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简介:
阿姆斯特丹联合乐团(Combattimento Consort Amsterdam)及其音乐总监迪费恩德(Jan Willem de Vriend)共同录制了专辑《大协奏曲, Op.3(Concerti Grossi op. 3)》。专辑《大协奏曲, Op.3》中亨德尔的6首协奏曲首次出版于1734年。与1739年的《大协奏曲, Op.6》一样,其风格受到科雷利音乐的强烈影响。作曲家在每首协奏曲中的协奏曲组都有所不同,双簧管是主要的独奏乐器。迪费恩德曾在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的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1982年,他成立了阿姆斯特丹战斗乐团。作为该乐团的小提琴家和艺术总监,他曾在荷兰和国外指挥过许多音乐会和歌剧作品。乐团的曲目集中在1600-1800年期间,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作品,也有鲜为人知的名作,这些作品往往只有手稿形式。
艺术家简介:
迪费恩德(Jan Willem de Vriend)自2006年起担任荷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兼艺术总监。自从他担任荷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后,该乐团成为了荷兰音乐界的一张名片。他们录制过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和门德尔松的作品,还进行过奥芬巴赫和马勒部分作品的首演。在演奏18及19世纪这段时期的作品时,乐团使用那个时代的古乐器,展现出了一种只有荷兰交响乐团才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质感。
乐团简介:
阿姆斯特丹联合音乐团(Combattimento Consort Amsterdam)是荷兰的一个音乐乐团,从1982年到2014年一直存在。在艺术总监迪费恩德(Jan Willem de Vriend)的带领下,乐团演奏了1600年至1800年期间的音乐,并偏爱不太知名的作曲家。从曲目来看,音乐会以中小阵容进行,但曲目中也有清唱剧和歌剧。与许多用"历史乐器"或其复制品演奏早期音乐的现代乐团不同,这个乐团用现代乐器演奏。由于迪费恩德开始完全专注于他作为指挥家的其他活动,乐团于2014年1月不复存在。其他成员自2013年7月以来一直以“Combattimento”的名义演出。
*请使用支持5.1声道音源的设备播放
专辑简介:
阿姆斯特丹联合乐团(Combattimento Consort Amsterdam)及其音乐总监迪费恩德(Jan Willem de Vriend)共同录制了专辑《大协奏曲, Op.3(Concerti Grossi op. 3)》。专辑《大协奏曲, Op.3》中亨德尔的6首协奏曲首次出版于1734年。与1739年的《大协奏曲, Op.6》一样,其风格受到科雷利音乐的强烈影响。作曲家在每首协奏曲中的协奏曲组都有所不同,双簧管是主要的独奏乐器。迪费恩德曾在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的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1982年,他成立了阿姆斯特丹战斗乐团。作为该乐团的小提琴家和艺术总监,他曾在荷兰和国外指挥过许多音乐会和歌剧作品。乐团的曲目集中在1600-1800年期间,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作品,也有鲜为人知的名作,这些作品往往只有手稿形式。
艺术家简介:
迪费恩德(Jan Willem de Vriend)自2006年起担任荷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兼艺术总监。自从他担任荷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后,该乐团成为了荷兰音乐界的一张名片。他们录制过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和门德尔松的作品,还进行过奥芬巴赫和马勒部分作品的首演。在演奏18及19世纪这段时期的作品时,乐团使用那个时代的古乐器,展现出了一种只有荷兰交响乐团才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质感。
乐团简介:
阿姆斯特丹联合音乐团(Combattimento Consort Amsterdam)是荷兰的一个音乐乐团,从1982年到2014年一直存在。在艺术总监迪费恩德(Jan Willem de Vriend)的带领下,乐团演奏了1600年至1800年期间的音乐,并偏爱不太知名的作曲家。从曲目来看,音乐会以中小阵容进行,但曲目中也有清唱剧和歌剧。与许多用"历史乐器"或其复制品演奏早期音乐的现代乐团不同,这个乐团用现代乐器演奏。由于迪费恩德开始完全专注于他作为指挥家的其他活动,乐团于2014年1月不复存在。其他成员自2013年7月以来一直以“Combattimento”的名义演出。
专辑简介:
阿姆斯特丹联合乐团(Combattimento Consort Amsterdam)及其音乐总监迪费恩德(Jan Willem de Vriend)共同录制了专辑《大协奏曲, Op.3(Concerti Grossi op. 3)》。专辑《大协奏曲, Op.3》中亨德尔的6首协奏曲首次出版于1734年。与1739年的《大协奏曲, Op.6》一样,其风格受到科雷利音乐的强烈影响。作曲家在每首协奏曲中的协奏曲组都有所不同,双簧管是主要的独奏乐器。迪费恩德曾在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的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1982年,他成立了阿姆斯特丹战斗乐团。作为该乐团的小提琴家和艺术总监,他曾在荷兰和国外指挥过许多音乐会和歌剧作品。乐团的曲目集中在1600-1800年期间,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作品,也有鲜为人知的名作,这些作品往往只有手稿形式。
艺术家简介:
迪费恩德(Jan Willem de Vriend)自2006年起担任荷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兼艺术总监。自从他担任荷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后,该乐团成为了荷兰音乐界的一张名片。他们录制过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和门德尔松的作品,还进行过奥芬巴赫和马勒部分作品的首演。在演奏18及19世纪这段时期的作品时,乐团使用那个时代的古乐器,展现出了一种只有荷兰交响乐团才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质感。
乐团简介:
阿姆斯特丹联合音乐团(Combattimento Consort Amsterdam)是荷兰的一个音乐乐团,从1982年到2014年一直存在。在艺术总监迪费恩德(Jan Willem de Vriend)的带领下,乐团演奏了1600年至1800年期间的音乐,并偏爱不太知名的作曲家。从曲目来看,音乐会以中小阵容进行,但曲目中也有清唱剧和歌剧。与许多用"历史乐器"或其复制品演奏早期音乐的现代乐团不同,这个乐团用现代乐器演奏。由于迪费恩德开始完全专注于他作为指挥家的其他活动,乐团于2014年1月不复存在。其他成员自2013年7月以来一直以“Combattimento”的名义演出。
作曲家简介:
海因里希·伊格纳兹·弗朗兹·凡·比贝尔(德语:Heinrich Ignaz Franz von Biber,1644年8月12日-1704年5月3日),波西米亚-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
比贝尔是器乐历史上最重要的小提琴作曲家之一。他卓越的技巧让他能在演奏中轻易地到达第六甚至第七把位,在复杂的复音段落中驾驭多重按弦,并探索变格定弦的多种可能性。他还撰写了已知最早的小提琴独奏曲目之一——《神迹奏鸣曲》(又称为《玫瑰经奏鸣曲》)中里程碑性的《帕萨卡利亚》舞曲。在比贝尔生活的年代,他的音乐被整个欧洲所熟知和模仿。十八世纪晚期,他被音乐史家Charles Burney称颂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作曲家。二十世纪后期,比贝尔的音乐,尤其是《神迹奏鸣曲》,重新为人所重视。如今,它正广泛地被人演奏和录音。
比贝尔出生于波西米亚的瓦尔腾堡(现位于捷克共和国的斯特拉茨·波德·拉尔斯肯)。除了他可能在波西米亚一所耶稣会预科学校学习过以外,他的早期教育情况鲜有人知。西元1668年以前,比贝尔供职于Prince Johann Seyfried von Eggenberg的位于格拉茨的宫廷,其后他又在克罗梅日什受雇于奥洛穆茨主教(现奥洛穆克)卡尔二世。从1660年代早期起,他的同僚Pavel Josef Vejvanovsky在那里任乐团总监。比贝尔显然在这里拥有良好声望,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备受关注。
作曲家简介:
海因里希·伊格纳兹·弗朗兹·凡·比贝尔(德语:Heinrich Ignaz Franz von Biber,1644年8月12日-1704年5月3日),波西米亚-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
比贝尔是器乐历史上最重要的小提琴作曲家之一。他卓越的技巧让他能在演奏中轻易地到达第六甚至第七把位,在复杂的复音段落中驾驭多重按弦,并探索变格定弦的多种可能性。他还撰写了已知最早的小提琴独奏曲目之一——《神迹奏鸣曲》(又称为《玫瑰经奏鸣曲》)中里程碑性的《帕萨卡利亚》舞曲。在比贝尔生活的年代,他的音乐被整个欧洲所熟知和模仿。十八世纪晚期,他被音乐史家Charles Burney称颂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作曲家。二十世纪后期,比贝尔的音乐,尤其是《神迹奏鸣曲》,重新为人所重视。如今,它正广泛地被人演奏和录音。
比贝尔出生于波西米亚的瓦尔腾堡(现位于捷克共和国的斯特拉茨·波德·拉尔斯肯)。除了他可能在波西米亚一所耶稣会预科学校学习过以外,他的早期教育情况鲜有人知。西元1668年以前,比贝尔供职于Prince Johann Seyfried von Eggenberg的位于格拉茨的宫廷,其后他又在克罗梅日什受雇于奥洛穆茨主教(现奥洛穆克)卡尔二世。从1660年代早期起,他的同僚Pavel Josef Vejvanovsky在那里任乐团总监。比贝尔显然在这里拥有良好声望,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