之歌》 甩动肩膀,挥动手臂! 正午风儿,吹拂脸庞! ——阿列克谢.柯里佐夫 八月《收获》 喊上家人,带上帮工,鼓足干劲,收割黑麦。 捆扎麦垛,高高堆起,农车吱吱,夜夜运粮。 ——阿列克谢.柯里佐夫 九月《狩猎之歌》 出发!出发!号角已响。 猎手身着狩猎装,拉紧缰绳跃上马。 猎犬沐晨光,吠跳带路忙。 ——亚历山大·普希金 十月《秋之歌》 秋啊,你让落叶铺满我可怜的花园; 黄叶啊,你还在空中随风飘舞…… ——阿列克谢.托尔斯泰 十一月《在马车上》 勿要孤寂的盯着街道,勿要匆忙的赶着马车, 快把无尽的忧虑哀怨,永远的赶出你的心房。 ——尼古力.涅克拉索夫 十二月《圣诞节》 圣诞夜晚,女孩求缘。 脱下鞋履,丢在门前。 ——瓦西里·朱可夫斯基 (段劲楠 译) 柴可夫斯基:不,唯独他明白 选自《六首浪漫歌曲集》 改编:威廉·菲尔顿 (1887-1942) 柴可夫斯基的歌曲集Op.6创作于1869年末,共六首歌曲。其中第六首《不,唯独他明白》的歌词是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小说《威廉·麦斯特尔的学生时代》中的一首诗作,由俄国诗人列夫·梅伊翻译为俄文。 歌词汉译: 曾为怅思人,方知我心伤! 独行无所乐,唯望天尽涯。 斯人遥难见,昏沉五脏焚。 只愿心念者,能知我近殇! (张佳林 译) 这首歌曲旋律深沉优美,是柴可夫斯基传唱最广的艺术歌曲之一。此钢琴三重奏版由英国作曲家威廉·费尔顿改编。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选自《e小调第五交响曲》 改编:弗雷德里希·斯彼洛 (1863-1940) 柴可夫斯基《e小调第五交响曲》作于1888年。在经历诸多情感波折与打击之后,柴可夫斯基在这首交响曲中展现出忧郁、压抑的情感,特别是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堪称作曲家最感人至深的篇章之一,曾被许多电影选为配乐。此钢琴三重奏版由德国作曲家、音乐学家弗雷德里希·斯彼洛改编。 艺术家介绍 基因三重奏 成立于2005年3月,由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和大提琴家宋昭组成。三位成员共同生活学习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三十余载所缔结的深厚友谊,是其创立的初衷。在他们的演奏及创作中始终保持音乐的单纯性,坚持艺术音乐基因的传承,并关注它的发展。 2005年4月,基因三重奏在北京成功举办首演音乐会后,先后与北京、天津、上海、宁波、广州、武汉、苏州、长沙、福州、哈尔滨等地的音乐厅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专场音乐会,应邀在多所大学、艺术院校交流演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研习传统经典作品之余,他们还积极介绍年轻作曲家的新作品,并重新编配、改编了许多国内外经典声乐、器乐作品。2007年3、4月间,基因三重奏组参加了德国“西门子艺术基金会”在华举办的首届国际室内乐大师班,受到了前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家雷纳尔·库斯茂尔(Rainer Kussmaul)教授及前东京四重奏团大提琴家原田禎夫(Sadao Harada)教授的悉心指点,得到极高的评价。 自2011年,基因三重奏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武汉琴台音乐厅、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等地举办了平安夜、情人节、七夕系列主题音乐会,与青年作曲家周静、陈欣蕾合作,改编、演奏了大量经典流行歌曲,用精致、严谨的态度诠释通俗音乐,受到了各界音乐爱好者的肯定与欢迎。自2017年每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贝多芬及维也纳古典乐派巨匠的钢琴三重奏作品系列专场音乐会;2020-2023年在京津冀保利院线及深圳、珠海、佛山、广州、厦门、武汉、杭州等地音乐厅成功举办贝多芬、德彪西、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的室内乐重奏专场音乐会;2021年参加中法文化艺术之春艺术节,在北京、上海举办圣-桑作品专场音乐会。2025年基因三重奏将举办贝多芬全部钢琴三重奏系列音乐会。 基因三重奏发行的录音专辑包括:2009年中唱广州公司出版发行《基因三重奏现场录音》;2021、2024年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作曲家周静作品集《穿越时光》《如果你什么都不说——基因三重奏现场录音》;2018、2021年由中国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制作出版发行《贝多芬、莫扎特、海顿钢琴三重奏》《贝多芬“大公”三重奏》;2022年由星外星古典发行贝多芬钢琴三重奏专辑《超越时代的声音》。 小提琴|张精冶 张精冶是当今最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目前执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同时他还是室内乐演奏家、北京交响乐团特邀乐队首席以及北京现代音乐节演出总监。他是很多小提琴比赛的获奖者,在他所获得的众多奖项中,包括中国最高音乐奖项“金钟奖”小提琴比赛、以及意大利“波斯塔基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等。他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过“巴赫演奏最佳奖”。作为目前演出最为频繁的年轻才俊之一,他的演出活动遍及欧洲、北美、亚洲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在诸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中国国家大剧院、东京三得利音乐厅等世界著名音乐厅成功演奏过音乐会,并由瑞士国家电台和中国国家大剧院灌制过唱片。 大提琴|宋昭 1998至今,宋昭AIYS以策划人、制作人、导演、实验作曲家、设计师、先锋大提琴艺术家等当代多元艺术身份,活跃于国内外音乐、戏剧、舞剧、展览、影视等前沿艺术领域,出访全球40余个国家及各类一线艺术节。过去十年,先后制作推出:《耘·无声之境》音乐节、《乐·季》 《“丝绸”东方艺术现场》《WHO ARE WE 我们是谁》《座右听音》《艺术非常道》《七贤》《声音雕塑》《无词歌》等大型当代东方艺术音乐现场项目以及探索性独立音乐艺术项目,其作品赢得包括全球40个国家观众的高度赞誉,被誉为“国内最赋予创造力的多元音乐艺术家”。获已故世界音乐大师Mstislav Rostropovich、Isaac Stern的卓越赞誉,被誉为“天才大提琴家”、“不可多得的大提琴人才”。2021年,以特别嘉宾制作艺术家身份,应邀参与国内顶流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2023年度,受邀“北京戏剧嘉年华”担任艺术委员会成员,策展声音与音乐艺术板块。2024年度,受邀担任“古建艺术季”青年工作委员会顾问。2021/2023/2024年度,受邀担任ADCC陈设中国·晶麒麟奖颁奖盛典艺术创意总监以及表演艺术家,并受聘陈设中国·晶麒麟奖组委会艺术顾问。 * 宋昭AIYS所使用“汗青”大提琴,由其好友中国著名制琴名家张安先生於2011年倾心制作。 钢琴|张佳林 合作钢琴演奏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基因三重奏组(DNA Trio)钢琴家。与多位享誉国际的著名歌唱家、演奏家长期合作音乐会,录制CD唱片二十余款,分别由中国唱片公司(CRC)、环球音乐(UMG)、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等公司制作发行。曾四次与歌唱家合作录制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并发行唱片;2018-2019年与小提琴家张精冶在中国国家大剧院资料中心举办莫扎特《15首为钢琴与小提琴而作奏鸣曲》系列讲座音乐会。作为特邀撰稿曾在《音乐周报》《钢琴艺术》《国家大剧院》等国内各类期刊发表音乐评论及观点文章,著有《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一书。为演出及学术机构、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策划古典音乐推广活动,并主讲声乐、钢琴作品系列讲座。
¥128.00
Hi-Res | FLAC | 352.8kHz/24bit 8首单曲
专辑简介: 基因三重奏组建于2005年,由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和大提琴家宋昭组成,是国内目前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资历最深厚的钢琴三重奏组合。专辑收录国内首次录制的录音室三重奏版贝多芬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对他们来说,贝多芬像是骨骼与精血般作用在音乐的传承中,而对每个认为音乐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人来说,或许也应是如此。 贝多芬为十九世纪室内乐“平衡”标准奠定了基调,所创作的钢琴三重奏准确地预见到了乐器制造技艺与器乐演奏方式的演进方向,是真正超越了时代的声音。 艺术家简介: 基因三重奏成立于2005年3月,由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和大提琴家宋昭组成。三位成员共同生活学习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二十余载所缔结的深厚友谊,是创立组合的初衷。 2005年4月,基因三重奏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首演音乐会后,先后与北京、天津、上海、宁波、广州、武汉、苏州、长沙、福州、哈尔滨等地的音乐厅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专场音乐会,应邀在多所大学、艺术院校交流演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研习传统经典作品之余,他们还积极介绍年轻作曲家的新作品,并重新编配、改编了许多国内外经典声乐、器乐作品。2007年3、4月间,基因三重奏组应邀参加了德国“西门子艺术基金会"在华举办的首届国际室内乐大师班,受到了前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家雷纳尔·库斯茂尔教授及前东京四重奏团大提琴家原田禎夫教授的悉心指点,得到极高的评价。   钢琴 张佳林:合作钢琴演奏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声乐歌剧系钢琴伴奏及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与多位享誉国际的著名歌唱家、演奏家长期合作音乐会,录制CD唱片二十余款,分别由中国唱片公司(CRC)、环球音乐(UMG)、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等公司制作发行。作为特邀撰稿人曾在国内各类期刊发表音乐评论及观点文章,著有《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一书。为演出及学术机构、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策划古典音乐推广活动,并主讲声乐、钢琴作品系列讲座。   小提琴 张精冶:当今中国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目前任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他曾是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客座讲师,同时他还是室内乐演奏家、北京交响乐团特邀乐队首席及北京现代音乐节演出总监。在他所获得的众多小提琴比赛奖项包括2007年中国最高音乐奖项“金钟奖”小提琴比赛、2008年意大利安德莉亚·波斯塔基尼国际小提琴比赛,并在该赛事中获得“巴赫演奏最佳奖”。作为目前演出最为频繁的年轻才俊之一,他的演出活动遍及欧洲、北美、亚洲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在诸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中国国家大剧院、东京三得利音乐厅等等世界著名音乐厅成功演奏过音乐会,并由瑞士国家电台和中国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灌制过唱片。   大提琴 宋昭:1998至今,宋昭以先锋大提琴艺术家的身份活跃于国内外音乐会、戏剧、舞剧、展览、影视等前沿艺术领域,以中国艺术家的身份应邀参加香港艺术节、墨尔本艺术节、美国亚洲协会、美国Coil Festival、以色列国际术节、波兰比亚韦斯托克艺术节、格鲁吉亚第比利斯戏剧节、贝多芬音乐节、克罗地亚艺术节、保加利亚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一线艺术节,并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文化艺术交流基金高额奖学金,获得已故世界音乐大师姆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艾萨克·斯特恩的赞赏,被称为“天才大提琴家”、“不可多得的大提琴人才”。以策划人、制作人、导演等多元身份,先后制作推出:《耘·无声之境》、《乐·季》、《丝绸》、《七贤》、《座右听音》等大型当代东方音乐艺术项目,其作品赢得包括全球40个国家观众的高度赞誉,被誉为国内最赋予创造力的多元音乐艺术家。
¥238.00
Hi-Res | MP4 | 48kHz/24bit 8首单曲
*请使用支持杜比音源的设备进行播放 专辑简介: 基因三重奏组建于2005年,由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和大提琴家宋昭组成,是国内目前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资历最深厚的钢琴三重奏组合。专辑收录国内首次录制的录音室三重奏版贝多芬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对他们来说,贝多芬像是骨骼与精血般作用在音乐的传承中,而对每个认为音乐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人来说,或许也应是如此。 贝多芬为十九世纪室内乐“平衡”标准奠定了基调,所创作的钢琴三重奏准确地预见到了乐器制造技艺与器乐演奏方式的演进方向,是真正超越了时代的声音。 艺术家简介: 基因三重奏成立于2005年3月,由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和大提琴家宋昭组成。三位成员共同生活学习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二十余载所缔结的深厚友谊,是创立组合的初衷。 2005年4月,基因三重奏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首演音乐会后,先后与北京、天津、上海、宁波、广州、武汉、苏州、长沙、福州、哈尔滨等地的音乐厅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专场音乐会,应邀在多所大学、艺术院校交流演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研习传统经典作品之余,他们还积极介绍年轻作曲家的新作品,并重新编配、改编了许多国内外经典声乐、器乐作品。2007年3、4月间,基因三重奏组应邀参加了德国“西门子艺术基金会"在华举办的首届国际室内乐大师班,受到了前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家雷纳尔·库斯茂尔教授及前东京四重奏团大提琴家原田禎夫教授的悉心指点,得到极高的评价。   钢琴 张佳林:合作钢琴演奏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声乐歌剧系钢琴伴奏及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与多位享誉国际的著名歌唱家、演奏家长期合作音乐会,录制CD唱片二十余款,分别由中国唱片公司(CRC)、环球音乐(UMG)、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等公司制作发行。作为特邀撰稿人曾在国内各类期刊发表音乐评论及观点文章,著有《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一书。为演出及学术机构、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策划古典音乐推广活动,并主讲声乐、钢琴作品系列讲座。   小提琴 张精冶:当今中国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目前任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他曾是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客座讲师,同时他还是室内乐演奏家、北京交响乐团特邀乐队首席及北京现代音乐节演出总监。在他所获得的众多小提琴比赛奖项包括2007年中国最高音乐奖项“金钟奖”小提琴比赛、2008年意大利安德莉亚·波斯塔基尼国际小提琴比赛,并在该赛事中获得“巴赫演奏最佳奖”。作为目前演出最为频繁的年轻才俊之一,他的演出活动遍及欧洲、北美、亚洲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在诸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中国国家大剧院、东京三得利音乐厅等等世界著名音乐厅成功演奏过音乐会,并由瑞士国家电台和中国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灌制过唱片。   大提琴 宋昭:1998至今,宋昭以先锋大提琴艺术家的身份活跃于国内外音乐会、戏剧、舞剧、展览、影视等前沿艺术领域,以中国艺术家的身份应邀参加香港艺术节、墨尔本艺术节、美国亚洲协会、美国Coil Festival、以色列国际术节、波兰比亚韦斯托克艺术节、格鲁吉亚第比利斯戏剧节、贝多芬音乐节、克罗地亚艺术节、保加利亚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一线艺术节,并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文化艺术交流基金高额奖学金,获得已故世界音乐大师姆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艾萨克·斯特恩的赞赏,被称为“天才大提琴家”、“不可多得的大提琴人才”。以策划人、制作人、导演等多元身份,先后制作推出:《耘·无声之境》、《乐·季》、《丝绸》、《七贤》、《座右听音》等大型当代东方音乐艺术项目,其作品赢得包括全球40个国家观众的高度赞誉,被誉为国内最赋予创造力的多元音乐艺术家。
¥14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8首单曲
专辑简介: 基因三重奏组建于2005年,由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和大提琴家宋昭组成,是国内目前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资历最深厚的钢琴三重奏组合。专辑收录国内首次录制的录音室三重奏版贝多芬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对他们来说,贝多芬像是骨骼与精血般作用在音乐的传承中,而对每个认为音乐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人来说,或许也应是如此。 贝多芬为十九世纪室内乐“平衡”标准奠定了基调,所创作的钢琴三重奏准确地预见到了乐器制造技艺与器乐演奏方式的演进方向,是真正超越了时代的声音。 艺术家简介: 基因三重奏成立于2005年3月,由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和大提琴家宋昭组成。三位成员共同生活学习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二十余载所缔结的深厚友谊,是创立组合的初衷。 2005年4月,基因三重奏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首演音乐会后,先后与北京、天津、上海、宁波、广州、武汉、苏州、长沙、福州、哈尔滨等地的音乐厅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专场音乐会,应邀在多所大学、艺术院校交流演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研习传统经典作品之余,他们还积极介绍年轻作曲家的新作品,并重新编配、改编了许多国内外经典声乐、器乐作品。2007年3、4月间,基因三重奏组应邀参加了德国“西门子艺术基金会"在华举办的首届国际室内乐大师班,受到了前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家雷纳尔·库斯茂尔教授及前东京四重奏团大提琴家原田禎夫教授的悉心指点,得到极高的评价。   钢琴 张佳林:合作钢琴演奏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声乐歌剧系钢琴伴奏及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与多位享誉国际的著名歌唱家、演奏家长期合作音乐会,录制CD唱片二十余款,分别由中国唱片公司(CRC)、环球音乐(UMG)、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等公司制作发行。作为特邀撰稿人曾在国内各类期刊发表音乐评论及观点文章,著有《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一书。为演出及学术机构、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策划古典音乐推广活动,并主讲声乐、钢琴作品系列讲座。   小提琴 张精冶:当今中国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目前任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他曾是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客座讲师,同时他还是室内乐演奏家、北京交响乐团特邀乐队首席及北京现代音乐节演出总监。在他所获得的众多小提琴比赛奖项包括2007年中国最高音乐奖项“金钟奖”小提琴比赛、2008年意大利安德莉亚·波斯塔基尼国际小提琴比赛,并在该赛事中获得“巴赫演奏最佳奖”。作为目前演出最为频繁的年轻才俊之一,他的演出活动遍及欧洲、北美、亚洲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在诸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中国国家大剧院、东京三得利音乐厅等等世界著名音乐厅成功演奏过音乐会,并由瑞士国家电台和中国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灌制过唱片。   大提琴 宋昭:1998至今,宋昭以先锋大提琴艺术家的身份活跃于国内外音乐会、戏剧、舞剧、展览、影视等前沿艺术领域,以中国艺术家的身份应邀参加香港艺术节、墨尔本艺术节、美国亚洲协会、美国Coil Festival、以色列国际术节、波兰比亚韦斯托克艺术节、格鲁吉亚第比利斯戏剧节、贝多芬音乐节、克罗地亚艺术节、保加利亚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一线艺术节,并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文化艺术交流基金高额奖学金,获得已故世界音乐大师姆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艾萨克·斯特恩的赞赏,被称为“天才大提琴家”、“不可多得的大提琴人才”。以策划人、制作人、导演等多元身份,先后制作推出:《耘·无声之境》、《乐·季》、《丝绸》、《七贤》、《座右听音》等大型当代东方音乐艺术项目,其作品赢得包括全球40个国家观众的高度赞誉,被誉为国内最赋予创造力的多元音乐艺术家。
¥128.00
Hi-Res | DSD64 | 2.8MHz/1bit 9首单曲
三首作品分别在2016年8月23日—25日和2016年12月2日录制于国家大剧院录音棚 前柏林爱乐乐团首席Rainer Kussmaul、前东京四重奏大提琴家Sadao Harada高度评价之“基因三重奏”演绎西方古典音乐“基因”之作,乐思迭荡、优雅动人 海顿的G大调钢琴三重奏别名“吉普赛”,原因是第三乐章中的匈牙利风格,然而第二乐章的甜美如歌更加值得回味;莫扎特在生涯晚期重新燃起对钢琴三重奏的热爱,他的第三钢琴三重奏是成熟时期的杰作,充满了精致的古典之美;而聆听贝多芬的钢琴三重奏“鬼魂”,很难不被其鬼魅般迷人的第二乐章所吸引,这段被车尔尼形容为“如同《哈姆雷特》开场时鬼魂场景”的旋律为这部作品带来了一个别致的绰号。由张精冶、宋昭与张佳林组成的“基因三重奏”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最优秀的室内乐组合之一。三位音乐家的演奏精致动人,配合默契,尤为擅长展现维也纳古典乐派这三位代表人物的不同风格。 『艺术家简介』 基因三重奏 成立于2005年3月,由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和大提琴家宋昭组成。三位成员共同生活、学习、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近30年所缔结的深厚友谊是创立“基因三重奏”的动因,在他们的演奏及创作中,力求保持音乐的单纯性,坚持艺术音乐基因的传承,并关注它的发展。 2005年4月,基因三重奏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首演音乐会,随后在天津、上海、广州、武汉等中国各大城市举办了一系列的专场音乐会。2007年3、4月间,基因三重奏应邀参加了德国“西门子艺术基金会”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室内乐大师班,受到了前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家Rainer Kussmaul教授及前东京四重奏团大提琴家Sadao Harada教授的悉心指点,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2009年《基因三重奏现场录音专辑》限量版CD由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出版发行;2017年发行由作曲家周静创作的基因三重奏原创作品集——《穿越时光》。 『成员简介』 张精冶:小提琴演奏家、室内乐演奏家、北京交响乐团特邀乐队首席、中央音乐学院教师、纽约皇后大学客座教师、北京现代音乐节演出总监 宋昭:先锋大提琴艺术家、独立艺术制作人 张佳林:合作钢琴家、音乐撰稿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15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