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 Haimovitz,MDR Leipzig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Dennis Russell Davies

暂无描述

 全选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4首单曲
专辑介绍: 大提琴家马特・海莫维茨携手 MDR 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在指挥家丹尼斯・拉塞尔・戴维斯的执棒下,通过充满生命力的录音,持续挖掘并呈现那些鲜为人知却震撼人心的大提琴协奏曲佳作。继托马斯・德・哈特曼(Thomas de Hartmann)的《大提琴协奏曲》收获广泛赞誉后,他们将目光投向了 20 世纪音乐的一座里程碑 —— 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克(Alfred Schnittke)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协奏曲,是施尼特克于 1985 年中风后,专为传奇大提琴家纳塔利娅・古特曼(Natalia Gutman)量身打造的作品,它精准地捕捉到了生命、死亡与重生的原始力量。在创作中,施尼特克巧妙融合了肖斯塔科维奇的深沉情感,以及勃拉姆斯、巴赫音乐中那缠绵悱恻的回响。 大键琴的独特音色、经过扩音处理的大提琴演奏、扣人心弦的快板节奏,再搭配大胆创新的管弦乐编排,共同构建出极具冲击力的音景,完美架起了巴洛克与现代音乐之间的桥梁。乐曲以如薄雾弥漫般的氛围缓缓开场,其中还引用了勃拉姆斯的奏鸣曲作品 38,随后情绪迅速激昂起来,大提琴独奏与丰富的管弦乐背景时而相互对峙,时而彼此呼应。这部作品最初设计为三乐章,而施尼特克在昏迷苏醒后又新增了第四乐章,为全曲赋予了一个深邃且充满精神力量的结尾。作为 PENTATONE 与 Oxingale 长期合作的成果之一,这张专辑完整呈现了协奏曲从痛苦挣扎,到辛辣讽刺,再到精神超越的情感脉络,再次印证了这部作品在大提琴曲目中的重要地位。施尼特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在结尾处绽放出生命的璀璨光芒,堪称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一曲激昂颂歌。 艺术家介绍: 马特·哈莫维茨(Matt Haimovitz)多次获得格莱美奖提名的大提琴家,凭借非凡的艺术造诣收获诸多赞誉。《纽约时报》盛赞他为 “才华横溢的大提琴家,能将宏大音量与卓越表现力融入各类音乐风格”;《纽约客》更是称其为 “非凡的演奏家”,赞誉他的演奏 “从不循规蹈矩”。在音乐道路上,哈莫维茨不断推陈出新,为经典曲目注入全新听觉体验,积极倡导新音乐创作,发起开创性合作项目,并打造创新录音计划。哈莫维茨的音乐之旅始于 1984 年,年仅 13 岁的他便登上国际舞台,首次以独奏家身份与祖宾・梅塔执棒的以色列爱乐乐团合作。此后,他的足迹遍布世界顶级音乐殿堂,先后与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与祖宾・梅塔合作)、英国室内乐团(与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合作)、波士顿交响乐团(与伦纳德・斯拉特金合作)、蒙特利尔交响乐团(与肯特・长野合作)等知名乐团及指挥家携手演出,在全球最负盛名的舞台上留下精彩表演。 他的最新力作 “PRIMAVERA 项目”,包含 81 部来自北美不同社区的新委约作品,并在第 59 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上惊艳亮相。17 岁时,哈莫维茨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首张唱片。三十余载音乐生涯里,他在德意志唱片公司(环球唱片公司)、Oxingale 唱片公司以及 PENTATONE Oxingale 系列唱片公司,留下了众多获奖作品。他所获荣誉数不胜数,包括美国音乐中心(American Music Center)颁发的开拓者奖、艾弗里・费舍尔(Avery Fisher)职业资助、迪斯科大奖(Grand Prix du Disque),以及国际 “奇吉亚纳音乐学院” 奖(Premio Internazionale “Accademia Musicale Chigiana”)。在求学阶段,哈莫维茨师从茱莉亚音乐学院的伦纳德・罗斯(Leonard Rose),后以最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如今,他手中那把 1710 年由马特奥・戈弗里勒(Matteo Gofriller)制作的威尼斯大提琴,更成为他奏响美妙乐章的得力伙伴。 除了在世界各地巡演,哈莫维茨还投身音乐教育事业,在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舒立克音乐学院指导年轻大提琴家工作室的获奖者。如今,他更是成为纽约新学院曼尼斯音乐学院有史以来首位约翰・凯奇研究员,在音乐教育领域持续发光发热。 丹尼斯·拉塞尔·戴维斯(Dennis Russell Davies)于1944年出生在俄亥俄州。他曾在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指挥。1972 - 1980年,他开启职业生涯,担任圣保罗室内乐团音乐总监。1977年,他成为纽约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的创始人之一,并领导该乐团长达25年。1980年,他出任斯图加特国家剧院总经理以及波恩市总经理。 作为首席指挥,他曾执掌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1996 - 2002年)与斯图加特室内乐团(1995 - 2006年)。1997 - 2009年,他在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担任指挥教授。2002年至2017年,他担任林茨布鲁克纳乐团和林茨歌剧院的歌剧总监兼首席指挥。2009年至2016年,他成为巴塞尔交响乐团首席指挥。自2018/19乐季起,他担任布尔诺电影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并于2020年9月担任莱比锡MDR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 在职业生涯中,他指挥过北美和欧洲诸多享有盛名的交响乐团,还在各大歌剧院和国际音乐节进行客串演出,其指挥的歌剧曲目丰富多样。戴维斯始终积极倡导当代音乐,同时对广泛的交响乐曲目也极为关注。 他为自己所带领的交响乐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比如,通过与蒂尔·布伦纳(Till Brönner)、戴夫·布鲁贝克(Dave Brubeck)和基思·贾雷特(Keith Jarrett)举办音乐会,以及持续演绎核心交响乐曲目,让交响乐团逐步走向现代性,吸引了新的听众群体。早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戴维斯就与格拉斯、科普兰、贝里奥、凯奇、亨泽、伯恩斯坦、布列兹、马德纳、坎切利、帕尔特、特罗亚恩、拉舍尔、陈毅、劳里·安德森等作曲家建立了个人联系。 五十年来,他在世界各地发起众多作曲委约项目,助力谱写了20世纪和21世纪的音乐史。与同时代的作曲家一样,他也致力于肖斯塔科维奇、贝多芬、马勒以及安东·布鲁克纳等伟大交响乐曲目的创作。他的唱片作品涵盖海顿107首交响曲的全集,格拉斯、霍内格和德沃夏克的所有交响曲(部分正在录制中),以及斯特拉文斯基伟大芭蕾舞音乐的管弦乐版和钢琴四手联弹版。 乐团简介: MDR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The MDR Leipzig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将于2023/24乐季迎来百年诞辰。乐团创立之初旨在为日益庞大的听众群体普及音乐与音乐教育,这一使命至今未变。如今,除现场音乐会与定期电台广播外,流媒体等数字传播渠道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 乐团传承着德国中部的创作精神,J.S.巴赫、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理查德·瓦格纳、罗伯特·舒曼、弗朗茨·李斯特、库尔特·魏尔等开创性作曲家均是这片土地的文化代表。MDR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在延续本地音乐传统的同时,始终致力于当代音乐的演绎与创作。此外,录制罕见曲目、制作电影原声以及开发数字内容(尤其是音乐教育领域)亦是乐团的重要使命。 历任首席指挥如克里斯蒂安·雅尔维(Kristjan Järvi)、君·马尔克尔(Jun Märkl)、法比奥·路易西(Fabio Luisi)、沃尔夫-迪特尔·豪斯希尔德(Wolf-Dieter Hauschild)、赫伯特·凯格尔(Herbert Kegel)、赫尔曼·阿本德洛特(Hermann Abendroth)等,以迥异的艺术风格塑造了乐团的独特气质。丹尼斯·罗素·戴维斯(Dennis Russell Davies)自2020年夏季起担任首席指挥,他以卓越的曲目编排能力与艺术领导力,将乐团的音乐成就推向了新的高度。
¥128.00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3首单曲
专辑简介: 这张独特的专辑是由杰出的大提琴家马特·海莫维茨(Matt Haimovitz)首次将作曲家托马斯·德·哈特曼(Thomas de Hartmann)的大提琴协奏曲带入商业音乐录音领域。他与MDR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及其首席指挥丹尼斯·罗素·戴维斯(Dennis Russell Davies)的精彩合作,为我们揭示了这部被尘封的音乐珍宝。这部协奏曲最初是在1929年由德·哈特曼为他的朋友和同事,著名大提琴家格雷戈尔·皮亚蒂戈尔斯基(Gregor Piatigorsky)创作的。然而,这部作品却从未被公开出版或演出,直到2017年,海莫维茨在纽约的一次音乐会上首次将这部曲目呈现给了公众。整张专辑不仅揭示了德·哈特曼的大提琴协奏曲这一被遗忘的音乐珍宝,更展示了海莫维茨和戴维斯的卓越演绎技巧和对音乐的深情热爱。这张值得珍藏和细细品味的专辑为我们展现了一部久被遗忘但极具魅力的音乐作品。 艺术家简介: 马特·海莫维茨(Matt Haimovitz)是一位在美国和加拿大活跃的知名大提琴家。他出生于以色列,但在五岁时就移居到美国,主要使用1710年由马泰奥·戈夫里勒制作的大提琴进行演奏。海莫维茨的音乐之旅始于他七岁开始学习大提琴,仅六年后,他便在祖宾·梅塔的指挥下与以色列爱乐乐团共同演出,令人震惊。他曾在朱利亚德音乐学院受到伦纳德·罗斯的指导,与伊扎克·帕尔曼和斯拉瓦·罗斯特罗波维奇等音乐界巨擘同台演出。此外,他还与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英国室内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和蒙特利尔交响乐团等世界著名交响乐团以及多位知名指挥家进行过合作。海莫维茨的音乐风格并不仅限于古典音乐。他是一位音乐的创新者和探索者,善于将艺术带入各种不同的场合,如音乐厅、俱乐部、户外节日和咖啡馆,向各类听众展示他的音乐才华。他也致力于推广新音乐和跨界合作,为他自己创立的独立唱片公司Oxingale Records录制了许多开创性的项目。在麦吉尔大学的舒利希音乐学院,他培养了一批出色的年轻大提琴家。近期,海莫维茨的项目包括《Figment》(幻想),一张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题的独奏大提琴音乐专辑和巡回演出;《AKOKA》,一张围绕梅西安的《为时间之终结而作的四重奏》的现场录音专辑,结合了克莱兹梅尔单簧管演奏家戴维·克拉考尔和电子音乐家索卡尔德的作品;以及与他在麦吉尔大学的同事小提琴家乔纳森·克劳和中提琴家道格拉斯·麦克纳比的室内乐合作演出。 指挥家简介: 丹尼斯·罗素·戴维斯是一位著名的美国指挥家和钢琴家,目前担任布尔诺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他1944年出生在俄亥俄州的托莱多,在朱利亚德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指挥,并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职业生涯丰富多彩,曾在圣保罗室内乐团、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布鲁克林爱乐乐团、巴登-符腾堡州歌剧院、斯图加特室内乐团、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林茨歌剧院和林茨布鲁克纳交响乐团等多个知名音乐机构担任过音乐总监或首席指挥。戴维斯的演奏范围广泛,尤其擅长演绎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如菲利普·格拉斯、阿沃·帕特、路易·安德森等。他为众多作品完成了世界首演,并录制了大量的唱片。 乐团简介: MDR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是德国的一支重要广播乐团,位于历史悠久的城市莱比锡。这支乐团是中德广播公司(Mitteldeutscher Rundfunk)的广播乐团,为图林根州、萨克森州和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公共广播机构提供音乐服务。以1923年的成立时间计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广播乐团之一,更是德国最早的广播乐团,比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早了9个月。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暂时解散,自1924年以来,它一直是中德广播公司的主力乐团。在莱比锡,它的主要演出场地是格万特豪斯音乐厅。 作曲家简介: 托马斯·德·哈特曼(Thomas de Hartmann)是一位20世纪备受瞩目的乌克兰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无国界,无时代限制,融汇了俄罗斯民族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东方神秘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多元元素。他的作品丰富多样,既有交响乐和室内乐,又有歌剧和芭蕾舞,以及琴曲和声乐曲。他与哲学家、神秘学家乔治·格尔吉耶夫(George Gurdjieff)共同创作的《格尔吉耶夫-德·哈特曼音乐》(Gurdjieff-de Hartmann Music)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这套音乐基于东方传统,具有宗教色彩。1896年,德·哈特曼在俄罗斯帝国的波尔塔瓦省(今乌克兰)出生。他从小便展现出音乐天赋,八岁就开始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他曾与斯特拉文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等重量级人物交流学术,也受到了德彪西和拉威尔等法国作曲家的熏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赴德国慕尼黑学习指挥,战争期间在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和法国巴黎与格尔吉耶夫相识,从而开启了他们长达20年的合作生涯,直至格尔吉耶夫在1949年离世。1951年,德·哈特曼移居美国纽约,在那里他继续着音乐创作与演奏,并且也培养出一些学生。他在1956年去世,享年60岁。尽管他的许多作品在他生前并未得到广泛的出版或演出,但近年来,他的作品渐渐被人们发掘并重新评价。其中,他的大提琴协奏曲是一部富有个性和魅力的作品,由大提琴家马特·海莫维茨和指挥家丹尼斯·罗素·戴维斯在2023年首次录制并发行专辑,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欣赏到德·哈特曼的音乐才华。
¥12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