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Sanderling

迈克尔・桑德林(Michael Sanderling)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指挥家族。17岁进入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Hanns Eisler”)求学。19岁任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大提琴手,之后的许多年间,他在东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担任客座大提琴手。在父亲的熏陶与指导之下,2001年迈克尔放下大提琴,转攻指挥台。迈克尔・桑德林虽然执指挥棒仅十余年,却已充分展现其天分与才华。通过与众多顶尖乐团合作的经历,不断累积指挥经验与诠释能力,让他的指挥艺术更加精进。

 全选 
Hi-Res | FLAC | 44.1kHz/24bit 11首单曲
专辑简介: 在新任首席指挥迈克尔·桑德林(Michael Sanderling)的带领下,德累斯顿爱乐乐团本乐季的首场音乐会以"爱"为主题。这场音乐会的现场录音已由 GENUIN 经典厂牌发行并收录到本专辑之中。音乐会以加布里埃尔·福莱(Gabriel Fauré)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Pelléas et Mélisande)开场。这部作品描绘了宿命和禁忌之爱的戏剧性冲突,通过福莱对这个故事的诠释触动了人们对长期以来的不公正现象的愤怒以及感伤。另一首曲目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段进一步强化了音乐会的主题,完整地展现了"惺惺相惜的恋人"的故事。在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中,意大利民间音乐的元素不断闪现。柴可夫斯基以他的前辈,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为蓝本,创作出了充满新意的音乐思想。这些思想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经过各种变化,最终形成了欢快的终曲。这场音乐会展示了爱情主题在各种形式和情绪中的不同表达。 指挥家简介: 迈克尔·桑德林(Michael Sanderling)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指挥家族。17岁进入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Hanns Eisler”)求学。19岁任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大提琴手,之后的许多年间,他在东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担任客座大提琴手。在父亲的熏陶与指导之下,2001年迈克尔放下大提琴,转攻指挥台。迈克尔·桑德林虽然执指挥棒仅十余年,却已充分展现其天分与才华。通过与众多顶尖乐团合作的经历,不断累积指挥经验与诠释能力,让他的指挥艺术更加精进。 乐团简介: 德累斯顿爱乐乐团(Dresdner Philharmonie)成立至今已有150余年,具体可追溯到1870年11月29日,这是德累斯顿第一家音乐厅正式营业的时刻。一座音乐厅的开张可以称得上是座音乐历史上的里程碑,因为它代表着音乐会从贵族的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都可欣赏的艺术。从1885年起,在当时被称作“工艺会馆管弦乐团”的乐队就已经在德累斯顿举行爱乐音乐会,在1915年,他们正式获得了“德累斯顿爱乐乐团”的称号。
¥12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9首单曲
作品简介: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作品第125号)》,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1819至1824年间创作的一部大型四乐章交响曲。因其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后来成为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这部交响曲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三交响曲,降B小调,OP.113,为男低音、男低音合唱团与乐团而作,是为叶甫图申科的诗谱的曲,标题《娘子谷》为叶甫图申科诗的名称。此作为解冻之后作品,作于1962年,该年12月18 日由康德拉辛指挥俄罗斯合唱团、莫斯科爱乐乐团(格洛马兹基独唱)首演。共5个乐章: 1.娘子谷,慢板,降B小调。娘子谷是纳粹屠杀了数十万犹太人及乌克兰人,在乌克兰境内的地名。第 一主题为阴郁的娘子谷上题,它犹如沉重的脚步声,合唱歌词为:“娘于谷没有纪念碑,只有墓碑竖立在那里。我是多么的恐惧,今天我已年老,就像犹太民族的悲哀。”独唱者:“我现在站在信赖友爱的泉边,这里有俄罗斯及乌克兰的人们,长眠在与犹太人一样的土坑里。”第二主题以快一倍的速度表现法西斯残酷的狂热。合唱:“血流出来,蔓延到床上,酒店的伙计们挣扎着团团转,沃特加酒与葱味是那样辛酸。”独唱者向残酷的合唱者哀求,合唱者喊:“杀死犹太佬,拯救俄罗斯。”第一主题返回,独唱者唱怀念俄罗斯民族的旋律:“俄罗斯是属于世界的,污秽的手沾污了你的名字,卑劣的反犹太主义者就是无耻的名字。”第三主题,独唱者唱《安妮日记》中安妮·弗朗克的纯洁。合唱团反复唱:“是来这里吗?”、“是在砸门吗?”达到恐怖极点。然后似乎是再现部,回到“娘子谷”第一主题”的再现而进人终结部,独唱、合唱形成控诉。 2.幽默,小快板,C大调。歌词表现“何统治者都不能统治幽默,无论是命令、收买或死刑,只有幽默让你无可奈何。把幽默当作政治犯,关进单人牢房,它就会立即逃出,不要一兵一卒,随着歌声攻人宫殿,惟有幽默才有光荣”。 3.在商店,慢板,E小调。这是对苏联女性的赞歌,歌词由表现“我就在长长走向付款的行列中,当我接近她们,那些女孩的呼吸,使我越来越感到暖和。她们在静静等待.是家里可爱的女神”。主要主题经反复后,独唱合唱交互进行,最后是愤怒地:“以金钱欺骗小姐是耻辱,以数量欺骗小姐是罪恶。” 4.恐怖,最缓板。合唱:“恐怖的是要在俄罗斯死亡,像过去的岁月一般,站在教堂门口张望,老乞丐只渴望得到一碗饭。”“今天这已成为过去,现在想起来心有余悸。怕有人暗中告密,怕有人暗中叩门,而外国人又有什么恐怖,对妻子谈的什么恐怖?”第一乐章的主题一一回顾后,“恐惧的是要在俄罗斯死亡”歌词重现。独唱者唱:“当我在写这首诗中,一心尽力,但心中充满了恐惧。” 5.事业,小快板,降B大调。长笛二重奏奏主题,它与抒情和幽默的两个副主题共同构成回旋主题,前4个乐章的各因素变形重现后,在“我确信他们似神圣的信念,他们的信念是我的勇气,找把没出息当成自己的出息”中结束。
¥12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8首单曲
作品简介: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该作品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整首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 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革命交响曲,前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这是由于1932年以来,随着苏联加强整顿国内的体制,艺术受到“社会主义写实”教条路线的指导,结果连早已扬名世界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亦受到苏联当局的批判。这部作品就是作者在这种情况下所完成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也常被比拟为《命运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虽然此曲的直接理念被认为是“人性的设定”,但是乐曲并不设标题,而以纯音乐构成。
¥128.00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8首单曲
作品简介: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又名“田园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亲自命名为《田园》。该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作曲家简介: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俄语:Дмитрий·Дмитриевич·Шостакович,英文:Dmitri·Dmitriyevich·Shostakovich,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生于圣彼得堡,原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1919—1925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1923、1925年先后毕业于钢琴、作曲专业,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的演出而成名;1927年在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奖;卫国战争中所创作的第七交响曲享誉世界;1957、1962年先后因《第十交响曲》和《第十三交响曲》引起争论;196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75年在莫斯科去世。
¥12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8首单曲
作品简介: 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首次公演于1813年12月8日。当贝多芬创作他的第七交响曲时,人们正注视着欧洲的版图被鲜血重新绘制。那是在1811~1812的秋、冬、春三季。这部作品在6月间完成,此时拿破仑战事已进入最后的高潮,大举侵犯俄国,旦夕之间溃不成军。当这部交响曲第一次上演时,拿破仑帝国已到达了分崩离析的最后阶段。A大调第七交响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贝多芬F大调第八交响曲(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完成于1812年的10月。于1814年2月17日在维也纳的舞会剧院首次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由于反应强烈,几天后又重演。《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13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贝多芬此前创作的第六交响曲“田园”的调性也是F大调,但篇幅较长,故而作者亦将此交响曲爱称为“小的F大调”交响曲。 此作品也是贝多芬闻名于世的九部交响曲中最为短小的一部,有时受到忽视。但贝多芬自己对它十分喜爱,甚至称它比第七交响曲“强得多”。虽然写作时贝多芬生活并不顺利,但该作品依然有着轻松愉快的风格。其规模虽然短小,但精悍紧凑,充分体现了贝多芬的作曲技艺。与贝多芬的一些其它作品(如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类似,该交响曲的末乐章分量最重。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乐章中,木管乐器演奏出固定的音型,被认为是模仿当时刚刚得到改进的节拍器的声音,并且在乐章最后还有一个玩笑般的“节拍器出故障”的乐段。除此之外,也有其它部分被认为是音乐玩笑。
¥13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8首单曲
作品简介: 贝多芬《D大调第二交响曲》(Symphony No.2 in D major,Op.36)作于1802年,1803年4月5日首次公演。该曲充满着宁静幻想的诗情,歌唱般的情调,具有一种美感,是作者献给挚友李希诺夫斯基公爵的。全曲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极缓慢的引子。它庄严、明朗,富有色彩。主部为D大调“灿烂的快材’,雄伟壮丽。第一主题由全体茁乐器奏出,表现了一种刚强无畏的精神,似乎以一种疑问的口气在问:“生活的前途怎样?”接着乐队全奏出强有力的答句,表现了奋勇前进的态度。随后一个小结尾,呈示部就结束了。第二部分是展开部,在这里可以听到第一主题的发展和第二主题的变形。再现部中所有的主题再次出现,经过一个较长的结尾,音乐在响亮的和弦中结束。 第二乐章:A大调,奏鸣曲式。这是一个慢板乐章,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的美好幢憬。 第一主题是由弦乐奏出抒情、优美且魅人的曲调,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呈示,这是抚慰般平和的旋律。展开部以第一主题为主,艳丽、爽朗。再现部变换了乐器,造成华丽的高潮。这是歌曲般典雅的乐章,洋溢着崇高的感情。 第三乐章:快板的诙谐曲,D大调。诙谐曲大体上继承了小步舞曲的曲式和节奏,但速度却快得多。这是充满愉快嬉谑之情的乐章,由主部和中段构成。诙谐曲主题仅由三个音反复而成,却显得五光十色。中段是民谣般流畅的曲调,最后又回到开头的诙谐曲主题上。 第四乐章:终曲,非常活泼的快板,D大调。它充满愉快的气氛,具有满怀信心、勇往直前的精神。乐章一开始是生气勃勃的第一主题:接着是抒情的第二主题。在这个乐章里,作者创造了一种富于战斗性的力量,告诉人们:“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贝多芬《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Symphony No.4 in B flat major, Op.60)完成于1806年的9、10月间。这部作品于1807年3月由奥佩尔斯道尔夫伯爵和他的乐队首演,演出地点是维也纳的利赫夫诺斯基宫。《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以其优雅、活泼、轻松的气质引人注目,其中充满了微妙的力量平衡。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 引子:在比较长的缓慢的引子中,充满着梦幻的、想象的气氛和象是质问一般的语气,由弦乐器在木管乐器的持续音背景上奏出一个下行的沉思乐句,它的速度缓慢,象是在探索衬什么似的,整段引子可以说是浪漫主义前奏曲的先驱:引子和呈示部有机地联结在一起,暗示着即将出现的第一主题。除引子外,整个第一乐章几乎全是欢乐和笑意的表现。第一主题:由于休止符的间隔,主题的动机以分离的形式叠次出现,形成一种奇特的背景,然后更为动人的、生气勃勃的乐句出现了,它的节奏活跃、敏捷,充满着青春的活力。第二主题:由大管、双簧管和长笛相继奏出,纯朴、带有牧歌风味,象是晶莹的露珠,而伴奏部分如同衬托着露水的绿叶。展开部:采用了引子和主题的小引子,象是青春的血液在奔腾跳跃,到处洋溢着生命的欢乐。再现部:比呈示部更有力,定音鼓的出色使用,更增强了效果,把欢乐的情绪推向了高潮,这是一段非常杰出的音乐。 第二乐章:抒情性的柔板 它表现了夏天早晨原野一般平静的境界,包含着爱的憧憬和爱的陶醉,也偶尔有着淡淡的忧伤。这个乐章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是乐章的核心。第一主题:平静而高雅,非常富于表情,既有莫扎特那种秀丽委婉,又充满了贝多芬特有的那种深刻情绪。主题前面有一个小节的引子,它的四度音程和跳动的节奏贯串在整个乐章里,象是隐藏在心灵深处的坚定的信念。引子之后,第一小提琴象歌唱似的奏出了主题。第二主题;由单簧管奏主题,弦乐器用带休止符的三连音作伴奏,使这个美丽的旋律蒙上了一层幻想的浪漫色彩。在乐章的最后,定音鼓有一小节的独奏,把这个乐章的结束处理得十分完善。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 这个乐章虽然注明为小步舞曲,但速度很快,情绪激动而幽静,很象一首谐谑曲。它不是辩论式的或理性冲突的作品,而是富于诗意的幻想性作品。它的配器象室内乐那样内在,有着浓淡和明暗的显明对比。基本主题有两个乐段。第一乐段;采用了奥地利民间连德勒舞曲的特点,非常激动,在乐章的基本主题中显得格外鲜明。第二乐段:优美而有弹性,弦乐和管乐器交替出现,象青年人直率坦白的心情,使人感到欣慰。中间部分:由管乐器演奏主题,单纯而朴素,但它常常被小提琴的那种从弱音到强音的激烈变化的滑音所打断,很象天真、调皮的俏语。中间部分是很幽静的,它和第一乐章有着感情上的呼应。再现部分:它是整个乐章的再现,最后加入了一个新的结尾,使音乐在响亮的和弦中结束。 第四乐章:不过份的快板 终曲乐章充满喜悦和欢乐的情绪。到处都可听见提琴在跳跃,鼓声在歌唱,它仿佛在对人们说:“青春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愉快啊!”在结构和配器上都能使这些乐器自由自在地演奏,发挥它们最大的特色,音响非常谐和。 第一主题;由弦乐器用急速的十六分音符奏出,体现了无限欢乐和青春的力量。第二主题:由双簧管和长笛相继奏出坦率而纯朴的主题,单簧管的三连音和弦乐的持续音作为伴奏。展开部:有一些不平常的调性布局,出现在全音关系的调性连续,增强了奇妙的色彩并作了充分的发展,弦乐器在这里显得特别有力,好象生命的精力在热烈地舞蹈。再现部:重复了所有的主题。在结尾部分出现了一段短短的有趣的乐句,小提琴和大管的独奏,娓娓而谈,它好象回答了第一乐章的引子所提出的问题,这个结尾快乐地笑着告诉人们:“青春和生命就是这样的!”
¥13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8首单曲
“我十分沉迷于这个任务,所以我整天写作......”这位19岁的作曲家在1925年为他的第一交响曲谱写了一首歌。在完成之后,年轻的肖斯塔科维奇将作品交给了他的老师格拉祖诺夫(Glazunov)帮他重置“困难”的和声。当然,在作品首演之前,肖斯塔科维奇再次改变了编排。第一和第六交响曲这张CD是肖斯塔科维奇的最受欢迎的一号交响曲和他最受批评的第六号交响曲的结合。
¥13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