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ba Skride,Harriet Krijgh,Elsbeth Moser

暂无描述

 全选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6首单曲
专辑简介: 索菲亚·古拜杜丽娜(Sofia Gubaidulina)的音乐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她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发现了巴扬的音色特点和表现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她得到了莫斯科巴扬演奏家弗里德里希·利普斯(Friedrich Lips)和在汉诺威任教的瑞士音乐家埃尔斯贝特·莫泽(Elsbeth Moser)等人的支持和帮助。小提琴、大提琴和巴扬三重协奏曲的创作可追溯到埃尔斯贝特·莫泽的建议。在为小提琴和大提琴创作的奏鸣曲《欢呼吧》(1981 年)的五个乐章中,古拜杜丽娜选取了“旅行哲学家 ”格里戈里·斯科沃罗达(1722-1794 年)著作中的多处语录。 作曲家简介: 索菲亚·古拜杜丽娜(Sofia Gubaidulina)于 1931 年出生于鞑靼自治人民共和国。她在音乐学院的同学中有现在著名的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克(Alfred Schnittke)和爱迪生·杰尼索夫(Edison Denisov)。毕业后不久,她组建了一个名为 “Astreya ”的即兴演奏小组,使用罕见的俄罗斯、高加索和中亚细亚民族乐器,尝试融合前卫和流行风格,对时间结构和声音制作方法进行不同寻常的尝试。古拜杜丽娜与阿斯特雷亚的合作为她此后的大量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对她来说,创作是一种精神、宗教和有机的活动。她曾说过:"与其说我在创作音乐,不如说我在培育音乐,就像一棵树,从根部不断萌发出枝叶。她还说:“每一次创作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劳动。开始时的喜悦和灵感就像一个垂直的声音,五颜六色,动感十足,和弦碰撞,完全混合在一起,杂乱无章。它美妙动听,但并不真实。我的工作就是把垂直的声音变成水平的线条。这两条线,横线和竖线,构成了一个十字,我在作曲时就会想到这一点。” 在古拜杜丽娜首次获准到西方旅行的 1985 年之前,她的音乐表达了她的精神信仰。例如,她的作品《七句话》(Seven Words)取材于耶稣的最后一句话,大提琴手在演奏时用琴弓做出十字架的手势,在苏联被称为《大提琴与巴扬的帕蒂塔》(Partita for Cello and Bajan)。1980年的小提琴协奏曲《Offertorium》奠定了古拜杜丽娜在西方的地位和声誉。 韦伯恩的作品对古拜杜丽娜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她的作品中,这两种特质都充满了精神共鸣,暗示着一个由上帝预言的宇宙。正如韦伯恩发展了巴赫在音乐秩序中反映神性存在的思想,古拜杜丽娜也以这样一种方式安排音乐,以寻求神性的存在。
¥12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