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简介:
除了担任新日本交响乐团的独奏家之外,丰岛泰嗣也会与国内外管弦乐团和室内乐团合作演出。2019年,正值他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300岁诞辰,丰岛泰嗣以《丰岛泰嗣巴赫计划》为题,致力于展现J.S.巴赫的世界。这次的第二弹是《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 帕蒂塔》。丰岛磨练出的卓越技巧自不必说,从J.S.巴赫留下的杰作中认真解读信息,超越300年的时间,呼应作曲家和爱琴。丰岛泰嗣所开拓的J.S.巴赫之音响彻四方。请享受这张投入身心的专辑。
艺术家简介:
丰岛泰嗣于1991年获得了日本村松奖(Muramatsu Prize)和第一届意松奖(Idemitsu Prize); 1992年,他还获得了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发的年度新人奖(New Artist of the Year Award)。他同时还在东日本学院大学和研究生院授课。他是长崎室内乐音乐节的音乐总监。他使用的的是一把1719年的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
曲目简介:
十六世纪的时候,帕蒂塔(Partita)这个词在意大利的是作为变奏曲的一种而使用的。而那种变奏曲多数是对当时社会流行的通俗歌曲的各种变奏形式之一。
巴赫在1726-1730年期间分别写下三首帕蒂塔。作品基本上是按照舞曲组曲的标准式样构成的。和以往舞曲组曲不同的是巴赫在这些组曲的开头加上了标以Sinfonia、Toccata和Fantasia等样式的序曲。这也在一方面反映出巴赫音乐创作的自由性和在继承传统样式的基础上加上革新创作的风格来。
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帕尔塔,被誉为“小提琴演奏的圣经”,巴赫设计了小提琴表达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颠峰。
专辑简介:
如今,迪米特里·西特柯维兹基(Dmitry Sitkovetsky)的名字可以被称为“转录艺术”的代名词。他为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创作了标志性的弦乐重奏版本,为“转录艺术”树立了标杆。多年来,西特柯维兹基的作品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并在许多世界顶级演奏家的演出和录音中不断被演奏。在这张专辑中,东京交响乐团(Sinfonietta Tokyo)的艺术家们参与了一场全新的诠释。音乐会从五重奏的咏叹调开始,经历小提琴和大提琴二重奏、三重奏、托蒂、小提琴独奏,根据变奏不断变化的“精致编曲”令听众如痴如醉。洋溢着色彩感和动感的演奏,伴随着一生一次的紧张感,清秀俊逸。让我们通过琴弦深入挖掘《哥德堡变奏曲》,领略西特柯维兹基深刻而新颖的想象力。
本专辑采用One point录音法录制。麦克风使用全手工制作的“齿轮麦克风(频带:8Hz-200KHz)”。麦克风由特殊的铜制成,由Didrik De Geer(瑞典)打造,全球仅有几十对。这种麦克风可以在最纯净的状态下收录乐器演奏产生的泛音。
艺术家简介:
迪米特里·西特柯维兹基(Dmitry Sitkovetsky)是一位对音乐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小提琴家、指挥家、作曲家、录音艺术家和教育家。西特柯维兹基坚信自己生来就注定要成为一名音乐家,他出生于音乐世家,母亲贝拉·达维多维奇(Bella Davidovich)是1949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父亲朱利安·西特柯维兹基(Julian Sitkovetsky)更是多次斩获国际大奖——这些潜移默化的熏陶奠定了他作为艺术家的卓越品质。自1979年在维也纳音乐厅开始职业生涯以来的40余年间,西特柯维兹基与世界上许多伟大的指挥家和乐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包括柏林交响乐团、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和慕尼黑交响乐团等。1990年,他成立了新欧洲弦乐室内乐团(NES),汇集了来自俄罗斯和西方音乐背景的欧洲顶级的弦乐演奏家。
作品简介:
J. S.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巴赫著名的羽管键琴作品,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其间巴赫在莱比锡,视力已开始减退。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1742年出版,此作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Johan Theophil Goldberg)而作。哥德堡是侍奉当时驻在德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Hermann Karl Von Keyserlingk)伯爵的年轻演奏家。巴赫曾把他的《B小调弥撒》献给凯瑟林,因此而获得“宫廷音乐家”的封号。1741-1742年间,凯瑟林居住在莱比锡,让哥德堡师从巴赫,学习演奏技巧。伯爵患不眠症,失眠时就需哥德堡为其演奏,哥德堡以演奏需要,求巴赫帮助谱曲。巴赫当时作成这部变奏曲之后,凯瑟林送他一只装满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谢。
专辑简介:
本张专辑精选了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三部协奏曲,分别为《A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 No. 1 in A Minor, BWV 1041)、《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E Major, BWV 1042)、 和《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和管弦乐团协奏曲》(Concerto for Violin, Oboe and Orchestra in C Minor, BVW 1060R)。这3部协奏曲为巴赫在巴洛克时期(1717-1723)的作品,它们保留着意大利作曲家柯莱里、维尔瓦第的作曲风格,是巴赫作品中不容错过的器乐曲目。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在这张专辑中的演奏充分表现了对这部作品的热爱。
艺术家简介:
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1920年7月21日出生于俄罗斯,美国小提琴家。美籍前苏联小提琴大师。生于音乐世家,六岁就开始学习钢琴,后随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布林达学小提琴,同时从路易·帕辛格学习。十七岁在纽约市政厅举办独奏会,博得好评。1944年在卡内基音乐厅开独奏会,自此名声大噪,成为美国代表性的小提琴家,活跃于世界各地。他的演奏音色很美,表现力丰富,技巧精确。是卡内基音乐厅的主持人、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主席和美国全国艺术委员会的创始者。斯特恩自1979年以来曾多次来中国访问演出。2001年因心脏病在纽约去世,终年81岁。斯特恩的演奏细腻中见出宏大,追求精确完美,力度多变,音色温馨的品性。作为音乐家,斯特恩在室内乐方面的造诣也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他与钢琴家伊托明、大提琴家罗斯演奏的三重奏,是室内音乐的经典。
专辑简介:
《赋格的艺术》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最后一部全集,大概创作于1740年至1742年之间。根据卷首图,这幅作品的原始标题实际上是“DIE KUNST DER FUGA”,特别是以拉丁语(或意大利语)单词Fuga而不是德语Fuge为特色——这是在1751年和1752年的两个印刷版本中发现的。Die Kunst der Fuga由14首赋格(13首Contrapunctus对位赋格和1首未完成的三重赋格)和4组卡农作品组成,都是基于一个单一的原始主题,作为作品的基础,每一件作品的难度和对位完美程度都在不断增加。
用乐器组合演奏复调键盘曲目符合一个巩固的传统,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16世纪。自16世纪以来,维奥尔•康索(viol consort)就一直是最出色的“乐器”,因为它能将最复杂的复调乐曲渲染得通透通透,而且它把舞台留给了现代艺术大师巴洛克管弦乐队。我们选择把小提琴(一种达•布拉齐奥乐器)和达•甘巴家族(da gamba)的成员结合在一起,这完全符合德国音乐传统。
艺术组合简介:
意大利国立学院乐团(The Accademia Strumentale Italiana)于1981年在维罗纳成立,旨在重现那些古老而著名的音乐学院的氛围,在那里,彼此相遇的快乐给共同创作音乐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味道。它的曲目包括从文艺复兴时期到早期巴洛克时期的器乐和声乐,按照严格的语言学教规进行表演,但又不影响它与现在的交流。学院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比利时、瑞士、奥地利和德国进行了演出,并被邀请参加了几个国际音乐节,受到广泛的好评。
学院乐团的成员都是著名的古典音乐演奏家,并与一些最著名的欧洲乐团合作过,如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乐团,Hesperion XXI, la Reverdie, I Sonatori de la Gioiosa Marca, Europa Galante等。
自1991年以来,Alberto Rasi一直担任该乐队的音乐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