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Zinman

暂无描述

 全选 
Hi-Res | FLAC | 176.4kHz/24bit 6首单曲
专辑简介: 大卫·辛曼(David Zinman)和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Tonhalle Orchestra Zurich)以出色的录音室音质发行了古斯塔夫·马勒的所有交响曲。现在,由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瑞士室内合唱团、苏黎世男童合唱团和德国女中音比吉特·雷默特(Birgit Remmert)共同演奏的第三交响曲已经发行。专业媒体的评价是:"弦乐音色奇妙地一致,管乐完美地协调"(RONDO)。 指挥家简介: 大卫·辛曼,是美国的指挥家,因为我们都知道他是在与大型音乐演奏曲目广泛重视在北美和欧洲很近。他自己的乐器是小提琴,他就读于欧柏林大学音乐学院在俄亥俄州。他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1963年组成的主人。在同一时期,他参加了伯克希尔在坦格伍德音乐中心。法国指挥家皮埃尔蒙太克斯,他指出,在新的学生,致使我们的人进行在缅因州蒙太克斯学校。他似乎已经为在荷兰Kammerorkest客席指挥,与他的组织指挥。他在荷兰的成功带动了全国领先的全尺寸乐团,鹿特丹爱乐乐团,邀请他为自己的音乐总监。他也有一个在荷兰的部分。在此期间,他一直和音乐的音乐顾问的罗彻斯特(纽约)爱乐乐团总监。 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成立于1868年,是瑞士最古老的交响乐团,由来自20个不同国家的100多位音乐家组成,观众在每个乐季都可以欣赏到约50首不同曲目百余场音乐会。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该乐团曾在14个国家的70多个城市演出,并为许多杰出的音乐家伴奏,比如马友友、王羽佳等。超过40张CD唱片记录了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崛起。乐团对贝多芬全集、马勒、勃拉姆斯和舒伯特交响曲全集以及拉威尔合集的诠释获得了公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248.00
Hi-Res | FLAC | 176.4kHz/24bit 5首单曲
戴维‧辛曼在 1985 年接下巴尔的摩交响乐团( Baltimore Symphony Orchestra) 音乐总监一职,等到 1998 年离开时,这个乐团已经从地区性的管弦乐团跻身美国一流乐团之林,此时,辛曼也早已以 92 年指挥葛瑞基《悲歌》交响曲,享誉全球,同时,在辛曼的指挥下,也进行了很多作品的全球首演。但是辛曼在录音上的成绩,则是起于 1995 年接任苏黎士音乐厅管弦乐团音乐总监。 2004 年,辛曼率音乐厅管弦乐团完成贝多芬交响曲全集,以优异的录音,清爽而甚具动态的诠释获得好评。2005 年,继续完成贝多芬序曲的录音,旋即在 2006 年开始挑战马勒交响曲全集,预计在 2010 年辛曼与苏黎士合约届满前,完成十首交响曲的录音。 第二号《复活》交响曲写于 1893-96 年,马勒正职是在汉堡歌剧院担任音乐总监,一面创作新曲,一面修改第一号交响曲。布拉姆斯到四十多岁才跨越的”贝多芬魔咒”,马勒二十岁就行过,而贝多芬到最后一首交响曲才纳入人声,马勒在第二号就已尝试。在这一点上,辛曼为何在录完贝多芬之后选择了马勒,这张音响澄澈、力道灵活饱满的《复活》或许提供了很好的答案与比较的基础。
¥168.00
Hi-Res | FLAC | 176.4kHz/24bit 5首单曲
由辛曼指挥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 Tonhalle Orchester Zürich)所演出的一系列马勒交响曲,获得乐评的赞赏,发烧的音效更令人称道。由于苏黎世市政厅的音乐性佳,拥有适度的残响,使得乐团的音色能够呈现珍珠光泽般的亮度,不会过于刺耳或晦暗,实为交响乐录音之珍品! 马勒的第七号交响曲拥有一个非正式的名称︰“夜之歌”,这是马勒最复杂的作品之一,因为其中蕴含了一个庞大的交响挽歌、迷人的田园夜曲、恐怖的骷髅舞曲、幽默又多情的夜曲,以及植基于十九世纪浪漫风情的轮旋终曲。作品展现出堪称是二十世纪最心思复杂的作曲家 -马勒多样的风格与风情。 指挥辛曼充分掌握这首交响曲的外部结构与内在的情绪流动,特别是在一连串旋律的声线与对位的律动—因而让乐曲的发展与表现力益发清晰。乐团具有透明的音色,特别是在具有室内乐风格的乐段中,木管乐器的表现特别杰出。 1936年出生于纽约,辛曼于欧柏林音乐院学习小提琴,尔后师从前辈指挥大师蒙都( Pierre Monteux)学习指挥,蒙都认为他是可造之才,便极力推荐他至伦敦交响乐团发展,曾赞誉他说:“我至爱的学生辛曼传承了我对世界的奉献,在他的身上老一代大师的成就将得以再现。”自1995/96年的乐季辛曼正式担任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Tonhalle Orchester Zürich)的音乐总监与艺术总监,而自从 1983年起他便陆续担任乐团的客席指挥。他为乐团注入新创意。他的录音作品极多,无论是创新的乐曲,或是传统曲目,其指挥地位早已经受到世人的推崇。本录音也为他的音乐生命历程再添一笔辉煌记录。
¥148.00
Hi-Res | FLAC | 176.4kHz/24bit 4首单曲
这套专辑CD收录戴维.辛曼指挥苏黎士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马勒第六号交响曲,DVD则是纪录演出的各个阶段,包括排练、音乐会和录音期间的种种经过。片中辛曼亲自讲述马勒的生平和情感,以及他创作此曲的心情转折。我们看到乐团和指挥如何雕凿一首交响曲到几近完美,也听到辛曼为我们解释这首交响曲背后的精神意涵。由于第六交响曲是马勒九首交响曲中最具有自传性格、透露着极其私密情感的一部作品,因此辛曼特别挑选这首交响曲,做为他马勒交响曲全集中的代表,将他灌录、排练、准备整首交响曲的经过,用影像纪录下来,藉此带领当代的爱乐者,进入马勒的精神世界。这份DVD可以视为是一趟认识马勒的深度之旅,是马勒个人违抗命运带领的轨迹。辛曼甚至以中国的阴阳观念,来解释马勒在曲中的和弦,并由此延伸,让我们了解到马勒在这首被称为”悲剧”交响曲的作品中,是怎样抒发着他极度悲观的人生看法,却又如何藉由这么表面上的悲观,在反抗着命运的引导。   影片与一般这类音乐纪录片最不同的地方,是加入了苏黎士音乐厅管弦乐团团员的自述画面,他们不一定在谈论这首曲子,有些是在谈论个人的生涯和音乐事业,将这些与这首交响曲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了解到一百零四年前,这首交响曲在同样的地区诞生时,那些在乐团中生活的音乐家们的世界。   片中辛曼还亲自在钢琴伴奏下,为我们献唱了一整首“Tom Lehrer”,来调侃马勒妻子埃玛的歌曲“Alma”,更在乐团排练这首交响曲的主题时,大声唱出他同样的歌词,奚落埃玛一生中下嫁众多名人的经过,让我们难得地看到辛曼严肃指挥家表面之下的幽默感。当然辛曼也不可避免地谈到马勒在专业指挥家心目中的地位,以及指挥马勒的种种难题和问题。像是此曲中马勒要用牛铃来表现在阿尔卑斯山中看到的田园景像,而这种正规乐团中罕见的声音,要如何在舞台和录音中正确无误地按谱面呈现出来,就费尽了团员的苦心。这是一份纪录非常详尽,且精心安排,要让爱乐者透过整份纪录,认识一位作曲家、一首交响曲、一个乐团、一位指挥家和当代乐坛动态。
¥14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7首单曲
从体裁上面来看,马勒的《大地之歌》正如它的副标题所说的,“为一位男高音与一位女低音(或男中音)与管弦乐的交响曲”。在此之前,马勒已经完成了八首交响曲,因为刻意避讳”九大”魔咒,才改用《大地之歌》做为标题。创作完成于1907-1908年间,正值马勒人生中悲喜交集的关键时刻:1907年马勒痛失稚女,伤痛之余,告别他最感到自豪的维也纳指挥工作,同年年底转赴纽约大都会剧院述职,临行之前开始构思这首交响曲,1908年自美国返回欧洲休假时,在奥地利南部区完成。对照这段期间的人生境遇,不免反射出影响马勒甚深的厌世哲学,以及对大自然的唯美礼赞,再加上朋友致赠德文编译的中国诗集,产生极大的共鸣,《大地之歌》于焉诞生。 指挥家戴维辛曼与合作多年的伙伴乐团--苏黎士音乐厅管弦乐团共同录制的这张马勒《大地之歌》,完成于2012年,所采用的乐谱是Universal 版本。担任独唱的是曾经赢得美国歌剧界象征最高荣誉奖项理查德‧塔克基金会职业大赏肯定的次女高音苏珊‧葛兰姆,以及世纪歌王费雪狄斯考的门徒,德国男高音克里斯汀‧艾尔斯纳。这是一张考证严谨,阵容坚强,融汇各大优异版本长处的全新录音。另外还特别收录布梭尼与马勒创作《大地之歌》同个时期(1907-1909)完成的管弦乐作品《悲伤摇篮曲》,担任这首作品首演的指挥家正是马勒本人。
¥13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6首单曲
一般乐迷都知道华格纳是德国人,但却不知道,他一生中其实和紧邻德国的瑞士也有着很深的渊源。因为华格纳的社会主义倾向很浓厚,在1840年代,他积极地和德勒斯登的社会主义者往来,一八四九年他更投入五月暴动,当局再也无法忍受,因此对他下了通缉令,这也逼使他仓皇出走,流亡到国外,而瑞士也就成为他流亡国外期间,定居最久的地方,他从一八四九年一直到一八五八年间,总共在瑞士待了十二年,其中有十年的时间是待在苏黎士,而从这一年起华格纳的创作阶段也就迈入了晚期。华格纳在瑞士时生活困顿,收入也变得很不固定,很多时候要仰赖朋友的接济,但他还是将心力放在他的创作上,一方面发表音乐言论,一方面则将他早在德勒斯登时就已经发想的《尼布龙的指环》草稿继续发展成完整的剧本,他先是着手《齐格菲》接着就完成了《女武神》和《莱茵的黄金》的剧本,两剧剧本在一八五二年完成后,接着就开始谱曲,一八五四年他完成《莱茵的黄金》谱曲后,接着创作《女武神》一剧中的音乐,在一八五六年完成,紧接着就开始着手创作《齐格菲》中的音乐,写到一半,他又有更重要的念头,就将以阿瑟王相关故事,从罗恩格林连接过来的主题,发展成《崔斯坦与伊索德》,他将哲学家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所表达的概念,以及他自己与魏森东克夫人之间的不伦恋,都写进这部歌剧中,成为他毕生最重要的作品,而这些,都是他在瑞士期间完成的。可以说,华格纳晚期最重要的作品,都要感谢瑞士的湖光山色给予他的灵感。
¥138.00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29首单曲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创作始于 1911年,完成于1913 年。作品具有生动活跃的原创力及音乐技巧,为 20世纪古典作品的代表作品之一。《春之祭》不只是音乐史上的转折点,也代表着两百多年来古典音乐中的德奥传统的结束,而长久以来旋律与和声重于一切的传统也宣告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不和谐音与变化多端的节奏。在音乐史上,尤其是现代音乐史,《春之祭》占有极其重有的地位。 本集为2013年《春之祭》演出百年音乐节的音乐会实况录音,由辛曼(David Zinman)指挥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Tonhalle Orchester Zürich)演出,收录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春之祭》:1913年创作的原始版本,以及1967年由作曲者确认的最终版本。并特别收录辛曼在音乐会前所作的演讲:探讨两个版本之异同的谈话录音。 辛曼为此曲首演指挥蒙都的学生,1963年时,蒙都曾经举行”首演五十周年音乐会”,当时辛曼便担任蒙都的助理,因此这套百年音乐会录音对辛曼而言更显得意义非凡,更是研究《春之祭》不可或缺的珍藏。
¥15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