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 - 1828年11月19日,享年31岁),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

 全选 
Hi-Res | DSD256 | 11.2MHz/1bit 10首单曲
专辑简介: 这是指挥迪费恩德对舒伯特交响曲完整探索的第二卷,包括两部青年交响曲(第一和第三号)以及杰作第八号 “未完成”交响曲。 舒伯特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虽然对自己的交响曲技艺几乎没有提出任何建议,但在莫扎特最后一部交响曲的影响下,于1813年10月完成的第一部交响曲,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舒伯特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创作了他的第三部交响曲,于1815年7月完成了这部作品。第三交响曲的特点是节奏强度增加,有时接近于痴迷。我们很可能认为舒伯特主要是一个美妙的旋律主义者,但时而压倒性的节奏与他的许多伟大作品一样强烈。关于舒伯特为什么离开这首未完成的B小调交响曲的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在研究的问题。最令人信服的解释是,他发现自己无法继续保持同样高的水平,于是就听天由命地离开了原来的交响曲——两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质量和想象力的乐章。 指挥家简介: 迪费恩德(Jan Willem de Vriend)自2006年起担任荷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兼艺术总监。自从他担任荷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后,该乐团成为了荷兰音乐界的一张名片。他们录制过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和门德尔松的作品,还进行过奥芬巴赫和马勒部分作品的首演。在演奏18及19世纪这段时期的作品时,乐团使用那个时代的古乐器,展现出了一种只有荷兰交响乐团才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质感。 艺术家简介: 海牙爱乐管弦乐团(Residentie Orkest The Hague)作为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之一享有盛誉,使其成为海牙作为一个公正、和平和文化的世界性城市的合适的象征。管弦乐队在斯海弗宁恩的Zuiderstrand剧院举办音乐会系列演出,并在鹿特丹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蒂沃里德登堡和多伦音乐厅等场地演出。海牙爱乐管弦乐团定期在国外其他各大音乐厅演出。 世界巡演将乐团带到纽约,波士顿,芝加哥,伦敦和维也纳等地,乐团也在日本,中国,德国,法国和南美等国家演出。他们还有许多合作伙伴,包括荷兰国家剧院,荷兰海牙现代博物馆和荷兰国家歌剧院。最近几季,梅西安的歌剧“圣弗朗索瓦·阿西斯”,普朗克的“DialoguesdesCarmélites”和普契尼的“La Boheme”和“Madama Butterfly”的演出备受好评。
¥238.00
Hi-Res | FLAC | 352.8kHz/24bit 10首单曲
专辑简介: 这是指挥迪费恩德对舒伯特交响曲完整探索的第二卷,包括两部青年交响曲(第一和第三号)以及杰作第八号 “未完成”交响曲。 舒伯特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虽然对自己的交响曲技艺几乎没有提出任何建议,但在莫扎特最后一部交响曲的影响下,于1813年10月完成的第一部交响曲,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舒伯特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创作了他的第三部交响曲,于1815年7月完成了这部作品。第三交响曲的特点是节奏强度增加,有时接近于痴迷。我们很可能认为舒伯特主要是一个美妙的旋律主义者,但时而压倒性的节奏与他的许多伟大作品一样强烈。关于舒伯特为什么离开这首未完成的B小调交响曲的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在研究的问题。最令人信服的解释是,他发现自己无法继续保持同样高的水平,于是就听天由命地离开了原来的交响曲——两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质量和想象力的乐章。 指挥家简介: 迪费恩德(Jan Willem de Vriend)自2006年起担任荷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兼艺术总监。自从他担任荷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后,该乐团成为了荷兰音乐界的一张名片。他们录制过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和门德尔松的作品,还进行过奥芬巴赫和马勒部分作品的首演。在演奏18及19世纪这段时期的作品时,乐团使用那个时代的古乐器,展现出了一种只有荷兰交响乐团才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质感。 艺术家简介: 海牙爱乐管弦乐团(Residentie Orkest The Hague)作为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之一享有盛誉,使其成为海牙作为一个公正、和平和文化的世界性城市的合适的象征。管弦乐队在斯海弗宁恩的Zuiderstrand剧院举办音乐会系列演出,并在鹿特丹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蒂沃里德登堡和多伦音乐厅等场地演出。海牙爱乐管弦乐团定期在国外其他各大音乐厅演出。 世界巡演将乐团带到纽约,波士顿,芝加哥,伦敦和维也纳等地,乐团也在日本,中国,德国,法国和南美等国家演出。他们还有许多合作伙伴,包括荷兰国家剧院,荷兰海牙现代博物馆和荷兰国家歌剧院。最近几季,梅西安的歌剧“圣弗朗索瓦·阿西斯”,普朗克的“DialoguesdesCarmélites”和普契尼的“La Boheme”和“Madama Butterfly”的演出备受好评。
¥238.00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10首单曲
专辑简介: 这是指挥迪费恩德对舒伯特交响曲完整探索的第二卷,包括两部青年交响曲(第一和第三号)以及杰作第八号 “未完成”交响曲。 舒伯特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虽然对自己的交响曲技艺几乎没有提出任何建议,但在莫扎特最后一部交响曲的影响下,于1813年10月完成的第一部交响曲,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舒伯特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创作了他的第三部交响曲,于1815年7月完成了这部作品。第三交响曲的特点是节奏强度增加,有时接近于痴迷。我们很可能认为舒伯特主要是一个美妙的旋律主义者,但时而压倒性的节奏与他的许多伟大作品一样强烈。关于舒伯特为什么离开这首未完成的B小调交响曲的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在研究的问题。最令人信服的解释是,他发现自己无法继续保持同样高的水平,于是就听天由命地离开了原来的交响曲——两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质量和想象力的乐章。 指挥家简介: 迪费恩德(Jan Willem de Vriend)自2006年起担任荷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兼艺术总监。自从他担任荷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后,该乐团成为了荷兰音乐界的一张名片。他们录制过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和门德尔松的作品,还进行过奥芬巴赫和马勒部分作品的首演。在演奏18及19世纪这段时期的作品时,乐团使用那个时代的古乐器,展现出了一种只有荷兰交响乐团才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质感。 艺术家简介: 海牙爱乐管弦乐团(Residentie Orkest The Hague)作为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之一享有盛誉,使其成为海牙作为一个公正、和平和文化的世界性城市的合适的象征。管弦乐队在斯海弗宁恩的Zuiderstrand剧院举办音乐会系列演出,并在鹿特丹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蒂沃里德登堡和多伦音乐厅等场地演出。海牙爱乐管弦乐团定期在国外其他各大音乐厅演出。 世界巡演将乐团带到纽约,波士顿,芝加哥,伦敦和维也纳等地,乐团也在日本,中国,德国,法国和南美等国家演出。他们还有许多合作伙伴,包括荷兰国家剧院,荷兰海牙现代博物馆和荷兰国家歌剧院。最近几季,梅西安的歌剧“圣弗朗索瓦·阿西斯”,普朗克的“DialoguesdesCarmélites”和普契尼的“La Boheme”和“Madama Butterfly”的演出备受好评。
¥16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17首单曲
*请使用支持Auro-3D音源的设备播放 在《诗意的日记》中,当下最著名的抒情男高音歌手之一的克里斯托夫•普瑞加迪恩(ChristophPrégardien)和他杰出的伴奏者朱利叶斯•德雷克(Julius Drake)演奏了舒伯特的九首歌曲,歌词选自诗人恩斯特•舒尔茨(Ernst Schulze)的作品,还有八首歌词选自其他诗人的诗歌。 这些失落、离别和难以释怀的渴望的歌曲(在《冬之旅》之前已初露端倪)是舒伯特最有力、最悲壮的歌曲,其中两首《Im Frühling》和《Auf Der Bruck》都是作曲家广受欢迎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克里斯托夫•普瑞加迪恩(Christoph Prégardien) 德国抒情男高音克里斯托夫•普瑞加迪恩(Christoph Prégardien,生于1956年1月18日),他在大教堂的童声合唱团接受了早期的音乐教育,后来在林堡的一个唱诗班。他的职业生涯主要是演唱莫扎特歌剧中的抒情男高音角色和演唱艺术歌剧、清唱剧角色和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音乐。他演唱的巴赫圣约翰受难曲和马太受难曲广为传播。和他的钢琴合作者Michael Gees 、Andreas Staier一起在世界各地演出音乐会。他还是一位声乐教育家,2000年到2005年,他执教于苏黎世音乐学院和歌剧院,2004年秋起,他成为科隆音乐学院的教授,他著名的学生有Ulrich Cordes。他是一个多才的艺术家,拥有非常深的音乐造诣,也对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儿子Julian Prégardien也是一位男高音。
¥158.00
Hi-Res | MQA | 5首单曲
*请使用支持MQA音源的设备播放 (最高可达192kHz/24bit) 专辑简介: 这张专辑是由芬兰室内乐团“Juho五重奏”演绎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 D. 667 "鳟鱼"。在舒伯特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钢琴五重奏,而《鳟鱼》五重奏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 Juho五重奏 Joonas Pohjonen,钢琴 Petri Aarnio,小提琴 Ezra Woo,中提琴 Sami Mäkelä,大提琴 Juho Martikainen,低音提琴
¥168.00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5首单曲
专辑简介: 这张专辑是由芬兰室内乐团“Juho五重奏”演绎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 D. 667 "鳟鱼"。在舒伯特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钢琴五重奏,而《鳟鱼》五重奏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 Juho五重奏 Joonas Pohjonen,钢琴 Petri Aarnio,小提琴 Ezra Woo,中提琴 Sami Mäkelä,大提琴 Juho Martikainen,低音提琴
¥168.00
Hi-Res | MP4 | 48kHz/24bit 5首单曲
*请使用支持杜比音源的设备进行播放 专辑简介: 这张专辑是由芬兰室内乐团“Juho五重奏”演绎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 D. 667 "鳟鱼"。在舒伯特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钢琴五重奏,而《鳟鱼》五重奏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 Juho五重奏 Joonas Pohjonen,钢琴 Petri Aarnio,小提琴 Ezra Woo,中提琴 Sami Mäkelä,大提琴 Juho Martikainen,低音提琴
¥14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21首单曲
*请使用支持5.1声道音源的设备播放 克里斯托夫•普瑞加迪恩(Christoph Prégardien)与安德雷斯•斯泰尔(Andreas Staier)合作的《舒伯特:天鹅之歌》获得了2009年4月份留声机杂志的主编精选推荐(Gramophone Magazine - Editor's Choice)。 “出色的表演……深深地投入富有表现力的歌唱,对节奏的严谨把控和对措辞和发音的细节展现揭示了对这一整套伟大作品的令人着迷的付出……安德雷斯•斯泰尔的钢琴在像《城市》这样的歌曲中提供了如调色板般的美妙融合和雾化,演出也因异常的生动与均衡而显得优雅。” —— 《BBC Music Magazine》, 2009年1月 作品简介——《天鹅之歌》 西方人传说,一切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用生平最柔和动人的声音对生命做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无疑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做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引用这句浪漫却不失精准的评价:“天鹅之歌” 《天鹅之歌》是舒伯特最后的歌曲集,不过并非由舒伯特命名。而是在舒伯特去世半年之后,由出版商哈斯林格将遗稿中的十四首艺术歌曲汇集而成,以《天鹅之歌》的标题出版。所以它并不是《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那样都由一位诗人的诗集连贯谱成的。它是前7首由雷尔斯塔伯(Ludwing Rellstab)的诗作、接着6首是海涅(Heinrich Heine)的,最后一首是塞德尔(Johann Gabriel Seidl)三者的作品所整合出来的歌曲集。不过其深邃的内容与《冬之旅》相比毫不逊色,后人特别钟爱的舒伯特《小夜曲》正是《天鹅之歌》中的一曲。 舒伯特的最后一年,在给好友萧伯的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萧伯,我病了。我已经有12天不吃不喝,经常摇摇晃晃从沙发上被拖到床上。……我的平静已经消失,心情非常沉重,每天晚上,我唱着这样的歌,热切希望自己一睡不再醒,每个明天都只能给我带来对昨天的不幸回忆。”舒伯特在人生最后的一小段终程中,只剩下了音乐。是唯一的消遣,也是唯一的安慰。私以为,哈斯林格对这部遗作作品的定义是非常准确的,因为在这部作品中,许多曲子已没有《冬之旅》的伤痛,反而出现了清新而平衡的作品《小夜曲》、《信鸽使者》等,要知道,舒伯特创作第一首艺术歌曲时只有14岁,14岁的小孩本该是无忧无虑,创作的第一首艺术作品竟然是《哈加的悲歌》,为何在人生最后的时光却写下和谐悠美的旋律?大概,舒伯特自知人生终点已近,每日所承受的苦痛终将绝缘,天国之门将现,年幼时敏感抑郁的他,风华绝茂时流离失所、终身未娶的他,功成名就时身罹绝症的他,终于要解脱了……舒伯特不是一个思想家,但身为作曲家,他的这些作品终于摆脱了死亡的沉重——果真同天鹅之歌一样。 听起来死亡所带来的解脱似乎为舒伯特找到了心灵的最后归宿,因为死亡的不详声音已从他的作品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温柔与轻盈,首曲《爱的使者》就是异常淳朴可爱,接下来的基调都如此,烂漫明快的《春的憧憬》、荡漾着浪漫甜蜜的《小夜曲》,简单的伴奏,轻轻的咏唱,给我的感觉确是隽永。一生中所有的大喜大悲,都被如此平静的注入。只不过曲中一切美好,底下堆积的却分明是已覆亡的理想和期盼的残骸,依然让人黯然。 ——摘自豆瓣用户“罹山紫”的评论 艺术家简介——克里斯托夫•普瑞加迪恩(Christoph Prégardien) 德国抒情男高音克里斯托夫•普瑞加迪恩(Christoph Prégardien,生于1956年1月18日),他在大教堂的童声合唱团接受了早期的音乐教育,后来在林堡的一个唱诗班。他的职业生涯主要是演唱莫扎特歌剧中的抒情男高音角色和演唱艺术歌剧、清唱剧角色和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音乐。他演唱的巴赫圣约翰受难曲和马太受难曲广为传播。和他的钢琴合作者Michael Gees 、Andreas Staier一起在世界各地演出音乐会。他还是一位声乐教育家,2000年到2005年,他执教于苏黎世音乐学院和歌剧院,2004年秋起,他成为科隆音乐学院的教授,他著名的学生有Ulrich Cordes。他是一个多才的艺术家,拥有非常深的音乐造诣,也对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儿子Julian Prégardien也是一位男高音。 艺术家简介——安德雷斯•斯泰尔(Andreas Staier) 安德雷斯•斯泰尔(Andreas Staier)1955年出生于德国格廷根,,在汉诺威和阿姆斯特丹学习钢琴和大键琴。在1983至1986间,他随同科隆古乐团(Musica Antiqua Koln) 一起参加了欧洲一系列的国际音乐会,足迹遍及南北美、澳洲、新西兰和东南亚。从1986年以后安德雷斯•斯泰尔成为一个自由的音乐人,他既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又是一位当今屈指可数的古大键琴演奏家,这一切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室内音领域他有长期的合作伙伴,与他经常合作的有法比奥•比昂迪、塔蒂那•格里登科、雷纳• 雅各布斯以及阿列克谢•卢比莫夫等知名的艺术家。 安德雷斯•斯泰尔已成为许多世界性的音乐会和国际音乐节的常客。安德雷斯•斯泰尔在HARMONIA MUNDI和TELDEC公司录制了很多的CD唱片,其中大多数都获得国际性的奖项。
¥14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21首单曲
克里斯托夫•普瑞加迪恩(Christoph Prégardien)与安德雷斯•斯泰尔(Andreas Staier)合作的《舒伯特:天鹅之歌》获得了2009年4月份留声机杂志的主编精选推荐(Gramophone Magazine - Editor's Choice)。 “出色的表演……深深地投入富有表现力的歌唱,对节奏的严谨把控和对措辞和发音的细节展现揭示了对这一整套伟大作品的令人着迷的付出……安德雷斯•斯泰尔的钢琴在像《城市》这样的歌曲中提供了如调色板般的美妙融合和雾化,演出也因异常的生动与均衡而显得优雅。” —— 《BBC Music Magazine》, 2009年1月 作品简介——《天鹅之歌》 西方人传说,一切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用生平最柔和动人的声音对生命做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无疑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做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引用这句浪漫却不失精准的评价:“天鹅之歌” 《天鹅之歌》是舒伯特最后的歌曲集,不过并非由舒伯特命名。而是在舒伯特去世半年之后,由出版商哈斯林格将遗稿中的十四首艺术歌曲汇集而成,以《天鹅之歌》的标题出版。所以它并不是《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那样都由一位诗人的诗集连贯谱成的。它是前7首由雷尔斯塔伯(Ludwing Rellstab)的诗作、接着6首是海涅(Heinrich Heine)的,最后一首是塞德尔(Johann Gabriel Seidl)三者的作品所整合出来的歌曲集。不过其深邃的内容与《冬之旅》相比毫不逊色,后人特别钟爱的舒伯特《小夜曲》正是《天鹅之歌》中的一曲。 舒伯特的最后一年,在给好友萧伯的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萧伯,我病了。我已经有12天不吃不喝,经常摇摇晃晃从沙发上被拖到床上。……我的平静已经消失,心情非常沉重,每天晚上,我唱着这样的歌,热切希望自己一睡不再醒,每个明天都只能给我带来对昨天的不幸回忆。”舒伯特在人生最后的一小段终程中,只剩下了音乐。是唯一的消遣,也是唯一的安慰。私以为,哈斯林格对这部遗作作品的定义是非常准确的,因为在这部作品中,许多曲子已没有《冬之旅》的伤痛,反而出现了清新而平衡的作品《小夜曲》、《信鸽使者》等,要知道,舒伯特创作第一首艺术歌曲时只有14岁,14岁的小孩本该是无忧无虑,创作的第一首艺术作品竟然是《哈加的悲歌》,为何在人生最后的时光却写下和谐悠美的旋律?大概,舒伯特自知人生终点已近,每日所承受的苦痛终将绝缘,天国之门将现,年幼时敏感抑郁的他,风华绝茂时流离失所、终身未娶的他,功成名就时身罹绝症的他,终于要解脱了……舒伯特不是一个思想家,但身为作曲家,他的这些作品终于摆脱了死亡的沉重——果真同天鹅之歌一样。 听起来死亡所带来的解脱似乎为舒伯特找到了心灵的最后归宿,因为死亡的不详声音已从他的作品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温柔与轻盈,首曲《爱的使者》就是异常淳朴可爱,接下来的基调都如此,烂漫明快的《春的憧憬》、荡漾着浪漫甜蜜的《小夜曲》,简单的伴奏,轻轻的咏唱,给我的感觉确是隽永。一生中所有的大喜大悲,都被如此平静的注入。只不过曲中一切美好,底下堆积的却分明是已覆亡的理想和期盼的残骸,依然让人黯然。 ——摘自豆瓣用户“罹山紫”的评论 艺术家简介——克里斯托夫•普瑞加迪恩(Christoph Prégardien) 德国抒情男高音克里斯托夫•普瑞加迪恩(Christoph Prégardien,生于1956年1月18日),他在大教堂的童声合唱团接受了早期的音乐教育,后来在林堡的一个唱诗班。他的职业生涯主要是演唱莫扎特歌剧中的抒情男高音角色和演唱艺术歌剧、清唱剧角色和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音乐。他演唱的巴赫圣约翰受难曲和马太受难曲广为传播。和他的钢琴合作者Michael Gees 、Andreas Staier一起在世界各地演出音乐会。他还是一位声乐教育家,2000年到2005年,他执教于苏黎世音乐学院和歌剧院,2004年秋起,他成为科隆音乐学院的教授,他著名的学生有Ulrich Cordes。他是一个多才的艺术家,拥有非常深的音乐造诣,也对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儿子Julian Prégardien也是一位男高音。 艺术家简介——安德雷斯•斯泰尔(Andreas Staier) 安德雷斯•斯泰尔(Andreas Staier)1955年出生于德国格廷根,,在汉诺威和阿姆斯特丹学习钢琴和大键琴。在1983至1986间,他随同科隆古乐团(Musica Antiqua Koln) 一起参加了欧洲一系列的国际音乐会,足迹遍及南北美、澳洲、新西兰和东南亚。从1986年以后安德雷斯•斯泰尔成为一个自由的音乐人,他既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又是一位当今屈指可数的古大键琴演奏家,这一切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室内音领域他有长期的合作伙伴,与他经常合作的有法比奥•比昂迪、塔蒂那•格里登科、雷纳• 雅各布斯以及阿列克谢•卢比莫夫等知名的艺术家。 安德雷斯•斯泰尔已成为许多世界性的音乐会和国际音乐节的常客。安德雷斯•斯泰尔在HARMONIA MUNDI和TELDEC公司录制了很多的CD唱片,其中大多数都获得国际性的奖项。
¥128.00
Hi-Res | MP4 | 48kHz/24bit 4首单曲
*请使用支持杜比音源的设备进行播放 专辑简介: 迄今为止,UNAMAS厂牌创始人、日本资深录音监制泽口真生(Mick Sawaguchi)亲自参与制作了深町纯的最后录音《黎明》和UNAMAS FUGUE QUINTET《赋格曲技法》,并且凭这两部作品在日本职业音乐录音奖上荣获大奖。最新作品《舒伯特: 第14号弦乐四重奏“死亡和少女”(Franz Schubert No-14 in D minor Death and the Maiden)》。这是泽口制作的古典乐作品第3弹。选择的乐曲是舒伯特名曲《第14号弦乐四重奏“死神和少女”》。这次的作品,由一直以来深受泽口信赖的土屋洋一担任弦乐编曲,这已经是第三次果断大胆地在轻井泽大贺音乐大厅进行录音。本次作品的特征是将通常由中提琴担任的部分变更为大提琴。小提琴×2,大提琴×2,加上低音提琴的组合,编曲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乐曲的故事性和动感。此外,泽口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对声音的执着,配备了两台ELIIY Power的Power plus(PPS - 20)2.5 KVA电池电源设备,以确保大厅充足电源供应。其中一台用于舞台四周的电源驱动,另一台用于录音室录音器材,配合EMC降噪使用。并且,为了毫无遗漏地记录演奏乐团的共鸣,特意以五位艺术家为中心呈圆形配置。圆心处设置了5支主麦克风,用以捕捉丰富的共鸣音,另设4支沉浸环绕式麦克风,用以展现临场感。融合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泽口丰富的情感,请一定要欣赏这个颇具挑战意味的 “死神与少女”。 艺术家简介: 泽口真生(Mick Sawaguchi)自1971年起任NHK首席音频工程师,其作品曾获艺术节大奖•广播文化基金奖、IBC奖、梵蒂冈希望奖等奖项。泽口先生对AES、ips、ABU、JAS等组织亦有杰出的贡献。1985年以来,为提升未来HD-TV音响技术,致力于环绕声录音创作的探索和尝试,在海外获得了“环绕声将军”的美誉。2001 年以来,他曾在AES及东南亚各类国际研讨会中多次演讲,推动亚洲环绕声制作技术的发展。泽口先生于2005年以制作技术中心负责人的身份从NHK退休,其后,于2007年创立了高品质音乐制作厂牌UNAMAS,并陆续推出高品质的音乐作品。该厂牌继2013、2015、2016年接连获得日本专业音乐录音奖后,又于2017、2018、2019年荣获同门类最优秀奖以及最佳工作室奖。自2014年,泽口先生致力于5.1声道、11.1声道沉浸式环绕声音乐录音创作,其成果在2018年8月的AES INT CONFERENCE Spatial Reproduction上发表。
¥148.00
Hi-Res | DSD256 | 11.2MHz/1bit 5首单曲
*目前市面上仅有少部分音频播放器型号支持11.2MHz/1bit DSD品质播放, 请您在购买前提前确认。如您的设备暂时无法支持DSD播放,建议选购FLAC版本。 专辑简介: 这张专辑是由芬兰室内乐团“Juho五重奏”演绎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 D. 667 "鳟鱼"。在舒伯特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钢琴五重奏,而《鳟鱼》五重奏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 Juho五重奏 Joonas Pohjonen,钢琴 Petri Aarnio,小提琴 Ezra Woo,中提琴 Sami Mäkelä,大提琴 Juho Martikainen,低音提琴
¥238.00
Hi-Res | FLAC | 192kHz/24bit 5首单曲
*请使用支持5.1声道音源的设备播放 专辑简介: 这张专辑是由芬兰室内乐团“Juho五重奏”演绎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 D. 667 "鳟鱼"。在舒伯特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钢琴五重奏,而《鳟鱼》五重奏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 Juho五重奏 Joonas Pohjonen,钢琴 Petri Aarnio,小提琴 Ezra Woo,中提琴 Sami Mäkelä,大提琴 Juho Martikainen,低音提琴
¥18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8首单曲
专辑简介: 专辑收录了舒伯特的《降B大调弦乐三重奏,D.581》 ,创作于1817年。这首弦乐三重奏是对贝多芬的效仿,古典的结构和精细的织体,最终以迷人的回旋曲作为结尾。 专辑还收录了《C大调弦乐五重奏,D.956》。1828年秋,舒伯特病情已经加重了。但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仍写下了两首惊世骇俗的作品,其中一首便是《C大调弦乐五重奏,D.956》。这首作品是舒伯特室内乐中的扛鼎之作。这首五重奏为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2把大提琴而作。比起弦乐四重奏,这部作品更加浑厚、丰富,体现了舒伯特对于死亡的不祥预感以及他固有的乐观精神,情感起伏很大。不论从写作技巧还是精神层面来看,它都是室内乐作品中永恒的瑰宝。 拉维夫弦乐四重奏(Aviv Quartet)曾获第三届墨尔本国际室内乐比赛大奖和四项特别奖(1999年,澳大利亚)、查尔斯-汉能比赛一等奖(1999年,荷兰)、舒伯特比赛舒伯特奖(2003年,奥地利格拉茨)、波尔多弦乐四重奏比赛二等奖(无一等奖)和国际评论家奖(2003年,法国)、布拉格春季比赛二等奖(1998年,捷克共和国)。阿维夫四重奏曾在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厅演出,包括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爱丽丝-塔利音乐厅、华盛顿肯尼迪中心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悉尼歌剧院、科隆爱乐乐团、维也纳音乐厅、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和皇家节日音乐厅、卢浮宫礼堂。此外,阿维夫四重奏还在巴西、中国、澳大利亚、爱尔兰、荷兰、意大利、瑞典、克罗地亚、葡萄牙、西班牙、南非、加拿大、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比利时和瑞士等地演出。
¥128.00
Hi-Res | FLAC | 88.2kHz/24bit 7首单曲
专辑简介: 难以想象弗朗茨·舒伯特的作曲家职业生涯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更令人震惊的是,如果不是因为死神在31岁时便狠心的夺走了他的生命,他的音乐语言将迸发出多么巨大的能量。 《A小调钢琴奏鸣曲,D.537》创作于1817年3月,当时舒伯特只有20岁,这首作品也是该类型中首个成功的作品。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第一主题以优美的音响开始,以细小音符的减七和弦分解音型回应。发展部使用即兴曲方式,以转调、音型变化等表现。最后以主调回想第一主题结束。第二乐章是恰如小行板的小快板。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变形的回旋奏鸣曲式。 如果说《A小调钢琴奏鸣曲,D.537》是舒伯特在该类型中的首次取得的成果丰硕的作品,那么《A大调钢琴奏鸣曲,D.959》则是他最后的成果。这首作品是作曲家去世前三个月完成的。作品以高度的戏剧性、庄严的和弦、潺潺如流水的琶音、高低音区间荡气回肠的咏叹,被后人青睐。 这张是朱塞佩·布鲁诺(Giuseppe Bruno)为OnClassical唱片公司录制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系列的第五张专辑。 艺术家简介: 朱塞佩·布鲁诺(Giuseppe Bruno),曾师从Specchi, Zangelmi和Taverna教授,并最终以钢琴、作曲、指挥荣誉毕业。他作为钢琴家与许多室内乐团和独奏家进行合作演出。他曾与意大利、美国、希腊、罗马尼亚和德国的许多重要交响乐团合作。从1987年-1992年,他参加了意大利斯波莱托的“Due Mondi”音乐节,并于1988年参加了美国的查尔斯顿音乐节。1991年,布鲁诺在罗马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1992年,他在意大利维切利的“维奥蒂”比赛中与小提琴演奏家阿尔贝托博洛尼亚以二人组合的形式获得二等奖。他目前是“Trio Petrarca”的成员。在过去的几年里,他被公认为意大利与国际备受推崇的指挥家。现在,他是意大利拉斯佩齐亚“普契尼”音乐学院的院长。
¥128.00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9首单曲
专辑简介: “……专辑独具风格,灵巧而富有活力。特别有趣的是,在这张专辑中,中提琴和竖琴都具有相等的权重。” 徐沛珺出生于上海,是她这一代的中提琴演奏家中的佼佼者。她曾在上海音乐厅、汉堡莱兹扎勒剧院和法兰克福Alte Oper剧院等著名剧院的演出中担任独奏演奏家。她曾与莫斯科室内独奏乐团、新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德国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Berlin Konzerthaus Orchester)、不来梅德意志室内爱乐乐团(Deutsche Kammerphilharmonie Bremen)、汉堡室内乐团、霍夫交响乐团、奥芬巴赫室内爱乐乐团、曼海姆普法尔茨室内乐团、霍夫交响乐团、奥斯纳布吕克交响乐团、巴登-巴登爱乐乐团、捷克室内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厦门爱乐乐团等等合作过。Godelieve Schrama在奥兰多音乐节、代尔夫特室内音乐节和奥地利夏季音乐节等活动中演奏室内乐作品。 艺术家简介: 徐沛珺,青年中提琴演奏家。俄罗斯古典网站(Classica FM)称她的演奏为“毫无暇疵的,成熟、光辉、给人带以愉悦的享受”。3岁半开始学小提琴,启蒙老师是张欣和夏汉平。12岁改中提琴,师从吴菲和沈西蒂教授。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直升上海音乐学院,19岁时赴德国就读法兰克福音乐和表演艺术大学,跟随罗兰•格拉斯教授以及今井信子(Nobuko Imai)在克隆贝尔学院取得双硕士。之后又在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跟随塔贝亚·齐默尔曼大师(Tabea Zimmermann)取得演奏家文凭。25岁那年,徐沛珺成为德国法兰克福音乐和表演艺术大学最年轻的中提琴教师,继而在德国Detmold音乐学院任教。自2018年徐沛珺被任聘为德国科隆音乐学院亚琛分院的中提琴教授。她曾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柏林Max Rostal中小提琴国际比赛第一名和观众奖;莫斯科尤里·巴什梅特国际中提琴比赛一等奖和两项特别奖;英国Lionel Tertis国际中提琴比赛第二名等等。2017年,徐沛珺受到爱沙尼亚著名指挥家帕沃·雅尔维(Paavo Järvi)的个人邀请,在爱沙尼亚雅尔维指挥家族举办的大型音乐节上演奏了柏辽兹的《哈罗德在意大利》。徐沛珺在欧洲首演过德国、芬兰、俄罗斯等等作曲家的中提琴与乐队的作品。在2012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徐沛珺与上海爱乐乐团和汤沐海指挥首演了陈其钢的《逝去的时光》中提琴版。2018-2019季度徐沛珺于波兰再次演奏了《逝去的时光》以及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中提琴版。2012年,徐沛珺的首张独奏专辑在德国由ARS唱片公司作为Super Audio CD出版。2014年,徐沛珺和钢琴家里维纽斯的第二张唱片由德国唱片公司Profi Hänssler出版。
¥128.00
 全选