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 Cliburn

范•克莱本(Van Cliburn,1934-2013), 这位1958年摘得第一届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冠军的天才钢琴家,由于在前苏联的土地上夺冠而被当时的美国人民以英雄看待,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声望甚至比当时的流行歌手、电影明星们还要高。由于时值冷战期间,大赛的评委会就是否应该给他授予冠军头衔展开了激烈争论,甚至将这个议题交给了赫鲁晓夫来决定。赫鲁晓夫说,“如果他确实是最好的,那么就该把冠军给他。”《时代周刊》用封面文章报道此事,标题是“一个德克萨斯人征服了俄国”。此后,他除了开展了辉煌的钢琴演奏生涯之外,还促成了1962年在德克萨斯州沃斯堡以他名字命名的新赛事 — 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中国钢琴家陈萨、张昊辰、吴迪等都曾是这项赛事的获奖者。由于钢琴大赛的举办小城沃斯堡以及坐落在这个城市里的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TCU)成为了世界钢琴教育的中心之一。

 全选 
FLAC | 44.1kHz/16bit 16首单曲
专辑简介: 如果你是勃拉姆斯音乐的爱好者,绝对会喜欢这张专辑。这是一张非常棒的录音。范·克莱本(Van Cliburn)演奏勃拉姆斯时所展现出的优美钢琴音色和专注抒情的特质,远远超出了他对音乐的理解,既没有任何结构或乐句形状的损失,也不过分煽情或感伤,他以一种奇妙的平衡方式演绎了勃拉姆斯令人惊叹的浪漫音乐。对于那些对古典音乐褒贬不一的人来说,这是时下流行的 “新时代 ”钢琴音乐的绝佳替代品。在阳台上品尝美酒,在浪漫的二人晚餐上播放这首曲子是再好不过了。 艺术家简介: 五十多年来,范·克莱本(Van Cliburn)一直是美国的英雄和国际偶像。他被世界各国领导人、国际媒体和广大崇拜他的公众誉为美国文化最具说服力的大使之一,以及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受人爱戴,不仅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还因为他作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所具有的超凡脱俗的精神。1958 年, 来自德克萨斯的他赢得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比赛。当宣布获奖者时,评委们请求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允许将一等奖颁给一位美国人。克莱本回国后,纽约市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这是唯一一次将这一殊荣授予音乐家。 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封面人物称他为 “征服俄罗斯的德克萨斯人”,后来又说这位“长腿 ”钢琴家 “一夜之间成为美国音乐家所获得的最具爆炸性的民众赞誉的对象”。一举成名的同时,他的职业生涯也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成就:第一座古典音乐格莱美奖;第一张获得三白金的古典音乐专辑。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麦迪逊广场花园、芝加哥格兰特公园、洛杉矶好莱坞露天剧场等地创下的音乐会门票销售纪录。在他的一生中,他获得了众多荣誉,其中包括肯尼迪中心荣誉奖、格莱美终身成就奖、美国总统自由奖章和国家艺术奖章。1962 年,一群热心的沃斯堡志愿者为纪念他,举办了第一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
¥78.00
FLAC | 44.1kHz/16bit 11首单曲
专辑简介: 听了范·克莱本(Van Cliburn)录制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奏鸣曲》,不难理解为什么俄罗斯人如此喜爱范·克莱本。范·克莱本在这里毫不掩饰自己的浪漫情怀,他让第一乐章熠熠生辉,并在第二乐章优美动人的旋律中使用了大量的揉弦。克莱本演奏的是这首曲子1913年的原版,比作曲家后来的修改版更令人满意。这个版本明显更丰富、质地更厚实,有助于让乐曲听起来更有浓郁的浪漫气息。 艺术家简介: 五十多年来,范·克莱本(Van Cliburn)一直是美国的英雄和国际偶像。他被美国总统、世界各国领导人、国际媒体和广大崇拜他的公众誉为美国文化最具说服力的大使之一,以及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受人爱戴,不仅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还因为他作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所具有的超凡脱俗的精神。1958 年, 来自德克萨斯的他赢得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比赛。当宣布获奖者时,评委们请求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允许将一等奖颁给一位美国人。克莱本回国后,纽约市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这是唯一一次将这一殊荣授予音乐家。 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封面人物称他为 “征服俄罗斯的德克萨斯人”,后来又说这位“长腿 ”钢琴家 “一夜之间成为美国音乐家所获得的最具爆炸性的民众赞誉的对象”。一举成名的同时,他的职业生涯也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成就:第一座古典音乐格莱美奖;第一张获得三白金的古典音乐专辑。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麦迪逊广场花园、芝加哥格兰特公园、洛杉矶好莱坞露天剧场等地创下的音乐会门票销售纪录,为从杜鲁门到奥巴马的每一任美国总统以及世界各地的皇室成员和国家元首演出。在他的一生中,他获得了众多荣誉,其中包括肯尼迪中心荣誉奖、格莱美终身成就奖、美国总统自由奖章和国家艺术奖章。1962 年,一群热心的沃斯堡志愿者为纪念他,举办了第一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
¥78.00
FLAC | 44.1kHz/16bit 12首单曲
专辑简介: 范·克莱本录制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堪称传奇,但他对其他一些著名浪漫主义协奏曲的演奏却常常被人忽视。这张由克莱本和指挥家尤金·奥曼迪率领费城交响乐团演奏格里格和李斯特的协奏曲是一张杰出的唱片。 钢琴家简介: 范·克莱本(Van Cliburn,1934年7月12日—2013年2月27日),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美国钢琴演奏者。 他4岁登台演出,13岁在德克萨斯州的钢琴比赛上获奖后受聘于休斯敦交响乐团,15岁进入纽约茱莉亚学院师从Rosina Lhevinne学琴。1958年,参加原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蜚声国际乐坛。1978年,宣布退出乐坛,1987年,才应里根总统之邀,在白宫为戈尔巴乔夫的到来重登乐坛。1989年曾重返苏联,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2003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2013年2月27日,在得克萨斯州病逝,享年78岁。 指挥家简介: 尤金·奥曼迪(Eugene·Ormandy,1899年11月18日—1985年3月12日)三岁开始学小提琴,五岁进入布达佩斯皇家音乐学院,九岁师从著名小提琴家伊埃奈·胡巴伊,十四岁毕业于该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文学士学位,六年后在母校担任了教授职务。 奥曼迪于1920年访美旅行演出时,被聘为纽约卡皮特尔剧院管弦乐团的小提琴手。一次演出时,指挥临时缺席,奥曼迪肩负重任,指挥了全场演出并获得成功,该剧院因此晋升他为助理指挥,这个偶然的机会使奥曼迪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 奥曼迪于1927年加入了美国国籍。在此期间,他经常观摩托斯卡尼尼的指挥艺术,从中受益匪浅。1931年,奥曼迪在托斯卡尼尼患病期间代替其指挥了费城交响乐团的一一次演奏会。1936年,费城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斯特科夫斯基准备辞职,他选定了奥曼迪作为他的继任者。此后,奥曼迪在费城交响乐团度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指挥生涯,并与该团录制了四百余张唱片。他始终保持了斯特科夫斯基任期时费城交响乐团演奏的最高标准和名震全球声望。他率领该团在世界各地旅行演奏,1973年曾来中国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奥曼迪保持着古典音乐界的多项纪录:1948年,他指挥了有史以来第一场由电视现场直播的交响音乐会,这比托斯卡尼尼在另一家电视台的演出早一个半小时;1979年,他与费城交响乐团录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古典音乐数字唱片——巴托克的《管弦乐协奏曲》。他还在全世界率先录制了肖斯塔科维奇《第4交响曲》和《第1大提琴协奏曲》。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的肖氏《第1交响曲》和《大提琴协奏曲》(与罗斯特罗波维奇合作)唱片都是在作曲家的监督下录制的。中国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对于奥曼迪并不陌生,1973年,在他的率领下费城交响乐团成为近几十年来第一支访华演出的美国乐团;他还是第一位录制《黄河协奏曲》唱片的外国指挥家。 奥曼迪的指挥是建立在尊重古典传统和坚实浑厚而又细腻的演奏风格之上的,他的音乐既不飞扬浮躁,亦不畏首畏尾。尤其是指挥俄国作曲家的作品时,更是感人肺腑。奥曼迪曾经获得过世界各国授与的荣誉称号,包括美国政府的“最高平尼奖”、总统的“自由勋章”、奥地利政府的“一级艺术”和“科学荣誉十勋章”、意大利的“共和国荣誉勋章”、法国的“荣誉中校”、丹麦的“荣誉爵士”、芬兰的“白玫瑰荣誉爵士”以及十七所主要大学与音乐院校的荣誉博士学位。1985年3月12日,奥曼迪逝世,终年八十六岁。 乐团简介: 费城交响乐团(Philadelphia Orchestra),于190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正式成立,是美国最顶尖且最具代表性的管弦乐团之一,以其百年历史的“费城之声”而享誉世界乐坛,名列当代十大世界交响乐团之一。 1973年9月,在指挥家尤金·奥曼迪的率领下,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访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华的美国乐团,开启中美文化交流“破冰之旅”。此后的半个世纪里,费城交响乐团与中国音乐界长期互动合作,与中国艺术家联袂演奏,与中国人民之间的音乐友谊仍在持续。2022年4月4日,PhiladelphiaOrchestra在第64届格莱美音乐颁奖礼上荣获最佳管弦乐演奏奖。2023年11月,费城交响乐团第13次来华访问,开展纪念乐团首次访华50周年演出交流活动。费城交响乐团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为马思艺(Matías Tarnopolsk)。
¥78.00
Hi-Res | FLAC | 176.4kHz/24bit 3首单曲
专辑简介: Living Stereo系列某种程度上是对古典经典的致敬,克莱本对舒曼和贝多芬的演绎无疑是这个系列的又一成功力作!从唱片封面可以看出,在演奏这些经典曲目的时候,克莱本也就是二十来岁,而这位天才钢琴家在完整复原了全曲的同时,加入里更多自己的特色和烙印。指挥家莱纳也是成就这张力作的大功臣,对于年轻的克莱本他充满的欣赏和尊重,他们的合作使这个版本的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成为不少乐迷心目中的永恒。 艺术家简介: 范·克莱本(Van·Cliburn,1934.07.12~2013.02.27),美国钢琴家,生于路易斯安那州,4岁登台演出,13岁在德克萨斯州的钢琴比赛上获奖后受聘于休斯敦交响乐团,15岁进入纽约茱莉亚学院师从Rosina·Lhevinne学琴。1958年参加原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蜚声国际乐坛。1978年宣布退出乐坛,1987年才应里根总统之邀,在白宫为戈尔巴乔夫的到来重登乐坛。1989年曾重返苏联,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自此事业和名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2003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2年,以范·克莱本命名的国际钢琴比赛启动,每4年在得克萨斯州的沃思堡举行一次,如今已发展为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齐名的国际四大钢琴赛事之一。《卫报》在对范·克莱本的评价中称其“身为古典音乐家,而享有摇滚巨星的待遇”。
¥148.00
Hi-Res | FLAC | 176.4kHz/24bit 3首单曲
本专辑由范·克莱本演绎《贝多芬: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 No.5,Op.73“皇帝”》,弗里茨·莱纳执棒芝加哥交响乐团。 录制时间: 1961 年 5 月 4、12 日,管弦乐大厅。 艺术家简介: 范·克莱本(Van Cliburn,1934年7月12日—2013年2月27日),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美国钢琴演奏者。 他4岁登台演出,13岁在德克萨斯州的钢琴比赛上获奖后受聘于休斯敦交响乐团,15岁进入纽约茱莉亚学院师从Rosina Lhevinne学琴。1958年,参加原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蜚声国际乐坛。1978年,宣布退出乐坛,1987年,才应里根总统之邀,在白宫为戈尔巴乔夫的到来重登乐坛。1989年曾重返苏联,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2003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2013年2月27日,在得克萨斯州病逝,享年78岁。 专辑简介: 弗里茨·莱纳(Fritz Reiner,1888年12月19日—1963年11月15日),匈牙利指挥家,早年就学于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布达佩斯大学;1900年涉猎指挥,任布达佩斯民族歌剧院指挥;1922年入美国籍,任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匹茨堡交响乐团、大都会歌剧院指挥,1953—1963年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在此期间,他创造出了宏大辉煌(尤以铜管的灿烂闻名)的“莱纳之声”;莱纳善于表现动态,调动出乐队丰富的色彩,以最小的动作来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是他的指挥理念,也是指挥特色;他录制的大量唱片常以“爆棚”著称;1963年因突发心脏病辞世。
¥148.00
Hi-Res | FLAC | 176.4kHz/24bit 6首单曲
专辑简介: 范·克莱本(钢琴) 芝加哥交响乐团,指挥:弗里兹·莱纳 范·克莱本在录制时是美国的 "新星 "之一,由指挥大师弗里茨-莱纳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正处于人气的巅峰。 两位音乐家还一起演奏了勃拉姆斯和拉赫玛尼诺夫,都是著名的唱片。 录音时间: 1960年4月16日(1) 1961年5月4日(2) 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厅
¥148.00
Hi-Res | FLAC | 176.4kHz/24bit 6首单曲
专辑简介: 范·克莱本 1.空中交响乐 指挥:Kirill Kondrashin 2.芝加哥交响乐团 指挥:Walter Hendall 有人说这张专辑是Living Stereo系列里最有碰撞﹑最有火花的一张专辑。克莱本当年正处于巅峰时期,据说着曲《拉赫曼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可谓是克莱本拿完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冠军回来以后在卡耐基音乐厅的“汇报演出”录音,加上当年Living Stereo的重新灌录,呈现出“逆天”的音频效果,钢琴单件乐器清脆明亮的律动和交响乐团之间的水乳交融,几乎都能在耳边清晰再现。外媒对于本专辑音源和音乐家表现都给出了5星评价,这绝对是Living Stereo系列最经典和值得收藏的一张专辑。 录音时间: 1. 1958年5月19日 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进行现场录音 2. 1960年4月22日至24日 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厅
¥148.00
Hi-Res | FLAC | 176.4kHz/24bit 6首单曲
专辑简介: 范·克莱本 1.交响乐团,指挥:Kirill Kondrashin 2.芝加哥交响乐团,指挥:弗里兹·莱纳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又称:降b小调第1号钢琴协奏曲,作品23,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作品。创作于1874至1875年,题献给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汉斯·冯·彪罗。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俄罗斯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拉赫玛尼诺夫最成功的代表作之 一。作品完成于1901年。这部作品明朗、真挚、完整而深刻,音乐中洋溢的热情和力量,反映了当时新兴的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显示了拉赫玛 尼诺夫音乐创作中的浪漫主义风格,确立了他当时的影响和地位。 录音时间: 1. 1958年5月30日,纽约卡内基音乐厅 2. 1962年3月31日和4月2日,芝加哥乐团音乐厅
¥14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