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roscuro Quartet

暂无描述

 全选 
FLAC | 44.1kHz/16bit 12首单曲
专辑简介: 法国杂志《Diapason》最近写道:"古琴弦(Gut strings)和古典琴弓是缔造迷人音质的工具",以描述Chiaroscuro四重奏。在约瑟夫-海顿的第一部大型弦乐四重奏Op.20和他的最后一部作品Op.76之后,这个国际知名的乐团现在开始创作四重奏Op.33,被称为 "俄罗斯四重奏",献给俄罗斯大公保罗,即未来的沙皇保罗一世。海顿赢得了“不循规蹈矩”的声誉,他觉得需要写出更符合公众的轻松、更 "流行"、不 "学术 "的音乐,有更生动的节奏感。在《C大调第三号四重奏“鸟”》中,海顿邀请我们参加一场名副其实的鸟类音乐会,最后以受斯拉夫民间狂野舞蹈启发的持续的反问句精彩收尾。 艺术家简介: 明暗法四重奏(Chiaroscuro Quartet)成立于2005年,由小提琴家Alina Ibragimova(俄罗斯)、Pablo Hernán Benedí(西班牙)、中提琴家Emilie Hörnlund(瑞典)和大提琴家Claire Thirion(法国)组成。这个国际乐团在留声机杂志中被称为“古典室内乐真实表演的开拓者”,精准演奏古典和早期浪漫时期的音乐。四重奏组独特的声音——在观察家杂志中被描述为“对耳朵最好的震撼”,受到了全欧洲观众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他们不断发行的唱片包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和海顿的音乐专辑。
¥7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12首单曲
专辑简介: 这部专辑由明暗法四重奏(Chiaroscuro Quartet)演绎莫扎特的“普鲁士四重奏”。在他们对海顿、贝多芬和舒伯特的精彩演绎之后,明暗法四重奏现在转向了莫扎特的普鲁士四重奏,这是他为器乐四重奏这种规格创作的最后作品。这些四重奏是为普鲁士国王和大提琴家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所写,并为这种乐器提供了一个十分显眼的角色。 四重奏组合简介: 明暗法四重奏(Chiaroscuro Quartet)成立于2005年,由小提琴家Alina Ibragimova(俄罗斯)、Pablo Hernán Benedí(西班牙)、中提琴家Emilie Hörnlund(瑞典)和大提琴家Claire Thirion(法国)组成。这个国际乐团在留声机杂志中被称为“古典室内乐真实表演的开拓者”,精准演奏古典和早期浪漫时期的音乐。四重奏组独特的声音——在观察家杂志中被描述为“对耳朵最好的震撼”——受到了全欧洲观众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他们不断发行的唱片包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和海顿的音乐专辑。
¥128.00
FLAC | 44.1kHz/16bit 12首单曲
专辑简介: 对弦乐演奏家来说,贝多芬的16首四重奏的重要性类似于他的奏鸣曲相对于钢琴家的重要性。同时,对每个弦乐四重奏的作曲家来说,这些乐曲仍然是创造的基准。对比法四重奏(The Chiaroscuro Quartet)与贝多芬从相同的地方开始了他们的这些作品的循环演绎。创作《C小调第四弦乐四重奏》占据了1798-1800这两年内贝多芬的大部分时间,他在这些四重奏中付出大量的努力,想要让他们达到应有的高度——这些作品毕竟要与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进行比较。贝多芬下决心在这套四重奏中的六首四重奏应该尽可能广泛地展示他的艺术造诣。对比法四重奏在2021年发行了前三首四重奏,被BBC的唱片评论列为当年最好的新唱片之一。 这张专辑以六首四重奏中唯一的小调四重奏开场,即《C小调第四弦乐四重奏》。在随后的几年里,它成为贝多芬最受欢迎的四重奏,但这让贝多芬逐渐感到恼火,因为他觉得这首四重奏掩盖了之后的作品。在《A大调第五弦乐四重奏》中,贝多芬紧跟莫扎特的步伐:它的第三乐章和结尾实际上是以莫扎特的同调四重奏(K.464)为蓝本,贝多芬开始创作自己的四重奏之前就把它抄了下来。在降B大调第六四重奏中,听众能感受到海顿的元素在音乐中出现。例如,用最基本的材料制造诙谐的乐段,以及在第三乐章谐谑曲中运用节奏游戏。 演奏家简介: 对比法四重奏(The Chiaroscuro Quartet成立于2005年,由小提琴家Alina Ibragimova(俄罗斯)和Pablo Hernán Benedí(西班牙),瑞典中提琴家Emilie Hörnlund和法国大提琴家Claire Thirion组成。这个国际乐团被《留声机》杂志称为“纯正古典室内乐演奏的开拓者”,用古老的琴弦和琴弓演奏古典和早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四重奏的独特音色——被《观察家报》称为“对耳朵最好的震撼”——受到欧洲各地观众和评论家的高度赞扬。
¥7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12首单曲
专辑简介: 《弦乐四重奏, Op. 76》(String Quartet, Op. 76)是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最著名的四重奏作品之一,作品带有作曲家的标志性特点: 任何一部18世纪的弦乐四重奏都不会如此多样化,或如此不遵守当时的规范。用海顿的朋友、同时代的查尔斯·伯尼的话来说,“作品充满了发明、激情、品位和新的效果”——考虑到海顿在创作这一作品时已经到了值得尊敬的64岁,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描述。在明暗法四重奏(Chiaroscuro Quartet)发行的上一张专辑中,他们已经录制了《弦乐四重奏, Op. 76》的前半部分,包括著名的《“皇帝”三重奏》。专辑的发行赢得了巨大的赞誉,留声机杂志的影评人写道: “期待明暗法四重奏对剩下的三首《弦乐四重奏, Op. 76》的演绎。” 这张专辑同前一张一样,融合了丰富的情绪和气氛: 从开头的神奇日出到狂躁的小步舞曲和喧闹的终曲,这是一个没有曲调的乐章,但即使这样也非常引人入胜。 艺术家简介: 明暗法四重奏(Chiaroscuro Quartet)成立于2005年,由小提琴家Alina Ibragimova(俄罗斯)、Pablo Hernán Benedí(西班牙)、中提琴家Emilie Hörnlund(瑞典)和大提琴家Claire Thirion(法国)组成。这个国际乐团在留声机杂志中被称为“古典室内乐真实表演的开拓者”,精准演奏古典和早期浪漫时期的音乐。这个高度国际化的乐团用肠弦演奏古典时期的音乐,拥有独特的声音——在观察家杂志中被描述为“对听觉的震撼”——受到了全欧洲观众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他们不断发行的唱片包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和海顿的音乐专辑。
¥12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12首单曲
专辑简介: 对于一个弦乐演奏家来说,贝多芬的16首四重奏的重要性类似于他的奏鸣曲对钢琴家的重要性,或者他的交响曲对指挥家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构成了之前所有室内乐创作的高潮,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每个弦乐四重奏作曲家的基准。明暗法四重奏(Chiaroscuro Quartet)从与贝多芬相同的地方开始了他们的这些作品,作品18占据了他最黄金的两年时间(1798-1800)。他在这些四重奏中所付出的努力肯定是由于他有很多事情要做——这些作品将与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相比较,他们将这一体裁提升为 "有学问的 "品味和微妙、文明的音乐言论的最高载体。 艺术家简介: 明暗法四重奏(Chiaroscuro Quartet)成立于2005年,由小提琴家Alina Ibragimova(俄罗斯)、Pablo Hernán Benedí(西班牙)、中提琴家Emilie Hörnlund(瑞典)和大提琴家Claire Thirion(法国)组成。这个国际乐团在留声机杂志中被称为“古典室内乐真实表演的开拓者”,精准演奏古典和早期浪漫时期的音乐。四重奏组独特的声音——在观察家杂志中被描述为“对耳朵最好的震撼”——受到了全欧洲观众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他们不断发行的唱片包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和海顿的音乐专辑。
¥12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12首单曲
专辑简介: Chiaroscuro Quartet首次与BIS合作录制了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的太阳弦乐四重奏(Sun Quartets Op. 20)》,被形容为“最精致的乐器演奏”。《太阳弦乐四重奏》向来被视为是弦乐四重奏的重要里程碑。在这六首风格迥异的作品当中,海顿以开创性的作曲技巧形塑了新生的四重奏。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见证海顿是如何由早期轻巧风趣的风格逐渐转为具有起伏剧烈情绪感以及略为阴沉的音乐风貌。无论哪一首作品独立来看都会让听者赞叹不已,显示出海顿当时的作曲技巧的纯熟。在海顿所有八十余部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六首“艾尔多迪四重奏” Op.76》是最富盛名的作品,其中专辑中收录的标题作品“五度”、“皇帝”均是极具代表性的佳作。
¥12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8首单曲
《第14号弦乐四重奏》(亦称《死神与少女》),一部由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共分为四大乐章。 这首四重奏,d小调,作品编号D810,因第二乐章主题旋律与舒伯特1817年创作的歌曲《死神与少女》类似而具标题。作于1824-1826年,1826年2月1日在维也纳约瑟夫·巴尔特的家中首演。共4个乐章: 1.第一乐章 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先是第一主题群的呈示,第一主题群有AB两个主题,两个主题中都有A的主导动机。然后第二主题群呈示,第二主题形成高潮,小结尾以第二主题断续表现而成。发展部以第二主题及A动机组成,第二主题以卡农方式展开处理。再现部以第二主题中的前半部旋律始,第一主题二度再现,第二主题转为D大调,然后以第一主题部的两个主题构成尾奏。 2.第二乐章 流畅的行板,g小调,由《死神与少女》的主题、6段变奏及尾奏组成。第一变奏中,第一小提琴转为分散音,第二小提琴的旋律宛如主旋律。第二主题以下,都以相当自由的创意作成,尾奏主题由各乐器分开演奏,孕育出梦幻情趣。 3.第三乐章 谐谑曲,很快的快板,d小调。谐谑曲主部突出了切分音效果,中段则保持一种美妙的流畅。 4.第四乐章 急板,d小调,回旋曲式,其主题类似于贝多芬的《克莱采奏鸣曲》。
¥12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